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谛闲大师遗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如妙性本无踪。烦恼菩提尽是空。生死涅槃非二物。何分南北与西东。所以古德有言。达磨不来东土。二祖不往西天。是处池中有月。谁家灶里无。迷时只迷这一点。悟时只悟这一点。而究竟迷时与这一点无涉。悟时与这一点何干。故经云。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不可得。金口诚言。非浪谈也。今朝弟子车庆福自思年逾古稀。未来福因。自当培植为是。请法饭僧。乞老僧举扬个事。(蓦卓杖云。)青山本自不动。白云任他去来。
大佛开光法语
  大圆镜智。原非色而非空。寂照常光。恒即真而即俗。既遍界而不藏。愿随缘而斯现。妙应本虚。至虚能应。真空绝相。借相表真。岂不闻法华经云。我见灯明佛。本光瑞如此。以是知今佛。欲说法华经。今相如本瑞。是诸佛方便。(遂举杖向佛菩萨像前作点势云。)我用这一点。点开圆明眼。佛眼也开。法眼也开。
  又
  如来妙相。经尘劫而修成。诸佛金身。历僧祗而不变。绀目澄清。性空五蕴。白毫宛转。神运六通。端居千华台上。妙应难思。游戏百宝光中。随缘普度。(遂举杖向佛像作点势云。)须一点开青莲之眼。(又以杖画○相云。)为众生示满月之容。这个方便门中。一点不可少也。
  又
  即心即佛。佛光便是心光。离圣离凡。凡眼何非圣眼。人言实际理地。不受一尘。我道佛事门中。不舍一法。是故诸佛从无相中现相。众生向有心处用心。所以道随缘不变。万法唯心。不变随缘。心唯万法。要识光明遍照处。试参一点事如何。(举杖向佛一点。)
  又
  佛日高悬。遍大地尽是光明藏。法雷远震。满十方无非胜道场。真空绝相。离相非真。妙道离言。无言不妙。试看相好庄严。必借千华之助。虽云寂光常照。要假一点之功。(举杖作点势。)
谢仲笙水陆上堂
  一相陀罗尼。众生各具。一乘波罗密。万法总持。试思无明与法性。人所不能辨。那知无始一源。正因与了缘。人所不能分。谁识同归一性。须信理事总别。性修交成。若不拯迷途而游觉路。安知佛道之功。不能化热恼而作清凉。孰信慈门之德。水陆空三方。平等普度。真俗中三谛。无碍圆融。始见佛法之功勋。心性之极致也。
为叶宅普利水陆上堂
  人心唯危。道心唯微。世出世法。摄已尽矣。历代祖师。三世诸佛。出广长舌。遍覆三千。宣扬不尽。老僧今朝为叶□卿居士尽力拈香。普利有情。罄法界。匝太虚。从此流出。尽十方诸苦趣。向此收来。放下也。一尘不立。提起也。万象全彰。就将这万象全彰的作用。莫管他是圣是凡。一律请到一尘不立处。平等法会中。教他受一点平等供养。圆满叶□卿夫妇平等普施之心。试问诸上座于意云何。(良久云。)天上有星皆拱北。人间无水不朝东。世相尚尔。佛法不其然而然矣。(卓一卓下座。)
为萧翟友请法上堂
  见月休观指。归家罢问程。即心性是佛。何须更问人。足证道不负人。人自负道耳。果能返照回光。即此便真三摩地正修行处。诸上座。祗如萧均轩居士春间发足参方。自夏经秋。南来北往。航海梯山。途经万里。若论亲觐知识。如童子之南询。而犹不自知身入法界。可谓含元殿里觅长安也。岂非观指而亡月乎。昨者顶足老僧乞求摩顶。遂命曰品莲。并嘱以福智两途。不可偏废。始能克备二严。志取上品莲华意也。(乃召其名曰)品莲谛听(遂卓拄杖云。)妙圆净智体如如。非色非空等太虚。万勿迷名并着相。须知无欠亦无余。
水陆上堂
  真如界内。绝佛绝生。平等会中。无人无我。放下也寸丝不挂。提起也万象全彰。非色非空。即真即俗。无一尘不是自已。有一法皆从此生。一真法界。幻出四圣六凡。不二门开。收尽三途八难。是以大圣开普度之门。信人有平等之供。兹当结界良辰。悬幡发符。上请四圣。下召六凡。顿使恩有咸资。冤亲并益。可谓迷途之宝炬。苦海之津梁。虽然如是。即今请法一句。又作么生。(卓杖云。)有星皆拱北。无水不朝东。
为胶东道尹吴渔川水陆上堂
