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古典精华文库mj07-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暴戾恣睢,为前此所未有!甚且跋扈妄为,擅违朝命,虐用藏 
 众,轻起衅端。光绪三十六年六月间,乘乱潜逃,经驻藏大臣 
 以该达赖声名狼藉,据实纠参,奉旨暂行革去名号,迨达赖行 
 抵库伦,折回西宁,朝廷念其远道驰驱,冀其自新悛改,饬由 
 地方官随时存问照料。前年来京展觐,赐加封号,锡赉骈藩, 
 并于起程回藏时,派员护送。该达赖虽沿途逗留,需索骚扰, 
 无不量予优容,曲示体恤,宽既往而策将来,用意至为深厚! 
 此次川兵入藏,专为弹压地方,保护开埠,藏人本无庸疑虑。 
 讵该达赖回藏后布散流言,借端抗阻,诬诋大臣,停止供给, 
 叠经剀切开导,置若罔闻。前据联豫等电奏,川兵甫抵拉萨, 
 该达赖未经报明,即于正月初三日夜内潜出,不知何往,当经 
 谕令该大臣设法追回,妥为安置,迄今尚无下落。掌理教务, 

… Page 315…

清朝秘史                                                       ·1199· 

 何可迭次擅离?且查该达赖反复狡诈,自外生成,实属上负国 
 恩,下辜众望,不足为各呼图克图之领袖!阿旺罗布藏吐布丹 
 甲错济寨汪曲却勒朗结,着即革去达赖喇嘛名号,以示惩处! 
 嗣后无论逃往何处,及是否回藏,均视与齐民无异。并着驻藏 
 大臣迅即访寻灵异幼子人,缮写名笺,照案入于金瓶掣定,作 
 为前代达赖喇嘛之真正呼毕勒罕,奏请施恩,俾克传经延世, 
 以重教务。朝廷彰喜瘅恶,一秉大公,凡尔藏中僧俗皆吾赤子, 
  自此次降谕之后,其合遵守法度,共保治安,毋负朕绥靖边疆 
 维持黄教之至意!钦此。 

       这两件事情,方才办妥,山西湖南两省的警报又至。山西 
 是交城、文水两县人民为了禁烟的事暴动;湖南是长沙饥民为 
 了米贵的事暴动,焚毁巡抚衙门及教堂、学堂。山西为的是黑 
 饭;湖南为的是白饭,都不过是口腹细故。监国览过电奏,分 
 别降旨办讫,两处官吏都受了很大的处分。 
       在监国办理庶政,总算忧勤惕厉,对得过国家,对得过人 
 民。不意,国民中偏还有人跟他大大不答应,定要把他置诸于 
 死地。此人姓汪,名兆铭,字精卫,是革命党中著名人物。谋 
 建共和,志存暗杀,携带炸弹来京,想把摄政王炸为墨粉,借 
 这一炸之威,警醒国人立宪迷梦。机事不密,被官吏拿捕了去。 
 这汪精卫真也利害,到了法庭,侃侃直供,一字不讳。究竟预 
 备立宪时代,似这么政治重犯,只判了个永远监禁之罪。 
       人民救国,志愿偏是不同;方法也偏是不同。有用暗杀革 
 命等激烈手段的;也有用伏阙上书等稳健手段的。不能说用激 
 烈手段是救国,用稳健手段便不是救国,此话从何说起?原来 
 直隶各省谘议局议员孙洪伊等,上年冬季,已经联名上书,请 
 愿速开国会。彼时监国谕以俟将来九年预备业已完全,国民教 

… Page 316…

清朝秘史                                                       ·1200· 

 育普及,然后毅然降旨,定期召集议院。孙洪伊因请愿未成, 
 未肯就此罢手,驰书各省,再事进行。到了此刻,联合了各省 
 旗籍各代表,为第二次的请愿。其辞道: 

