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辛二 善种性
知欲可厌。爱厌业道。舍恶乐善。复现天人。
【讲】知可厌者,或阅经教明言,或闻师友开示。知□欲为恶道之因,深生厌离。设闻有离欲之道,便起心爱慕而欲行之。由此舍因欲所造之恶业。乐离欲防□之善行。转十恶业,成十善道。上品升天。中品生人。下品生修罗。亦不言而可知。此中天唯六欲,人该四州。且约欲界言之,而曰爱曰乐,仍未离爱性也。
【记】恶与善,皆出吾人现前一念。虽其性不同,然皆不离爱。恶是苦因,招苦报。善是乐因,招乐报。然乐非可久乐也。此善种性,全仗一知字。不但知违境能造业,且知顺境亦能造业。如□欲彼此顺意,恩爱绸缪,何日得了?则亦必造业。业愈深,招报愈重。若违若顺,无非招三途果报。知者,众妙之门,亦众祸之门。今此知字,是就好一边说。即知欲之为害,能生厌离也。因厌欲,保持此厌欲之念,不造□欲之业,且修防欲之道,故云爱厌业道。不遇良师益友,虽能转十恶业,成十善道。然仅成世间之善。升天亦只升六欲天中之地居天,即四天王及□利天也。因其散心修善,不是定心修善故。若升夜摩,兜率天,非修定心善不可。修人道须持五戒。不持五戒,则得人身难,失人身易。吾人皆由夙世善因而来,不可不知此义。阿修罗间于天与人之间,善中带恶业。
○辛三 上善性(又名不动性)
又知诸爱,可厌恶故。弃爱乐舍,还滋爱本。便现有为增上善果。
【讲】天上人间,皆由爱生。人中八苦交煎。天上五衰猝至。故知诸爱,甚可厌离。由此舍下界爱,希上界定,故曰弃爱乐舍。以上界定,皆以舍为主故。如四禅从粗向细,渐次舍身。四空渐次舍心。还滋爱本者,乐亦是爱。谓爱修舍定,还以滋生爱本。爱本指上界身心。如禅天舍下粗身,受上细身。空天舍粗心,受细心亦尔。然既有身心,还能生爱,故以爱本称之。便现者,以修舍定为因,现有为善果。以未达轮空,终属有为,不得解脱。但较之下界果报,渐次增上,故云增上善果。
【记】此段所言,从六欲空居天起,直至非非想天止,故名不动性。得力处亦是一知字。造诸恶业堕三途者,名苦苦。善业虽生天人,亦不离苦,名坏苦。故诸爱亦须远离。八苦者,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也。初升六欲天时,以为天报可乐。及五衰猝至,则自知苦境来矣。五衰者,头上华冠萎,腋下有汗,衣裳垢染,身有臭秽,天女生厌,天座不愿久坐,是也。至此心中异常焦灼,夙世恶业现前,难免堕落三途。厌者,离其爱。恶者,恶其爱。若不遇良师,仅知弃爱乐舍。即此乐字,仍旧是爱。故云还滋爱本。四禅,四空,皆以舍为主。舍是放下,本是好事,但其放下,不知将内六根,外六尘,十二处,十八界,一切放下,但知舍下希上耳。厌下界之苦粗障。希上界之净妙离。修觉观功成,身心合一。则由欲界升色界初禅,名离生喜乐地。到此,方知觉观属火,不能免大三灾之火灾。于是舍觉观,修二禅,身心合一,名定生喜乐地。然尚有乐心在,乐属水,不能免水灾。于是舍乐,修三禅,名离喜妙乐地。到此,又闻天王说,仍不免风灾。于是舍三禅寂灭之乐,又修四禅,不但无苦,亦且无乐。将乐舍尽,名舍念清净地。殊不知至此虽免三灾,仍是凡夫定。乃有为之善果,非无为之善果,故名增上善果。生此有五百大劫之寿。劫尽,定力又衰,仍入轮回。于是有志天人,又舍色界之细身,修上界之四空。虽无色蕴,尚有想在。次第舍心,至非想非非想天。有八万四千大劫之寿。劫尽,仍堕轮回。以其舍之一念,犹不离爱也。故云六欲诸天受五衰。三禅尚且有三灾。假饶生到非非想。不及西方归去来。所以净土法门,为末世众生修行最便之路。盖众生若令持戒,戒不易持。若令修定,心易散乱。若令修慧,则所知障重。唯有仗弥陀愿力,超出三界,往生西方。纵使下品下生,在莲华中,不过十二劫。莲华开时,即能见观音大势至二菩萨。永免轮回矣。
○庚三 结断当先
○辛一 正结
皆轮回故,不成圣道。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
