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谛闲大师遗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尧舜与人同耳。其所谓同者。即指此性灵是也。设使人人皆能觉此性灵。是则人人皆可以为尧舜矣。由此方寸间之性灵。在眼故能见。在耳故能闻。在鼻知香臭。在舌别言论。在手能执捉。在足能趋奔。觉之称明德。迷之曰灵魂。是故彼尧舜。眼见耳闻。与吾人之眼见耳闻。同一性灵发现。映用未尝不同。故曰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惟古之大圣大贤。一生所忙生活。为有目的耶。抑无目的耶。如果都同我辈。终日竟夜。忙个无目的生活。则彼孔子终宵不寐。周公一坐待旦。大舜□鸣而起。岂不是空消岁月。浪用精神乎。何以历至今数千年以来。那一个人不称他为大圣人。是则决有目的所在。可无疑矣。但今人之眼耳鼻舌手足。以及方寸间之性灵。既全与古人无异。何以所忙之生活。一有目的。一无目的。迥然不同耶。上不同于圣贤。下又异于禽兽。安所称为万物之灵哉。仔细三思。宁不愧然。嗟乎。大都举世之人。拘于一隅之见。未遇明眼人指教。而求于未学。以耳食为至当。无怪乎茫然不知归宿焉。
  虽然。我前作如是说。岂真知最高目的耶。且此最高目的。并非理想所能究竟。亦非仅以空谈所能研穷。譬如欲行千里之途。必由近处下足。要登九层之塔。必从低处上升。今说要达最高目的。势亦必然。务须先发雄伟勇健之心。立定坚强不拔之志。以为基础。此即以方寸间之性灵。以为主人翁。若主人不迷。客不得便。譬如一幢大屋。外开六门。门门各有一招待员。接纳宾客。六招待者。为宾中之主。称性灵者为主中之主也。且主中主者。固然要性灵。而宾中主者。亦不可糢糊一点。所以云。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真实不虚。所言大屋者。指吾人之躯壳也。六门者。指眼耳鼻舌身意也。六招待者。指见闻嗅尝觉知也。眼等之六。通名为根。见等之六。总称曰识。唯主中之主。称之曰心。内典有言。无明烦恼。使尔生生死死。无暂停息。唯汝六根。更非他物。经又云。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我所以晓得。好亦六根。恶亦六根。除了六根。决无生死根本。如今欲达最高目的。必宜从六根为发轫之初步也。须知所招待之客。亦有六种名目不同。曰色声香味触法。名为六尘。言尘者。以染污为义。取其能染污根识的意思。其间染污与否。及功之与过。全在能招待者作得主宰。所以称为宾中主也。如其招待得好。可为功之魁。否则便为罪之首矣。虽然。功魁罪首。皆归于能招待之者。其实还有主使者在。言主使者。即性灵也。是以为主人翁者。必先严定纪律。订明赏罚。一味许其向好边做去。莫论久近。不计岁月。久之又久。不怕不能达到最高之目的也。我今老实说。如今世风日下。人性刁怪。往往以自恃聪明。大生邪慢。胸含苦本。埋没性灵。滋之以爱水。培之以欲泥。乃复以世智贡高。傲人凌物。争兢气概。将谓阎罗老子管束他不得。亦复不知有前因有后果。善恶报应等事。盖由不识性灵。不知本法。于己躬脚跟下。最初一步。了无所知。徒自痴狂增长。梦想颠倒耳。我今且说大学中致知格物之格字。大概读大学人多如牛毛。尝其中滋味者。直如麟角。要知这个格字。正当作用。当明物是什么。物者即是身外之物。终日与我作对者也。我具有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彼作对者。便是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前之五尘是外对。后之法尘是内对。外对的体质粗。大家容易明白。内对的体质细。恐怕你们还不容易明白。前篇立喻。将六根取喻六门。以六尘喻六客。门门之内。各有一招待者。名六识。为宾中主。所言格字。用得正当与不正当。其主宰之全权。操在内一个招待员手里。若用得正当。称为功之魁。否则便成罪之首也。前五个招待员。对外堪为宾中主。对内仍是主中宾。若使招待宾客时。无内招待来帮忙。便同泥塑木雕。所以从旦至暮。此内招待。忙得不了。但亦全靠着屋里有一位主人翁为主持。惜乎欢喜磕睡。