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德十四年(1519年)正月,明武宗自太原还归宣府。“帝(开宗)东西游幸,历数千里,乘马,腰弓矢,涉险阻,冒风雪,从者多道病,帝无倦容。”体格真棒。小伙儿又渔色又长途奔波,竟丝毫不觉劳累。
回京后,歇了一个月,明武宗又下诏“命令”,“镇国公朱寿(他本人)南巡”。由于江西的宁王朱宸濠久蓄逆志,天下皆知,群臣死谏,一百多人伏阙痛哭拦阻,惹得武宗皇帝怒起,当廷杖责大臣。锦衣卫兵士手下不留情,竟然杖死十多名大臣。金吾卫指挥张英为义气所激,光膀子挟两大袋土拦路哭谏,不从,即拔刀自刎,血流一地。侍卫见张英未死,叱问他挟土袋想干什么,张英道:“恐血污帝廷,以土掩血”。言毕气绝。
如此折腾,明武宗没了兴致,江彬等人,“亦知朝廷有人,稍畏惮之”。
七月,江西的宁王朱宸濠造反。消息传至北京,江彬欣喜,意图劝明武宗亲征,并下令说,敢有进谏者,处极刑。
于是,九月间,明武宗率江彬、张锐、钱宁从北京出发。行至半路,太监张锐与江彬皆禀告武宗皇帝说,钱宁一直与宁王暗中勾结,武宗点头,以留钱宁监察皇店为名,阻止他随驾。不久,钱宁事露,明武宗遣人立刻逮捕他,并查抄其家,“得玉带二千五百束,黄金十余万两,白金三千箱,胡椒数千两。”但钱宁此人在明武宗时代未被处决。明世宗继位,钱宁被凌迟于市,其养子十一人皆被斩杀,幼子下蚕室割去小鸡鸡。以太监之奴起家,儿子复为阉人,钱宁这个云南苦孩子折腾半世,终于获此结局。
明武宗一行人“亲征”,行至半路,江西的王守仁已经活捉了造反的宁王朱宸濠,但明武宗不让他献俘,继续自己的南行旅程。年底,大部队抵至扬州,强征民居为都督府,遍刷妇女、寡妇,猎色不已。可幸的是,陪同武宗出游的“刘娘娘”很贤惠,常哭谏武宗不要过份扰民,他才稍稍收敛。
正德十五年(1520年),明武宗到达南京,终于坐在南京的龙庭上找了一把昔日明太祖的感觉。
江彬所率数万北方边兵,跋扈特甚,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把南京城整得个乌七八糟,人心惶惶。不久,明武宗还想幸苏州,下浙江,遍游湖、湘,南京众臣苦谏,随行北方诸将又不乐南行,所以才未成行。
七月间,明武宗在牛首山一南游玩。期间,军中夜惊炸营,使得众臣惊骇了好一阵。当时宁王朱宸濠一直被逮系于江上的船中,民间纷纷讹传宁王将为人劫持生变,武宗皇帝也觉不踏实,在阴历闰入月时从南京启程,回返北京。
至此,再掉头详细交待一下宁王朱宸濠叛乱以及王守仁率兵平叛的详细过程。
不自量力的宁王朱宸濠
早在明武宗正德二年(1507年),大太监刘瑾就在收受宁王朱宸濠重宝之后,矫诏恢复这位王爷在江西一带的屯田护卫,使之拥有了自己的一支武装。
宁王一系是皇室近亲,第一代宁王朱权是朱元璋第十七子。太祖诸子中,“燕王善谋(朱棣),宁王善战(朱权)”,两个人都不是省油的灯,但宁王本来的封地在喜封口以外的大宁,朱棣起兵篡夺时,设计挟制了这位十七弟。称帝后,朱棣便把这位善战的弟弟改封于江西,让他远离边陲,无法再发展。同时,朱棣对藩王进行了严格的限制,特别严禁他们拥有武装力量,以免他们有样学样,仿效自己昔日之举重新上演“靖难”篡夺大戏。天顺年间,当时的宁王多有不法之事,连护卫亲军也被削夺,改为南昌左卫。
由于刘瑾收贿后“通融”,宁王朱宸濠得以把南昌左卫军又变回为自己王府的护卫军,终于得到一只象样的武装。高兴没多久,三年后,刘瑾倒台使他所有昔日作为皆被逆转,兵部又把宁王护卫改为南昌左卫。如此倒腾,宁王朱宸濠异心更炽。转年,他就把其生母葬于西山的青岚,这是一块所谓的“龙兴”风水宝地,明廷曾严令禁止在此建坟。
古人迷信,宁王自不例外。有算卦先生李日芳常讲南昌城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宁王在当地建“阳春书院”,实际是把这地方当“离宫”,以应“天子气”。又有术士李自然为骗钱,三番五次说天降神谕,宁王有“天子”命。这些“鼓励”和“上天”转达的暗示,都使得宁王朱宸濠摩拳擦掌,非要整出个名堂来不可。