【讲】古德云:假若生到非非想,不及西方归去来。真实语也。以非非想天人,报尽还来,散入诸趣。故云皆轮回故。由此所以流转六道,故曰不成圣道。谓常在生死也。是故六道众生,发心欲脱生死,非断欲断爱不可。故云先断贪欲,及除爱渴,而结示之。盖以断贪欲,则下界无根。断爱渴,则上界绝绊。有志出生死者,不可不知。
【记】生死根本,欲为第一,故先断欲。然有一丝之爱未断,便是生死之根。此根不拔,终结生死之果。故又须除爱渴。
○辛二 通妨
善男子!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爱,假诸贪欲而入生死。
【讲】或云,菩萨涉世度生,往往示有父母妻子,其于欲爱何?故此预而通之曰。菩萨涉世,必是变化示现,不因父母所生。故曰非爱为本。所以示有妻子者,但以大慈大悲,怜愍爱欲众生,令彼悟爱欲之苦,渐舍所爱。假诸父母妻子,示有世间贪欲,使人易信。四摄法中,同事摄故,妙严转邪,即其证耳。
【记】上来所讲三界众生,欲免轮回,先断爱本。何以菩萨示现度众生时,亦有妻子,岂非欲爱乎?今释此难,名曰通妨。菩萨入世度生,如月映水,如镜现像,来无□,去无踪,故曰变化。彼是示现,虽有妻子,而非欲爱。四摄法,一布施摄。二爱语摄。三利行摄。四同事摄。
○己三 示修佛几等
○庚一 断迷成悟
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
【讲】佛意以若诸末世众生,实有欲爱,非菩萨比。设欲修佛菩提,必要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所以必要舍欲除爱者,有二:一者修佛菩提,期在永断轮回。二者期在勤求圆觉。此二意均须舍欲除爱,令心清净。以圆觉境界,能于清净心求,便得开悟。盖以不悟圆觉,终滞有为,不能修菩提故也。
【记】舍诸欲,则不造世间恶业。除憎爱,则拔去生死之根。男见男则憎,见女则爱。女见女则憎,见男则爱。中阴入胎,即由一念憎爱。彼见男女交欢时,一念发生,无论憎爱,均能流入母胎。此名润生无明。欲不除则身不净。舍不除则心不净。不清净,则与圆觉不相应。因圆觉乃清净境界也。
○庚二 因修显别
○辛一 总标
善男子!一切众生,由本贪欲,发挥无明。显出五性差别不等。依二种障而现深浅。
【讲】一切众生,总指修菩提者。差别未分,故总以众生名之。大疏云:但缘不了本觉。自见定是众生。遂欲断障求真,厌凡爱圣。指此为本所贪也。由此贪欲不同。或初修未离凡位,或入圣乘分大小,或大小不定,或误入邪宗。故曰显出五性差别不等。此答几等差别。或曰:悟圆觉而修佛菩提,应当平等。何故复有差别?故佛以二障浅深释之。意显理由顿悟,事必渐修。由渐修故,依二种障而现浅深也。
【记】由本贪欲之本字,即一念不觉,蔽妙明为无明之本无明也。六道众生,堕于依他起性,身心皆是无明,故云发挥无明。于此起修,不能不以幻修幻。众生之见不忘,遂起种种差别,并非觉性有差别。直是迷悟之中,显出差别耳。
○辛二 别明
○壬一 别明二障
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碍正知见。二者事障,续诸生死。
【讲】理障,亦名所知障。然所知非障,执则成障,致令知见不增,故云碍正知见。事障,亦名烦恼障。能障真如,起诸烦恼,致令生死不断,故曰续诸生死。
【记】五性差别,由二障而生。知发于心。见出于眼。我之知见发生时。若更有高于我者,当谦让请益,即不碍正知见。若自以为是,则所知所见,皆成为障。见思障真谛理。尘沙障俗谛理。无明障中谛理。无明为理障,即法执。见思为事障,即我执。凡夫所有,见思事障居多。菩萨所有,无明理障居多。故分理事二障。以理障故,不能亲见本来面目。以事障故,不能了脱生死。
○壬二 别明五性
○癸一 总征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