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谛闲大师遗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丁四 全事全理供(指佛灭后) 111
 戊一 示灭非灭 111
 戊二 引古人孝心证 112
 戊三 明供像诚敬证 112
 己一 正明 112
 己二 引证 112
 己三 斥邪 113
 己四 结证 113
 乙十九 无相献花信毁交报门 113
 丙一 耽事供养信毁之报问 114
 丙二 悟理与否邪正不同对 114
 丁一 引缘明理供 114
 丁二 引缘明利害 114
 丁三 引人证理供 115
 戊一 称实正供得福 115
 戊二 取空邪供获罪 115
 丁四 举一例诸供 116
 丁五 引经证理供 116
 乙二十 万善同归皆成三昧门 116
 丙一 天因何以得佛问 116
 丙二 法华会三归一对 117
 丁一 举世帝王例 117
 丁二 直示法华合 117
 戊一 直以法合 117
 戊二 引经详示 118
 己一 点示情与非情尽是三昧神用 118
 己二 的示觉行邪正全凭解为主体 118
 己三 拈示宝王不轻应知体同名异 118
 己四 结示举一赅诸俾识多罗横□ 120
 甲三 流通分 120
 乙一 长文 120
 丙一 翻迷悔误 120
 丙二 归向投诚 121
 乙二 偈颂 122



  释题
○甲一 释论题
○乙一 释名
○丙一 释别名
○丁一 释法
○戊一 释念佛
○己一 分释
○庚一 释佛字
  言佛者,梵语佛陀耶。华言觉者。觉、对迷之谓也。不觉谓之迷,不迷谓之觉。今言觉者,取不迷之意。若谓从本以来,未尝受迷,乃指本觉。若谓一向受迷,今始觉悟,名为始觉。若谓一觉永觉,尽未来时,不复受迷,名究竟觉。本觉指法身;始觉指般若;究竟觉指解脱;举一佛字,即三德之秘藏也。法身即实相;般若即观照;解脱即文字;亦即三般若也。凡是三法,俱可摄入其中,兹不繁赘。若以六即判位,本觉指理即佛;始觉指名字至相似即佛;究竟觉指分证乃至究竟即佛;以发心究竟二不别故,略释佛竟。
○庚二 释念字
  言念者,谓吾人现前一念心性。广明之,具足三千。略言之,乃有百法。所谓色法十一心法八;五十一个心所法;二十四个不相应;六个无为共百法。今明念字,即指百法中五别境心所之一,谓念心所也。以明记不忘为性,定依为业。谓心本无念,有念,即指此心所也。
○己二 合释
○庚一 明能所
  明能所者,念属心,佛属境。心为能念,境为所念。
○庚二 明正意
  明正意者,夫念佛,先须识得能所,复须识得非能非所。既知心属能念,佛属所念,复须知得能念之外无所念,即心外无佛也。所念之外无能念,即佛外无心也。心外无佛,全佛即心。佛外无心,全心即佛。故云佛者,觉也。觉即是心,所以云心外无佛。心不迷,即是觉,所以云佛外无心。前释觉既有三,今以念念佛,是故亦有三种念佛也。一:念本觉者;即念未来佛,属论之上卷七门。二:念始觉者;始觉,直指前明记不忘之念慧二心所,通念三世佛无不是佛,属论之下卷七门。三:念究竟觉;即念现在佛,属论之中卷六门。略释念佛竟。
○戊二 释三昧
○己一 明梵华
  言梵华者,梵语三昧耶。或云三摩提,三摩地,梵音之楚夏耳。华言正受;又云正定;又言调直定。正受者;无受也,不受一切诸受之谓也。正定者;谓非凡夫之不定,又非外道之邪定,又非权小之偏定,故言正也。调直定者;谓心与境符,心境合一之谓也。谓我等初修定时,昏散交攻,诸多曲折。渐渐调停,久久纯熟,始能摄境归心。心入于境,心直境融,才能ヾ合,故云调直定也。
○己二 明正义