大臣陆完任江西按察司时,巡抚地方,宁王日夜延其至王宫,好吃好喝大元宝,奉承说:“陆先生他日必为京中公卿大臣!”陆完心中暗喜。宣德九年,陆完果然被召回北京任兵部尚书,投桃报李,替宁王找关系打通关节,通过钱宁的努力,终于又重新拥有了“护卫屯田”的权力,为日后起事奠定丰厚的人员组织基础。
不过,宁王非是那种城府极深的巨滑之人,离“天子”之位还一万八千里,他就开始自称“国主”,以护卫为“侍卫”,把王爷令旨改称“圣旨”,给时人留下诸多把柄。同时,他派手下人在江西招募大盗杨清等百余人入王府为自己效力,号称“把势”。鄱阳湖上打家劫舍为生的贼头杨子乔听闻此事,也立刻积极投靠宁王,在水面陆地肆行劫掠,帮助宁王训练手下。打仗干活的人有了,举人刘养正这种“文胆”也被招入王府。刘举人通晓古今,见宁王当日,就大讲特讲昔日宋太祖“陈桥兵变”之事。宁王朱宸濠大喜,自认为刘举人很懂事,以宋太祖喻已,将在世间“拔乱反正”。
宣德十年(1515年),感觉超好的宁王一日因江西都指挥戴宣因事惹怒他,他竟然擅自命手下人用大棍把戴宣当场击死。这事可闹大了,明朝的王爷再牛逼,也不能擅自杀掉朝廷委派的地方官员,时任江西按察司副使的胡世宁马上奏了他一本,“(朱)宸濠颇惧,委过近属以自解”。毕竟朝中有钱宁等人帮衬,宁王本人不仅没事,他还反诬胡世宁“离间皇亲”,使得当时已升任福建按察使的胡世宁被逮入锦衣狱,拷掠几死。
由于明武宗荒淫,一直没有儿子,宁王闻之心动,便准备无数银金财宝送与北京的钱宁等人,希望自己的长子能入京到太庙进香,实际上是想劝使武宗皇帝立自己儿子为皇储。廷议上,大臣多有反对,明武宗自己也没拿这事当事,不了了之。
朱宸濠诸多异常,一般人不敢明说,但巡抚江西的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孙燧与巡抚南赣等地的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王守仁早就心中有数。特别是孙燧,由于他本人就驻派南昌,深知大变将作,就均征赋,饬戒备,实仓储,散盐利,渐次削除不利于朝廷的赋税,侦逮奸党送狱,以削剪宁王的羽翼。虽如此,有胡世宁前车之鉴,孙燧只能暗中行事,不敢明奏朝廷宁王要造反。
到了宣德十二年(1517年),宁王府中的官员都有几个人上奏朱宸濠不法之事。又是通过京中的钱宁,宁王把这些人发配的发配,下狱的下狱,并因怀疑属官周仪告密,指使贼人屠灭周仪家,杀六十多人。
朱宸濠加紧了造反前的物质准备工作,招募巨盗数百人,四处劫掠军民财货物资,收买皮帐,制作皮甲,私制刀枪,赶制佛郎机(火铳)等火器,“日夜造作不息”。为了能有广泛支撑,他派人秘密联络漳州、汀州以及南赣一带的少数民族,约好起事时群起响应。这年年底,太监毕贞被朝廷派来监抚,此人乃钱宁一伙,到江西后与宁王臭味相投,附之为逆。宁王以进贡方物为名,派出多人驰往京城,沿途设置健步快马,限十二日把京中之事报知自己,侦伺京城动静。
江西巡抚孙燧日夜忧心宁王突然造反,便以防盗为名在进贤、南康、瑞州等地修建新城,并在九江兵家重地增设防备,各设通判官,以备苍猝。为避免宁王起兵时抢劫南昌武库,孙燧又以讨贼为名,把卫城兵库内的武器皆调派到外地,他笑对手下人讲:“宁王造反,即使我灭不了他,他也会因为我现在的安排而最终为朝廷所灭。”由于孙燧率兵捕盗甚急,宁王手下的巨盗不少人被杀或落网,急得这位王爷忙找到“老关系”陆完,让他串通钱宁等人想办法,把孙燧调走。
孙燧见情况紧急,数次上奏朝廷,大概有七次之多,均急报宁王逆行加速,但送书人皆于中途被害。由于宁王本人是明廷皇亲近宗,孙燧不敢先下手为强。
宁王一伙人本来还有耐心,准备等明武宗哪天出游时摔死或在豹房玩乐时被虎豹咬死后再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