       窃上年冬间,某等伏阙上书,吁请速开国会。蒙温旨慰请 
 敦勉,跪读之下,感激涕零!某等同具天良,苟时势尚可支持, 
 救国尚有他策,亦安忍渎于陈君父之前,致重贻宵旰之累?惟 
 是细绎朝旨,于宪政期于必立,国会期在必开。其所以审慎图 
 维者,实因筹备之未完全,国民程度之未划一,且谓资政院可 
 为国会之基础,故仍期以九年。然某等之所以谓国会不可不即 
 开者,亦正因筹备之不完全,国民程度之不齐一,资政院之性 
 质,尚未明了耳。今谨将其理由,为我皇上缕陈之。 
       一曰欲宪政筹备之完全,不可不即开国会也。夫有国会然 
 后可以举行宪政,无国会则所谓筹备皆空言。此官骤闻之,似 
 近于激,然证以近两年来之政治,实不为诬。内而各部,外而 
 各省,其筹备宪政,大率真诚之意少,敷衍之意多。观其报告, 
 灿若春华;按其实际,渺如风影。两年之情形如此,推之九年 
 可知!所以然者,因无国会以立于其旁,则人民与官僚声气隔 
 阂,其始也;则行政官不能借重全国人之研究,以决定其施政 
 方针,其继也;则因无国会以编订法律法规,一切政治无所遵 
 守,其终也。因无国会以为法律上之纠问,则行政官所负之责 
 任,究属有名而无实,有始而无终。夫朝廷之所以三令五申, 
 皆促筹备宪政者,岂非出于治国安民之至诚?若如今日官僚之 
 奉行不力,则国家因筹备宪政,而较之前日财力更困,元气更 
 伤!是吾国日日言筹备,而宪政之利未收,害已先著也。且考 
 各国宪政之成立,惟英国由于自然之发达;其余各国,大率模 
 仿英国,并无所谓筹备之时期,而不闻各国以此致败者。良由 

… Page 317…

清朝秘史                                                       ·1201· 

 立宪制度,首重机关完备。去其一而取其一,则运用不灵,反 
 以取祸。惟模仿其全体,则有百利而无一害。人之几经参酌而 
 后得者,而吾国可以顷刻吸收之。稍涉游移,即危国本!夫吾 
 国今日为宪政萌芽时代,即今国会组织,未尽适宜,亦应属有 
 之情实。而国会一日不成立,即筹备一日不完全,此必然之势。 
 然则吾国惟其欲筹备宪政,亦当速开国会也。 
       一曰欲国民程度之划一,不可不即开国会也。夫国会者, 
 所以演进国民之程度。若不开国会,即人民程度,永无增进之 
  日。今以欧美人民之程度,衡吾国民,诚见其不及。若以吾民 
 之程度,参与吾之国会,何遽见其低?夫一国务有特别之历史 
 政治风化,即各有其肆应之能力。既不能强彼以就此,更何容 
 抑己以扬人?且国会制度者,非尽人而参与国政之谓也。世界 
 无行普通,选举之国家,必有限制之资格。吾国资政院、谘议 
 局之选举,即系此种限制制度也。于千万人民中,择其少数有 
 程度者,畀以选举权;又于千百人民中,择其少数有程度者, 
 畀以被选权。国家既限制之于前,而犹谓其程度不足,是矛盾 
 其法令也。况国会将来被选之议员,其大半必系曾有官职有资 
 望者,并非纯系齐民。不过因其为人民所选出,而混称之,曰 
 人民而已。例如现在各省谘议局之议员,以在籍之职员为最多。 
 其在本籍为士绅为人民;在他省即为官吏。前既受朝廷之录用, 
 后更邀乡议之推崇,其程度岂反逊于泛泛之官吏乎?其次则以 
 其有新智者为多,此种人才,朝廷近来亦常破格录用,各部院 
 各新政衙署,无不纷纷调用,委以重权,岂一旦置之国会中, 
 即虑其程度之不足耶?故以议员概视为人民,因人民程度不 
 及,而并谓议员程度不足者,吾侪小人,不乐闻也!至各全体 
 议员中,虽不无少数之滥竽,然宪政者多数取决之政治也。少 
 数人程度不足,于事何伤?即如全国官吏又岂能人人称职乎? 

… Page 318…

清朝秘史                                                         ·1202· 

 夫专制国之人才,专投身于官吏;立宪国之人才,则分布于朝 
 野。欧美各国,无不如此。若以专制国衡鉴人才之法,施之于 
 立宪国,则所失多矣!且求智识程度之划一者,为多数国民言 
 之,其收效在于二十年后之教育;求智识程度之较高者,为少 
 数国民言之,其发端在于现在之政治。谓中国亟宜择民间之优 
 秀者,许其参政。其多数之国民,一面普及之以教育,一陶熔 
 之以政治,庶几并行而不悖。若待人民程度之划一,而始开国 
 会,是无其时!然则吾国今日,惟其欲培养国民之程度,亦当 
 速开国会也。 
       一曰资政院不能代国会之用也。夫资政院,为上下两院之 
 基础,近于各国一院之制。然细察其性质,又与国会迥殊。君 
 主不负责任为立宪齐拥戴元首之良法,而资政院与大臣有争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