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谛闲大师遗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机。况六凡生死业乎。况取人天有漏果乎。宜速断生死根。出爱欲海。自他兼济。彼岸同登。旷劫殊勋。在兹一举。幸勿错过时机也。凡未信心者。固令生信。已生信心者。固令增长。每当谈经时。宜以净土为指归。同愿大众。毕此一形。誓归安养。既登九品。回入娑婆。俾得佛日重辉。法轮再转。僧海澄清于此界。人民化被于东方。劫运为之更延。正法得以久住也。此复。并颂合刹均安百益。
与显微居士函
  多宝涌现。以显生死与涅槃不二。固然也。三变土相。并非显大小相融。直是为容十方分身诸佛。分身佛集。并非显一多相即。直是欲使□上新得记人。知如来之应身多。约横而论。称法身之妙体。而起周□之妙应。以证佛果横□十方也。是以至于如来寿量品。开□显本之时。但言成佛以来。甚大久远。是约竖而论。以证佛果竖穷之际。可以不必再约横论也。实则下一段文词。不甚说得圆满。无怪乎印老云弃事说理也。若夫地涌多众一段文。固是私意罔测。须知此品经文。是如来开□显本之弄引。不有众多地涌大士。而□门中受化之众。无以发疑。古德云。大疑大悟。尔若不疑。便不为悟。须知邪疑为障道之本。正疑为发悟之端。如来说寿量品。显本已竟。有不思议微尘数之大士。获开□显本之益。端赖地涌大士之功也。尔但作理边领会。即堕于偏。明于此。即不疑如来成佛之久远也。佛言伽耶得道。指本时之成佛处也。尔意当即此世会。是为误会。既达如来随智而说。乃性相不二之谈。同居即寂光。亦即实报方便。无不可也。故知古之伽耶。与今之伽耶。于佛边论。那有两个伽耶。须知古之伽耶。是本成佛之处。今之伽耶。是□佛得道之场。约上三土而言。是不二。约但同居而言。是不一也。如此众多。久远修成大菩萨众。弥勒竟至不识一人。以其□未开。本未显。本为□覆。彼补处大士。尚不识其一人。余可概知矣。足见开□显本之一段大事因缘。如来一代时教中。唯法华为独唱。故称经中之王。是事事无碍之法门如来澈证事理不二之体。故能起事理不二之用。到得最后大畅本怀之时。于此经宣示显说事理不二之教。乃开事事无碍之门也。我先太祖立法华之宗。为一乘因果者。本因本果。□因□果。皆是一乘。故曰本□虽殊。不思议一也。若必执有久远之实者。类童蒙读古圣之书。而病尚轻。若必认真无久远之实者。其病实重。其时虽无一定之体。而古时本佛先成。今时□佛后应。古今先后。事迹宛然。第一义谛。宁不如是乎。智者解法华。以四义消文。某某重在因缘一释。殊不知祗此因缘一释。义含即空即假即中。尔重在即空边说。似欠圆满。某某恐人误会。故下此毒口之词耳。此复。
复松江郑公硕居士函
  公硕居士慧鉴。接奉手书。并疑问六则。欣悉英年学道。最为难得。佛说八万四千法门。唯净土一门是为捷径。祖师云。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且喜君所疑问者。皆净土一门事也。具见与弥陀缘深。欢喜无量。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有证果。唯依念佛得度。呜呼。今正是其时矣。当此浊恶世界。去圣时远。众生业重。若不依净土法门。信愿持名。带业往生。求生极乐者无有出生死路。光阴易过。大法难闻。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居士既与净土有缘。当以此而自度。即以此而度人。自他兼利。福慧双臻。他日稳坐莲台。始信佛恩难报。幸勿为他技所惑。唯此一门深入。入一无妄。是厚望焉。答问另列。即希鉴诸。
复西定居士函
  西定老居士慧照。接奉手书。圆觉经列位无差。欣甚。苏令烦受老泰山法水资神。道芽勃发。以致信心向往。孳孳有皈依之念。自当从命寄上法名。并日课仪规。请为转交。并请教以自揻佛像前。称名皈依。亦是一样。所谓道在心而不在□。法由我而不由君。只要心诚。理全成事。全事即理。理事从来不二故也。以住持三宝从一体三宝而建立故。所言水陆仪轨。旧本系天台山敏曦老法师经刻。新本是天童寺净心老和尚翻刻。依藏本校对。谓旧刻讹□为揼也。其实揼与□皆梵音。奢促少殊耳。如此土南北两地。方音少不同也。今详本寺堂内老修行人。持此咒者云。以一连三□为是。考金陵刻四咒同本。内刻秽□金刚咒三种。俱是□字。并无有揼字字样。具见新刻为是无碍。须知持咒之法。无别巧处。必用以全副精神。出音而持。不缓不急。从始至终。句句不乱字字分明。持至三个□字。五个泮字。前二□音要平。后一□音要重。本是烘音后一要持揽音。前三泮字照本音。后二泮字须要泼音。此从老修行边听来。不可不知也。大德以耆颐之年。以往生为急务。持咒之行。虽云助道。不碍净土资粮。何如专持万德宏名之为愈也。肃此奉复。并候法身安乐。阖第均此。
