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讲】此缘悟成碍也。首句意谓:若于开悟众生中,复有能伏惑之人,显非尽能伏也。劳虑永断者,知圆觉是觉体安然,了无形□。劳虑者自劳动思虑,野马奔驰,与圆觉全不交涉。一如空,一似尘也。如是可誓期必证,发心永断。是则以观行之功,伏而不动。故曰得法界净。于事相不起妄动,住清净故,此净解也。若执此为是,反成障碍。自此不肯新进,便不更求断惑,故于圆觉而不自在。即前颂之见思初伏在凡居,虽在凡居,尚不至逆于圆觉,故名凡夫随顺觉性。亦是圆别信住之凡夫也。
【记】用观行功夫得力,真智与真理相应,方得以定力伏劳虑。此文永断之断字,不能作断字看,只可作伏字看。盖能所既无,自知法界清净。然尚有此净解,即是知见,即是妄想,故所得者,并非真净,乃相似净也。因此净解,为之障碍,故于圆觉而不自在。此不自在,系指功用上言。至于自己分上,已得有快乐受用。此是已经伏惑之凡夫,在藏通为内凡,而在圆别则为外凡也。
○辛二 地前随顺觉性
善男子!一切菩萨,见解为碍。虽断解碍,犹住见觉。觉碍为碍;而不自在。此名菩萨,未入地者随顺觉性。
【讲】菩萨,指别教八住至十回向,圆教八信至十信位也。颂曰:“八至十信二惑空,假成俗备理方通。齐前别住后三位,并连行向位相同”。见解为碍者,谓彼净解为自障碍,而欲断之。从八住去,位位断,位位证也。虽断解碍,犹住见觉者,谓能见净解为碍者,即是随顺觉性。今虽断于解碍,而犹住着见解为碍之觉性。此即中道法爱也。执以为是,不复进求,故云犹住见觉。既住此觉,则此觉亦为障碍,故云觉碍。教中诃为顶堕是也。又云为碍者,以其为圆觉之碍故。而不自在者,不能任运趣入圆觉也。名菩萨者,对前显胜,上求之心超凡位也。名未入地者,对后显劣,下化之功,不及圣位故。然既已超凡,虽不及圣,则于觉性自然不逆,故称随顺。
【记】前为观行位中之凡夫,此为相似位中之菩萨。一切菩萨,专指圆教八信至十信,别教八住至十回向而言。圆教七信,见思已空。至八信进断界内尘沙。九信十信,断界外尘沙。内外尘沙惑空,故称二空。别教八住,与圆教八信位齐。因别教乃钝根大士,破尘沙惑不易。须经历十行,尘沙方破,又经十回向,空假能通,契中道观,方伏界外无明也。上文见解为碍。然断此见解,而仍存有灭见解之觉,仍是障碍。别教自八住至十回向,往往识中道实性,而为中道所迷,所谓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故曰觉碍为碍而不自在。此等人若不遇如来,未易除此障碍。故由十回向而登初地,功夫最难!盖破异相无明易,破住相无明难。如用功之人,稍得受用,便执着此受用而不能进步是也。
○辛三 地上随顺觉性
○壬一 承前正明
善男子!有照有觉,俱名障碍。是故菩萨常觉不住,照与照者,同时寂灭。譬如有人,自断其首。首已断故,无能断者。则以碍心,自灭诸碍。碍已断灭,无灭碍者。
【讲】此承前正明也。前云见解为碍,即是有照,以非照莫见故。又云犹住见觉,即是有觉,以非觉莫住故,俱名障碍者,谓所照之碍,固是障碍。而能照之觉,亦名障碍。以住着,则障碍圆觉性故。是故常觉不住者,谓有照有觉,俱名障碍之故。所以入地菩萨,无时不照,所谓寂而常照,是故不成碍,以不生住着心故。正以不生住着,则所照之碍,与能照之觉者,同时寂灭,皆不离圆觉性故。此义不易明显,故又以喻明之,故云譬如有人也。有人,谓期死之人。自断其首者,谓期死之人,起心断首而死,以刀自断其首。首未断时,则首为所断,人为能断。至已断故,则所断之头非己,能断之人亦亡,故云无能断者。此喻照与照者同时寂灭之义,可以极甚明显矣!若更以法合者,则是入地菩萨,以灭碍之心,自灭诸碍。碍未灭时,则碍为所灭,觉为能灭。至碍已断灭,则所灭之碍既空,能灭之觉亦尽,皆不离于圆觉性故。上云照与照者,同时寂灭,即此意耳。
