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维宇宙全书第一部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需求特点二:组织需求变化无常,同样的人才因组织需求变化,原有的优点可能变成弱点,弱点化为优点。
  国泰求文官治,国乱渴武将平。打江山时武将作用很大,他的优点诸如勇敢、善战、服从、果断,治国时有时成为缺点,因为此时需要用脑袋多方考虑、平衡下情搞经济建设。很多国家立国后仍穷兵黩武,秦隋两朝快速亡国的原因之一就是以不断地对外战争来满足武皇的乐趣。文官战争时期软弱、胆怯,但治国时能体贴民情,运筹帷幄,刚柔并用。
  企业随市场走(计划经济随国家政策走),市场变化无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无常。创业时的能人功臣在企业不断壮大时,也可能因观念、才能跟不上环境的变化反而在后期阻碍企业的发展。
  适应市场需求的人很多,适应市场变化的人太少。对市场感觉的把握是可以改变的,很少有人能每次都料事如神,即使诸葛孔明也有挥泪斩马谡时候,我们往往过于迷信成功经验、权威理论、能人奇才,其实如果不能考虑情况变化等因素不如不信。
  结论:组织需求的两个特点决定人才适应变化的相对性。
  组织需求特点一说明用才应根据情况而定,不仅要考虑组织自身的需求,也要兼顾人才的兴趣、个性。
  组织需求特点二说明人事调整是必须的,不断将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换下来,用适应企业变化的新人代替,甚至岗位轮换。但正因为组织的需求变化,今日为无用之才,焉知明日之不可大用?因此,保留必要的人才储备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证,特别对因企业变化而导致无用人才应给予安抚。
  在这一点上,国有企业胜过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有急功近利的思想,总希望新来的人才能立竿见影,马上创造效益,而不能马上创造价值的则无情驱除。小企业完全可以这样做,大企业则不能。过于注重短期利益行为,将导致员工心态观念短期化,而且历史证明企业的多数人才是需要自己培养的,需要用时间来创造的。
  3.利益相对
  同一时期同一个人,有时在某位领导眼中是人才,在另一位领导心中可能是蠢材,原因在于两个领导利益存在相对性,有时还存在对领导来说是人才的,但对整个企业来说是害虫的情况。经常出现被大家推崇的人才没有被企业重用,总认为是领导的眼光不行,其实多数情况是因为领导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不重合缘故。
  人非圣贤,孰能无私?
  用人评人从自己利益考虑是很正常的,不仅因为这样对自己有私利,其实使用起来顺手、舒心,也确有好处,特别是一味利公不利己的人,迟早自己会被架空,虽然从大局考虑应该舍小我而成大我,但有时就是股东自己也不愿放弃控制权(哪怕对自己财富增加有利),因为驾驭企业本身存在权力欲望的满足,而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需求。
  治理国家也不完全是造福一方,光宗耀祖,在运用权力时自我价值的外显远胜于权力本身的意义。
  物壮则老,过于利己考虑人才,很容易造成下属的个性单一,唯唯诺诺,顺言代替直言,察言观色,开拓创新受阻。利己考虑过度,必然导致用人唯亲,天长日久,上行下效,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网盘根交错,牵一发而动全身,处理问题就很难对事不对人。一旦树倒猢狲散,倾巢之下焉有完卵?因此,一味利己用人其结果必然不利己。
  在私心与公心之间平衡,在爱才与忌才之间左右,历来是用人之难。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为将者,能否将公利与私利分明,是德之尊,能否将悦才与妒才并用,是度之大。如果说在自己权力基础不稳定时,应该考虑稳定地位,侧重己利;那么在自身权力稳定时就应考虑侧重公利。
  可很多已有稳定权力基础而且是一把手的人,也侧重私利,那只能归于人的惯性。人性弱点在于,一旦形成某种思维,则思维就变成定式一往无前。许多领导在不断侧重己利谋求权力、巩固权力的过程中产生惯性思维,导致他即便成为某组织的最大利益获得者,仍难改变其思维定式,这是人性的悲哀!