  朽人谛闲谨复
复李近聃居士函
  近聃居士慧鉴。奉大教。敬悉尊夫人孝思之忱。忆念劬劳养育恩德。虽天地不足以极其高厚。明知自力不足图报。须仗大德僧伽之力。是以筹募经卷。固属正当办法。老朽欢喜赞叹。愧自道力微劣。有辜所愿。自八月初一日起。每日午前加诵四经各一帙。以此功德。不作自度。至初七日为度。以助吾徒圣定。作报恩之资。然法界原无小大。多亦法界。少亦法界。且老朽区区之功德。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愿吾徒以法界心。利法界众。若此报恩。无恩不报。以此植福。其福靡涯。请以此言而告之。则幸甚矣。来函发明。体体。用体。体用。用用。连设镜方两喻。固然确当。可谓一隅三反。不我欺也。梵云尼师坛。义翻卧具。亦云坐具。既为坐卧之具。何以不可展礼。故知展开礼佛。非亵渎。表诚敬也。偈云。卧具尼师坛。长养心苗性。展开登圣地。奉持如来命。唵。檀波檀波莎诃。并不乖圣教。可无用疑。要知人之四大色身。表一座塔。其礼佛时。身礼佛像。口称佛名。心缘佛境。现前五蕴身心。即成法身舍利宝塔。只此尼师坛。是一舍利塔基。何以亵渎云乎哉。夫比丘具足戒。须三师七证。十师具足。方可登坛。授受五戒。本可不必与大众同受也。具如菩萨金刚光明宝戒。亦不可与大众同受。只要一禀戒法师。一羯磨阿阇黎足矣。然五戒是人乘之根本。但向一清净戒师前。受之可也。现今各方戒期所。有优婆塞夷者。以开堂之后。堂中有露罪羯磨。重审乞忏。上殿礼佛忏等。重重洗涤过现愆尤。有如是等功德庄严。能随大众同闻戒法。无论他解之与否。经云。法音经耳。功报弥劫。必不欺人也。故知与大众同受。吃一月辛苦。功无虚弃。德有攸归。并不云与大众同受是正受。不与大众同。为方便也。常途所言。方便者。彼普陀山有之。彼温州有一类尼姑。随大众航海敬香。同彼老妇求受五戒。山上人但知有利而不知有法。给他衣具戒牒。这是圆通大士的戒。指为方便戒也。以上所言。真实不虚。吾不敢以诳语欺人也。肃此并祝
阖第如意。
  谛闲复(七月二十五日)
复樗□居士函
  樗硛老居士慧鉴。昨由耔舜先生。交来大著两种。计十册。各读一过。如亲见法身。面目毕具。窃为此段真风。皆从大光明藏中流露而出。具见乘大悲愿轮。现居士而(身说)法。展示三大圣人肝肠。点开后世人天眼目。诚昏衢之宝炬。长夜之明灯也。欣慰无量。惜乎始终未曾挈示净土。念佛之言。岂非于佛澈底悲心。一段大事因缘。尚未信耶。抑信而犹未深耶。或恐人说迂。而有意隐而不发耶。山野如不剜心摘胆以呈公。将何以慰知己之望。报知己之爱哉。大集经云。末法时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呜呼。今正是其时矣。须知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经云。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若斯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净心之要。亦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如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净心之)要乎。又复当知世间。最可宝贵者。莫过精神。一念净。则佛界缘起。一念染。即九界生因。精神宁非宝贵乎。最可爱惜者。莫过光阴。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光阴宁不爱惜乎。苟知精神之可宝贵。当念念念彼弥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