【记】此法身大士用功方法,然凡夫亦不可不知。圆教初住以上,别教登地以上,虽得受用,仍须用功。唯此乃用法界观,修楞严三昧,与地前用功不同。觉是体,照是用。以始觉之智,照本觉之体,此是地前功夫。四住虽除,无明未脱。有此照觉,仍是障碍,因有能所故。能照是心,所照是境,境即无明是也。至登地以后,不必用照,只须了得无明性空,无明即是实性。只有一觉,觉外并无诸法。虽是常觉,亦不住觉。外无所照,内无能照,故云照与照者,同时寂灭。此是登地菩萨境界。地前尚不能知,何况凡夫?故复设为譬喻。能断之人,喻能照。所断之首,喻所照。碍心为能照,诸碍为所照。所灭之碍既灭,能灭之智亦亡也。
○壬二 虑后防问
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一切如来,种种言说,开示菩萨,亦复如是。此名菩萨已入地者随顺觉性。
【讲】此虑后防问也。恐后有人问曰:地前与地上,虽位分浅深,均属依教修习。何故地前,则历位成执。登地,就常觉不住。岂非世尊施教,地前则听其自便,地上则私与解销?若尔,则无缘慈如是,便非世尊施教之所应耶?故世尊以此防云:修多罗教,如标月指云云。教,通指如来所说一切经也。标指者,楞严云:“如人以手指月示人”。以手指月,谓指为标月之指。彼经盖是以指喻教,以月喻心。意显如来说教,原为示心。标月之指,即喻示心之教。若复见月者,经又云:“彼人因指,应当看月”。喻学者借教,应当观心。了知所标毕竟非月者,经又云:“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意显不应执指,喻学者看教,即谓明心。岂唯不知心,亦复不知教。意显不应执教。今经能喻同楞严,所喻稍异于彼。盖如来于地前地上,立位显觉,皆为修多罗教,即同能标之指。然立位显觉,原为破障成慧,即同所标之月。故云如标月指。果其破障成慧,立位显觉,亦不应住。故云若复见月。了知所有能标之指,毕竟非月。岂唯如来一佛所说,不应住着,则诸佛皆然。故云一切如来,乃至亦复如是。是知地前地上,智分劣胜。智劣则成执,智胜则常照,非佛有私,不得故作是问,恐招谤佛之愆。防问已竟,仍归正结,故曰此名云云。
【记】月譬圆觉妙心,指譬修多罗教。凡看经人,应由文字,悟实相妙理。了得文字不是妙理,如知所标之指非月。未悟以前,须由文字研求妙理。既悟以后,须修圆觉而不可执著文字也。
○辛四 如来随顺觉性
○壬一 明所证境
善男子!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怒痴,俱是梵行。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
【讲】此先明所证之境。地前灭碍立觉,觉即成碍。入地常觉不住,若实有不住,亦名为碍。谓障如来大圆觉海。无障无碍,大自在性故。今明至如来位,则一切障碍,即究竟觉。一切障碍者,即指地前碍之与觉,地上常觉不住,虽粗细不同,通名为碍,故以一切目之。即究竟觉者,同归如来大圆觉海,无障碍性故。此二句为总标。不过言其大略。所摄诸碍,其数尚多。此下一一为之融会,如忆念断碍,忆念立觉。能断能立,则为得念,断不能断,立不能立,乃为失念。得则为得所缚,失则为失所系,俱不解脱。今知对失立得,得非真得。因得显失,失非真失,二俱不成,同归圆觉,以二皆圆觉起故。不言圆觉而言解脱者,以圆觉即是离系缚法故。依教修习,精进即是成法,懈怠即是破法。对破立成。成非真成。因成显破,破非真破。二俱成非,同归圆觉。而言涅槃者,以圆觉即是不生灭法故。能照诸碍,即是智慧。不能照碍,即是愚痴。对愚立智,智非真智。因智显愚,愚非真愚。二俱成非,同归圆觉。而云般若者,以圆觉即是大智慧光明义故。观同行者,呼为菩萨。所成就法,名为正道。观异学者,呼为外道。所成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