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谛闲大师遗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明示,难免误认。故初问使诸众生求何等人。盖求佛于顺行逆化众多人中,明明说出,当求何等样人,为善知识也。然既求其人,必依其法。但恐其所说之法,未必如其所得。故次问依何等法。谓求佛说出于彼所说法中,当依何当之法而为教仪。又既依其法,必行其行。但虑其行有多门,习难并技。故三问行何等行。谓求佛说出于彼所行多门行中,当行何等之行,而为专习。又既行其行,必有所得。但虑所得之中,道分真似,药病双关。故四问去何等病。谓求佛说出于彼所得真似道中,当去何等似病,而存自他两利之真药。又既得其道,还须自己发心。但发心有权、实、顿、渐、偏、圆、故后问云何发心。谓求佛说出于权、实、顿、渐、偏、圆、中、当云何发因地之心。令彼?盲不堕邪见者,自明所问意也。言末世众生,无智自辨,动陷邪途,犹如盲儿。故今详问。果蒙如来开示,自令不堕邪见。四、作是至复始,至三显殷可知。
  【记】此为下根人除病显性。所说四种病,皆是用功时所起之妄想。各人妙明本性,本自圆明。为病所障,故不得现。除病即所以离障。普觉菩萨知此,故代众请问。圆觉经中,所谈修证,定功为多。任修何法,只要一门深入,皆可得三昧,三昧,即定也。然禅定功夫,执则成病。前章教凡夫空迷识四相,固是除病。教圣人空迷智四相,亦是除病。盖前章四相,是出于一念之妄想。此章四病,亦是一念之妄想。虽一是离相,一是除病,文相不同。而破妄想以显觉性,其意则一也。金刚经云:云何应住?住真觉也。云何降伏其心?即降伏妄想也。现会大众皆圣贤,无此等病。普觉专为末世而请,故开口即云末世众生。觉者,知觉也。普觉菩萨,自己分上觉照,原无此病。然在当初用功时,诸病皆有。盖修禅者无人不犯此等病也。何以故?以有所得心故。除非圆觉大士,内不执心,外不执境,离能所,绝对待,方能免此。大凡在用功中,无非犯得少为足之病。若遇善友良师指导,则诸病不生,即生亦易除。普觉菩萨为怜末世众生,为师者说病为法,为弟者将病作法,故发心请问。不但自觉,并欲觉诸未来,故称普觉。佛灭度后初五百年,用功者多一生可得解脱,故称解脱坚固。第二五百年,禅定坚固,得解脱已不易。第三五百年,惟尚多闻,好在文字上着力。莫道解脱,即禅定亦不多得。第四五百年,则多闻者亦寥寥。仅知建塔造像,求福者多,修慧者少。此正法像法二千年中,去佛渐远之患已如是。今则正值第五五百年,为末法时代。众生根器,愈趋愈下。邪欲炽盛,争3繁兴。智眼从来未开,于人于法于行于病于发心,一切莫辨。而尤以求得师友为难。盖末世为师者,徒以病为功夫。学者以邪为正,以病当药。一错百错,蒸沙作饭尘劫难成。此普觉所以代请。直欲觉尽未来际众生,可谓恳切之至。
  ○丁二 师资缘合
  尔时世尊,告普觉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咨问如来,如是修行。能施末世一切众生,无畏道眼。令彼众生,得成圣道。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普觉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讲】现前大众,因面授而开正知正见。末世众生,因传说而免邪教邪宗。善哉问也,理合重言。若非乘大愿力,发普觉心者,何能如斯致问。故称之曰,乃能咨问。于五问中,独言修行者,以前之求人依法,后之去病发心,皆为成就修行事故。菩萨前来五问。无非求如来施正法眼,令众生开正知正见,游正修行路。众生得眼,则前途无畏,圣道可成。如此道眼,义似普觉菩萨施之。故世尊赞以能施无畏道眼,令彼得成圣道也。诫许喜听可知。
  【记】得无畏道眼,是圣道因,故可成圣道果。
  ○丁三 应求开示
  ○戊一 长行
  ○己一 示求人
  ○庚一 正示求人