  所以修身是平衡的关键,名利看得淡一点,就可以更加侧重于公利,而且好处是即使下台也会退一步海阔天空,身心无损。
  结论:人才相对是没有绝对统一的人才标准,战国时代的孟尝君连鸡鸣狗盗的人才都能蓄养,又有谁不能被其用呢?所以关键要看是谁在做识才、举才、用才、评才、留才的工作。
  四、科学相对
  1.数学相对
  数学因为严密的逻辑推理产生巨大的思想意义,数学在今天具有崇高的地位,天文、地理、化学、物理、生物、经济等各学科中都广泛运用它,它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东西,严密的逻辑推理已经成为我们基本的思维方式。
  早期的数学家认为数字是事物内在固有的,帕拉图甚至认为数字超过了事物。帕拉图名言:上帝终究要将世界几何化。
  那么数学就绝对永恒正确吗?其实同样有相对性。
  首先1+1=2,这个公式本身说明数学是建立在相同的概念基础上的,那么不是相同的概念就不对了。比如一只鸡和一只鸭加起来不是两只鸡,你可以将它升级到两个家禽,但这本身说明等式的左右定义变了。
  二体积的氢气和一体积的氧气混合就不是三体积的水蒸汽,而是两体积的水蒸汽,因为分子变了。
  两个电阻R1和R2并联的,电阻结果是R1R2/(R1+R2)。因此数学的存在同样需要针对具体的事物和条件,不同的条件照样出现相对问题。
  其次数学是简单思维,它不能解释复杂事物。如果用逻辑推理来判断人心的善恶好坏就会出错,因为人是复杂动物,他在不同时空的表像不一样,他完全可以用伪表像来欺骗你,不能就某一事件来推论其心。
  所以电脑在判断事物好坏美丑时是斗不过人脑,人有时完全凭直觉判断,一见钟情的事机器人是有困难的。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是欧几里德几何中的公理,无须证明。可在曲面上,两点之间最短的是曲线,而且这个曲线是通往球心大圆的曲线,由此产生三维立体几何。那么四维时空呢?爱因斯坦引力弯曲时空理论认为测地线最短,所以最短距离也成为相对的。云寒认为在万维宇宙中,任何物体是处于同样的空间中,因此存在空间隧道,空间隧道的距离是零。
  欧氏几何曾经被认为是宇宙空间的几何真理。但它的平行公理却是独立的,即过不在直线L上一个给定点P,有且仅只有一条由L和P确定的平面上的直线,不与L相交。
  这定理暗含直线是无限的,它符合人类的直觉和经验,但真实的宇宙却不是这样,结果出现非欧几何,连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也被推翻了,变成和面积有关。
  由此产生了欧氏几何、罗氏几何、黎曼几何。这三种几何各自所有的命题都构成了一个严密的公理体系,各公理之间满足和谐性、完备性和独立性,因此这三种几何都是正确的。
  空间几何理论出现三种,它们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欧式几何是适用的;在宇宙空间中或原子核世界,罗氏几何更符合客观实际;在地球表面研究航海、航空等实际问题中,黎曼几何更准确一些。
  亚里士多德指出:对某一概念的定义必须用已知概念来描述,因为不可能有无源之水,所以所有的公理、公式都存在有未定义的概念作为开始,但这未定义的开端往往成为理论的相对性起因。
  结论:从数学的发展史看,数学也是相对的,是不确定的,所有的公理、公式也具有相对性。
  2.物理相对
  中国古代早期的宇宙学说是“天圆地方”,古人认为天像是一个巨大的圆盖,地是方形的大块,天盖着地,构成了宇宙。古人把巨大的天穹想象成为一个盖子,绕着天极旋转,日月星辰都附在这个天盖上,随着天盖旋转,这就是人们看到的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
  公元前六世纪,有人对天圆地方提出怀疑:如果天是一个圆盖或斗笠,地是一个四方的大块,那么圆盖与地的四个角怎么合的拢呢?因此有一个假说,天像一把伞悬在大地上空,周围用八根柱子撑着,用绳子缚住它的枢纽,于是我们看到天地成了一个八柱的圆顶凉亭。
  古埃及认为:宇宙是个封闭的盒子,顶部为穹庐形的苍天,挂满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