  实际理地。一法不存。如来藏中。无法不备。是故一念动。十界依正森然。一念泯。十界依正寂然。当寂然时。妙有非有。正森然时。真空不空。果能空有双忘。忘忘亦忘。此即便是绝待中也。故知举念请四圣召六凡。水陆堂中。重重无尽。诚心荐往生忏罪障。如来藏里。一味融通。今番胶东道尹吴渔川居士。一为荐往生。二为忏罪障。发心修建水陆普度大斋。今当结界良辰。有朱显本居士代表请法。且道又如何举扬一句呢。(卓杖云。)罪花顿卸孽自空。法事圆成超佛国。
水陆圆满吴云智请上堂
  性空真觉。性觉真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这四句话是舍卫国之第一义谛。毗离城之不二法门。今时开建水陆大会。上请四圣。下召六凡。同聚一堂。平等普供。
圆融无碍。大似一段真风。此观宗之第一义谛。不二门开。老僧也有一种第一义谛。和盘擎出。供养大众。使植福者因栽十地。荐亡者果结九莲。云智大德。能作如是会否。如或未然。且听最后半偈。(遂卓拄杖云。)无相光中观自在。回光返照见如来。
初六日万年水陆上堂
  本自不生不灭。无始无终。奚啻万年功德。由来亘古亘今。离彼离此。那有分量可言。既不可以心思。又安得以口议。是以文殊极尽神力。只举得一片不二之门。犹受净名。用缄口以摈逐之。始知真不二法。非言可道也。大众不闻先儒言乎。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与文殊所举正好同参。虽然如是。即今为首信人某某请法一句。作么生拈取呢。(遂卓杖云。)阿耨达池无尽水。后进盈科不断流。
弥陀圣诞上堂
  第一义谛。本非色而非空。方便门开。乃说生而说佛。是故佛有度生之愿。生有求佛之心。古今人人。皆道阿弥陀佛。是今日降生。祗如弥陀有三身。为法身生耶。报身生耶。抑应身生耶。若言法身。法身无生。那有今日之生。若云报身。慧光照无
量。久修业所得。弥陀成道于十劫之前。何由得知是今日耶。若道应身。应身随机示
现。日日无非降生日。时时尽是降生时。何以指定于今日乎。记得古德有言。大地山河锦绣春。胡睛碧眼见相亲。自从闻得呢喃后。话到于今认作真。老僧不免将错将错。(蓦拈拄杖云。)阿弥陀佛在杖头上放光也。大众还见么。又(卓一卓云。)今现在说法了也。大众还闻么。虽然如是。且道本寺护法某某请法一句。又作么生。(卓云。)一句弥陀超百亿。十类同登九品莲。
谛公遗述语录终
年谱
谛公老法师年谱(逸山辑录宝静编述)
  传天台教观第四十三祖中兴四明观宗讲寺卓三老法师。讳古虚。字谛闲。浙江黄岩人朱氏第三子。父度润公。母王氏。生于清咸丰八年。岁次戊午。正月初六日丑时诞生。父母见师。生有异征。甚钟爱之。
  师二岁至八岁。即咸丰九年至同治四年。师在襁褓中。即殊常儿。及能步行。秉性庄凝。不妄举动。常喜独坐嬉戏。见沙门来。必欣然亲之。
  师九岁。即同治五年。受学于乡塾。质越?童。幼怀贞敏。授之书。读二三遍。辄能成诵。不乐跳顽。唯以勤学为务。
  师十岁至十五岁。即同治六年至十一年。在总角时。即能好善事佛。间尝爱阅诸浅显善书。故于髫龄时。即晓仁爱。知礼节。温和谦让。举止老成。あ舍之父老。皆爱敬之。继以严父逝世。家道未丰。故逮入学之年。即废学辍读矣。
  师十六岁。即同治十二年。谨奉母命。从舅氏佐理药业。正务之外。尝研阅医书。辨药性。究脉理。别病状。每喜静坐。以己脉为试。于闲静中甚有所得。某日见一中年人。来求医于舅氏。师素稔其健壮。然以微疾。终竟不起。因知人命无常。深为惊异。便询舅氏曰。医药何以不能治命。舅氏曰。医只治病。安能医命。师默然。遂欲弃治病之学而深讨于医命之学。
  师十七岁至十九岁。即同治十三年。至光绪二年。自设药铺于海门直街。公平交易。复自兼理方脉。若贫乏者。则施医施药。不取分钱。倘有酬谢。不论多寡。皆转施寒苦。如是者数年。而违逆境缘踵至。药业中落。最后老母见背。师于是益觉世相无常。人命危脆。时厌家狱之苦逼。辄向人曰。药虽多。医虽良。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