  善男子!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心不住相,不着声闻缘觉境界。虽现尘劳,心恒清净。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讲】将发大心者,谓欲要发大乘心,尚未敢发。以苦无知识引导,恐堕邪见。其意必是求善知识,欲要依之而修行者。汝前代问,令彼求何等人。吾今示汝,当求一切正知见人。然正知见人,当以二法验之。一者心不住相,不为人天福报所迷。二者不着声闻缘觉,不为小乘因果所滞。依如是人,自不被邪见所惑。虽现下,指出所求之人,以明利益。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见近时学者,亲友知识,偏责知识之短,不取知识之长。才舍此而至彼,复嫌彼而逝他。徒费草鞋,空劳身力。试看世尊开示金言,虽现尘劳,心恒清净。尘劳即是烦恼,如贪嗔痴慢等是也。此言知识为度尘劳众生,必先显现尘劳之相,与之相亲相近,乃以权巧方便等而摄化之。至观知识之心,恒常清净,而尘劳不与焉。又云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过即不律仪等事。此言善知识为度有过众生,必先示有诸过。与之相依相附,乃为之赞叹梵行,而开导之。至观其依附之久,再不令彼众生入于不律仪中。此皆示现同事,新学宜应知所辨焉。亦即所谓四依中依法不依人也。求如二句,乃世尊结答之语。汝前问求何等人。我今示汝必求如是具大乘根,有德操之人,方堪引发大心,导以正修。即可因此正缘,得成无上正等菩提。由是观之,善知识为益良多,诚不可不求也。
  【记】末世正衰邪盛。发大心最不易。且不宜骤发。若要发大心,先求善知识,请其开示。不要一念高兴便发。故世尊说出一将字,最妙。何以故?若无善知识开导,不知如何方谓大心也。即遇善知识已,初不知果是正知见之善知识耶?抑否耶?故当以二法验之。且末世善知识,有有功夫而无辩才者,有口才利而所说皆是病者。知见正,口才好,虽有此类人,又不易值。此末世之苦也。正知见已难得,其上再加一切二字,则尤难!盖有通宗而不通教者,有教义明白,功夫少用,宗眼未开者。有宗教俱明白,未能博览经典,但通性宗不通相宗,或但知相宗不知性宗者。又有议论甚好,不曾实行者。若语言句句是正,实行步步是正,此等人岂易得哉。世尊特因普觉之问,不得不如此说耳。心不住相,不着声闻缘觉,此二语乃用以验善知识之法也。末世善知识,有见地未深,为师太早,不免为天人福报所迷者。如僧家当参学时,非不清高。迨出而任事,大则方丈,小则当家,只知建丛林,造大刹,一味以福利劝人。是即住相之病。此等长老,学者可不必亲近。因其不能了生死也。声闻是阿罗汉,闻四谛而悟道。缘觉是辟支佛,闻十二因缘而悟道。二者皆能超出生死,岂非甚好。然无大悲心,堕无为坑。若亲近之,莫道不能得果,即得果矣,而末世苦恼众生,谁去度耶?故须不着其境界。以上二种人,住相则堕人天,小乘则堕无为。皆以不亲近为是。虽现尘劳以下,乃世尊指示所求之人。善知识有顺行逆化二种。顺行者,语言动作,端端正正,易于辨识,逆行者,往往现出种种尘劳。如从前句容赤山,有法忍老人,为宗门善知识,常令参学者搬石运木。稍不如意,立加呵责,即是尘中劳相。然面虽热恼,心本清凉,特借此以试人之有无真诚与否耳。善学者肯耐烦为之作苦,及事毕,此老乃为之说法。则一片清凉,引人入胜,此真善知识也。更有一种示现诸过者,若聆其说法,则尽力赞叹持戒之梵行。可知其示诸有过,乃是逆化权现。学者,当善为分别。末世众生,往往学善知识之顺行则难,学其过则甚易。须知亲近善知识,有法戒二义。法其善而戒其不善,方可无病。所谓依法不依人也。况示有诸过,必大乘菩萨,方敢如此。因其四相皆空,为度生故,示如幻之行。乃其苦心引诱众生,乌可以常情测度耶。本经至此,方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当略为解释。此句是梵语,须由下讲起。三菩提,华言正觉。为现前一念之觉心,是真性菩提。此性众生同具。惟为妄念所蔽,而不能现。妄念为邪觉,对邪说正,故云正觉。正觉者,二乘之实智菩提也。然不平等,但求自利而不利人,故不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