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谛闲大师遗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证之。
佛化救世说
  饥馑旱潦刀兵瘟疫皆心之所感召也。尝闻医之治病也。必先探其病之源。然后施之以药。救世亦然。救世必先救心。心乃诸病之源也。而欲求救心之法。则佛化尚矣。佛化之所以救心者何。亦曰持戒而已矣。习定而已矣。修慧而已矣。世之所以强凌弱众暴寡。以至相争相夺相残相杀而无已者。皆由贪嗔痴之使然。以此之毒。造无边之恶业。由是饥馑旱潦刀兵瘟疫接踵而起。伊于胡底矣。然则何以救之。曰戒所以救贪也。定所以救嗔也。慧所以救痴也。持此三学。除彼三毒。三毒既除。而犹有饥馑旱潦刀兵瘟疫等灾乎。吾尝旷观世界。征诸历史。倡救世之说者。不胜枚举。举其最著者而言之。老子孔子杨子墨子以及耶回诸祖。皆以救世为宗旨。故其学说主义。无非令人止恶修善。止恶修善。即所以救心也。持彼主义。倡彼学说。不可谓非救世之道。然处今之世而谋所以救之。尤以宏扬佛化为宜。诚以方今之世。三毒勃兴。不除三毒。世未有能救者。世变之起。起于人心。故救世必先救心。心之所现。郁为三毒。欲除三毒。非修三学不可。此三学之所宜注重。而佛化之所宜亟亟宏扬也。救世之士。其亦知之否乎。
法身与色身同异说
  须知法身有二。一者清净法身。二者妙极法身。言性德之所具者。指清净法身也。修德之圆满者。妙极法身也。今论清净法身与色身之同异者。一念迷。举法身之全体成为色身。色身外更无法身。法身同于色身也。一念悟。即色身便是法身。法身外无别色身。以法身无外故。色身即同法身也。乃谓之同。固可也。以法身与色身原非二物故。今之迷昧凡夫。法身既举体成为色身。色身外无别法身。有何同异之可言。直问身心之所以。尚不得而知。况法身哉。故经云。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所现物耳。经指妙明即法身。心中物即色身。法身如海。色身如海中之一沤。可见法色二身。固不可同日而语哉。窃详今文所说。以真如为法身。未尝不可。以躯壳为色身。不无逗漏。真如乃圣凡之所同。非增非减。无欠无余。色身是愚人之妄认。不觉不知。计断计常。只可身与心而论同异。不可色身与法身而论同异也。立喻文中。以镜光喻法身。以晦昧喻色身。光昧不离一镜。试问镜体。喻个甚么。又以水喻法身。以冰喻色身。冰水同一湿性。江河喻个什么。下又引经作证。似未尽善。须知楞严。阴入处界皆藏性者。要人悟得全事即理。既知全事即理。岂不知全理成事乎。全理成事。事外无别理。全事即理。理外无别事。事与理又不可以论同异也。以理事不二故。第二节经十方微尘如来告阿难言。是点明结亦六根。解亦六根。除却六根。更无生死根本。分明教示从根解结。为脱缠入圆通之妙道。非谓法身与色身之同异也欤。
八识四分说
  要知八个识见相二分。须从四分上说起。言四分者。一证自证分。二自证分。三见分。四相。此四分者。由于最初一念不觉。法尔幻起三种细相。一业相。二转相。三现相。所谓迷真觉而成不觉。蔽妙明而为无明。是以幻出三种细相也。吾人本有之真觉妙明。即现在之第九庵摩罗识。即第一分证自证也。业相者。即第八识之本体。是第二自证分也。转相者。即前七转识。是第三见分也。现相者。即七转识妄缘之境。是第四相分也。须知此四分。不但第八识具之。即前七识心王。五十一心所。亦各各无不具此四分也。请详言之。证自证与自证二分。第八与前七不一不异。不可言一定是一。亦不可言一定是异。如水与波。同具湿性。若言一。心王心所各具各足。若言异。同出一源。即所谓非一非多。而多而一。以体性本不可思议故也。此见相二分。王与王不同。所与所各异。不可不知。若欲知王所二分之异。先须明白所缘之境。此境有三种不同。一者性境。二带质境。三独影境。复须识得三量。一者现量。二者比量。三者非量。第一性境又二。一无本质性境。二有本质性境。