  明正义者,须四字联释。此念佛三昧,能摄百千三昧,名为三昧中王。百千三昧,不外三种。何为三种?一名奢摩他,即真谛三昧。二名三摩〇底,即俗谛三昧。三名禅那,即中谛三昧。三昧虽多,举此三种,摄尽无遗。楞严开章,阿难用以妙字冠首。即是举一即三,三即是一,以三一本融故也。今题云念佛三昧者,上卷七门念本觉佛,即真谛三昧。下卷七门通三世佛无不念,念始觉佛,即俗谛三昧。中卷六门念究竟觉佛,即中谛三昧。其下手用工,当如观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今云念佛三昧,当云是心念佛,是心是佛。本有四种不同:一观想念佛,如十六观经。二观像念佛,如般若经。三持名念佛,如阿弥陀经。四实相念佛,如普贤观经。今但就持名念佛,余则未遑谈及。言持名念佛三昧者,吾人最初下手,须用念珠。记念分明,刻定课程,决定无缺。若初心便要不着相,要学圆融自在。总是信不深,行不力,生死心不切。饶尔宗说兼通,到得临命终时,一毫之力用不着。所谓临终方悔,将何及乎!虽云念佛,不能连带三昧。今要连带三昧者,直须单提正念,直念洪名。口中声出,耳里收来。口耳相传,声心契合。久久纯熟,不觉有能念心,所念佛。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唯受名念,更无一切诸受,名念佛三昧也。凡夫不持佛名,不定也。外道邪见,二乘沉空,权乘滞边,皆非正定。唯念佛能得一心不乱,可云正定。从初散心,念久归一。故亦得称调直定也。略释法竟。
○丁二 释喻
○戊一 直作喻释
  言宝王者:宝,可珍可贵义。王,自在统率义。如世之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玛瑙、翡翠等,皆名曰宝。此诸宝中,唯摩尼珠,为宝中最。故曰摩尼一粒,能压倒海宝千般,堪称宝中之王。此以千般海宝,如彼百千三昧。以摩尼宝珠,喻此念佛三昧。法喻兼举,故云念佛三昧宝王也。
○戊二 亦可直作单法释
  言宝王者;指大宝华王也,即圆满报身卢舍那佛之异名词。梵网经云:“我今卢舍那,方坐莲华台。周匝千华上,复现千释迦”。卢舍那佛所坐,名千叶宝莲。世尊所坐,名百宝莲华。如观经云:“时韦提希,礼已举头。见世尊释迦牟尼佛,身紫金色,坐百宝莲华”。故佛亦称宝华王也。据此,亦可直作单法释题。谓念佛人,念到三昧现前。是心念佛,是心是佛。如观经云:“诸佛正□知海,从心想生”。是故众生,心想佛时,是身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故知若得是念佛三昧者,此人现前即是大宝华王也。释别名竟。
○丙二 释通名
  即指论字,梵语阿毗达磨,华言无比法,乃论藏之总称也。释义,以问答决疑为义。谓一问一答;多问多答;决通疑滞,豁开慧解,必至断疑生信而后已,故称论也。略释名竟。
○乙二 显体
  体,主质义也。名傍是宾,体正是主。名是假名,体是实质。名是体上能诠,体是名下所诠。举凡一切名字文言,俱属能诠,皆如指若筌。故须于释名之次,显其所诠之体。因能诠文言,悟所诠体性。如因指见月,因筌得鱼也。此论以寂照不二为体,意取即寂而照,即照而寂。疏钞序云灵明洞澈,湛寂常恒。非浊非清,无背无向。大哉真体,不可得而思议者,其惟自性欤。序中初句明照,即寂而照也。次句明寂,即照而寂也。二句合观,照即寂,寂即照。即者,不二之谓也。论中最后一门云:如来名此胜定,为三昧宝王,为光明藏,曰除罪珠,邪见灯,迷者导,王子金印,贫夫宝藏,乃至佛法僧性,大慧光明等,皆指此寂照不二之体也。略显体竟。
○乙三 明宗
  宗者;修行之喉襟,会体之枢要。若修行人不明宗要,将何以领会不思议之妙体乎?故于显体之次,须明宗也。前显体,显性德。今明宗,明修德。要知修德有功,性德方显。此论以因果同时为宗,妙玄中有人云:体即宗,宗即体。今所不用,何以故?体是性德,非因非果。宗是修德,论因论果。初修为因,证得为果。宗德与体德,不即不离,故不可说一,亦不可说异。譬如屋梁与柱,是屋之纲维。屋内空,是梁柱之所取。由梁柱故,乃得屋空之受用。不可云梁柱即是屋空,以梁柱不一故也。又不可云屋空即是梁柱,以屋空不二故也。梁柱喻宗,屋空喻体。若云一者,其过可知。离梁柱,则无屋空。离屋空,不见梁柱。二俱离不得,故不可说异也。说体宗异者,其过亦如是。今言宗若异于体,即非显体之宗。体若异于宗,即非宗家之体。离体之外,别说修证,乃邪见之言论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