任凭内招待一人作主宰。往往弄得颠颠倒倒。累得主人也跟他吃亏。是以内典称外六尘为劫功德贼。若使主人不迷。客不得便。则内招待奉命施权。有外客来。能如法招待。而所称为劫功德贼者。无一不是良民矣。故曰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那有巨寇之可言哉。这个物字。乃吾人视听言动所取之境。能知此境者。即自性本明之智光。便是主人翁。妙觉不迷之大用也。须知这一个能知之知。乃迷悟之根源。迷则任识作宰。遂变真智为妄觉。故意不诚。意不诚则知不明。向外取妄境为可欲。故物不化。物不化。便成窒碍。是则这一个知字。便为内外心境。真妄迷悟之根宗。古德云。知之一字。众妙之门。亦众祸之门。如今要使之拨乱反正。必内仗真知之明。以消妄觉。外用真知之照。以融妄境。
  且知既有真妄不同。所以作用亦异。今言格者。自有二义。一者捍格。二者感格。如以妄知角妄觉。故物与我相捍格。此格为□格之格。能以真知用至诚。故物与我相感通。此格乃感格之格。物化为知。与我为一。岂非为感格之格乎。或问。真知本无物可对。如何能感格于物。答。真知内外洞彻。由来知物一如。而感物之理。不可思议。易云。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其寂然不动者。知之体也。天下之故者。对我之物也。感而遂通者。格物之理也。且真妄心境。原无两立。须知物体本虚。以妄觉取者。乃成障碍。今以真知烛照。则触处洞然。无物可当情矣。又立一喻。真知如白日。外物如黑暗。若白日一升。诸暗自消。乃约消化处则说感通耳。以寂然不动之真知。感本来体虚之幻物。斯则知不待感而自照。物不待通而自融。两不相触。其意幽微。非粗心妄觉所可拟议。思之思之。又重思之。可知大学格物之格字。先圣教人用感格之格。近代大伟人提倡种种学说。无非标奇立异。用改革之革。一用妄觉。一用真知。勉强与自然。一易一难。相差何止千里万里。其优劣不待辨而自明矣。我前篇所谓不识性灵。不知本法。岂不昭然若揭已耶。仲尼不云乎。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试问。天下是一个什么东西。又言归仁者。毕竟归到那里去呢。须知这两句话。即是真知格物的道理。请试会之。这一个己字。即指自己之身躯。以身为天下万物之一小品。这一个克字。即用真知返照于自躯。则自体不待化而自化。复礼即格物也。天下归仁。即物格也。谓以此格物。则万物不待格而自格矣。岂非又是感格之格也耶。我前要你寻根究底。还出一个目的来。你既不能还。我且替你慢慢的寻。如上所言。乃是寻根之说。仍非究底之谈。因究底的事业。就是称为大圣大贤者。恐怕还是办不了。以其事业过大。目的太高。若不以千年万年的时间。那里做得好呢。
  夫以尼山之教。防学者之心。缘浅以及深。由近而至远。此是圣人欲后来的人。不为虎狼禽兽之行也。乃以仁义礼智援之。姑使舍恶以从善。由物而入人。修先王之教。明赏罚之权。作春秋以明治乱之迹。正人心定上下。立君臣父子之分。以定人伦之概。其法严。其教切。近人情而易行。但当人欲横流之际。故在彼犹汲汲而难之。故知于此时代。自非孔子设教。而人不为夷狄禽兽者几希矣。虽然。切详孔氏之□。固然如此。料其心。犹未尽然也。且彼明言之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察其济世之心。如佛经所谓。内秘菩萨。示□人伦。作济世之领袖。转治世之法轮。称为儒童菩萨。旨哉言也。而世之学者。不见圣人之心。将谓其道若斯而已。甚至执先王之□。以树功名。坚固我执。肆贪欲而为主宰至操仁义。而为盗贼之资。启攻□之祸者有之。是以老子愍之曰。斯尊圣用智之过也。如能绝圣弃智。则民利百倍。剖斗折衡。而民不争也。甚矣。贪欲之害也。不见可欲。其心不乱。故老氏之教也。离欲清净。以静定持心。淡泊无为。不事于物。苟能切实依法修持。离人伦而渐升于天界。不亦乐乎。由其言深隐。学者难明。故得庄生起而大发扬之见庄子南华内外篇。乃因人固执也深。故其言也切。至于诽尧舜。薄汤武。非大言也。绝圣弃知之谓也。治推上古。道越羲皇非漫谈也。甚言有为之害也。诋孔氏之□者也。且非真实之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