二带质境亦二。一真带质。二似带质。三独影境也有二种。一有质独影。二无质独影。此三境三量明白已。然后可知见相二分各各不同也。言第八二分者。本识体上之精明。□于前七心王。及五十一心所。是故王所精明。皆第八之见分。内自根身。外洎器界。皆第八之相分。第八能缘之见分。即是前七王所之精明。所缘之相分。名无本质性境。属现量境也。言第七二分者。此识无根。从第八发生。内依第八为体。外以第六为用。其能缘之见分。用本识之精明。所缘之相分。名真带质境。故曰以心缘心真带质。中间相分两头生。此境于三量中。属非量也。言第六二分者。此识从意根生。故名意识。有五种不同。一明了识。又名同事识。与前五同事故。谓前五根门。与五尘实体。初交缘时。最初一念。觉有尘境。未落名言。属前五识。流入第二念。落于名言。即是此识。名同事意也。二散意独头识。谓意识恒审。任运散动。未起作意心所时。名为散意独头也。三定中独头。且如依经修观。或看话头。功用得力。心境相应之时也。四梦中独头。无论清浊昏沉。所现梦境。此时能分别梦境者是也。五乱想意识。谓如修观参禅。功用不力。心境不符。毫无定力把持。任他瞎打妄想者是也。此五种意识。能缘之见分。即识体之精明。而所缘之相分。各各境既不同。量亦有异。第一明了识之相分。是有本质性境也。乃托其第八本质体上。自变其境。为自分所缘。属现量也。须知现量的现义有三。一者现在。非过未。二者显现。非种子。三者现有。非无体。二散意识之相分。有二种不同。谓识当散动时。有昏有朗。昏之境属非量。朗时之境属比量也。非量属独影境。比量属带质境。三定中意识之相分者。佛顶经云。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即此幽清闲旷之境。是定识之相分。属现量之性境也。四梦识之相分者。无论清浊。皆属非量。五乱想意识之相分者。亦属非量。属比量者。名似带质境。故曰以心缘色似带质。中间相分一头生。属非量者。名独影境。心中觉得有境当情。名有质独影。自心全不觉知。名无质独影也。言前五识之二分者。此识从胜义五根生。唯根与识。似是而非。最难分辨。故五识颂云。五识同依净色根。九缘七八好相邻。合三离二观尘世。愚者难分识与根。非虚语也。以根有览境之功。似属有情。其实是清净色法。本是无情。乃第八识之亲相分。山河大地色空景像。皆第八之□相分也。以识有了别之能。非色法乃心法也。以根能任运览境。识能对境分别。言根者。如镜之光也。识能分别光中所现之像。妍丑不同也。且如眼根见色。耳根闻声。此见闻等之精明任运览境者。属根。初念分别者。属识之见分。流入第二念。落于名言美恶妍丑者。属第六同事意识。未落名言。属前五识。是故前五之相分。皆是有本质之性境。属现量也。若落第二念。虽有名言。亦属现量本有之性境。是第六识之相分耳。乃托第八无本(质境)上。自变其境。以为所缘。非缘第八无本之实境。以无本之实境属第八之相分故。故永明云。八识之宗。何成教训。能所未分。是非焉运。初依转识之内。忽起见心。俄关现识之中。倏呈相分。光销积翳。影现重昏。澈古而真源不散。该今而妙用常存。八万四千之教乘。苗抽性地。三十七品之道树。果秀灵根。即此之谓也。譬如一面铜镜。铜之坚性。比证自证分。镜之铜体。比自证分。铜镜之光。比见分。光所现之像。比相分也。心王既尔。心所例然。四分之说。概如是而已。
性心说
  性字。原是人人同有。物物不无。只因众生迷堕。障却本来。随缘颠倒。认相起灭。如失路人。忘记家乡。落在荆棘坑阱。去又去不得。回又回不得。惶骇昏瞆。自仆自立。总无出头处。经云。如婴儿失母。此语极切。世尊发大慈悲。直指心源。令人步步追寻。还源返本。一旦省悟。正如识路归家。婴儿见母。其悲感欢庆。无可譬喻。无可形容。无可思议。无可拟会。妙明圆觉。无灭无生。非无生灭。故证取无生。无果无因。非无因果。故证取无果。学者直须发大勇猛。蓦直前去。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