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谛闲大师遗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乎。故答以上来已说,意识能知法皆心作,似有无实名义。能灭自心纷动境界。能念念熏令本识中净性显用。具此三能,乃令虚妄之惑障渐灭,智慧之解性成就。故须意识修行止观也。言下若曰。净心虽本来寂照,然为纷动妄念所扰。故必须转识成智,本性乃分分显。何云但用净心即足,无须意识乎。问者不察,乃有次问。意谓即以用言。清净自性本具寂静之用,此即名止。自体本有照明之用,此即名观。故我言用此即足。彼意识名义境界,自心体性上本来非有。则亦何必论及之耶。问者既谓意识等,为自心所本无。故言不必论及寻名知义。不必论及灭不灭。殊不知意识未转为无尘智时,正终日为意识所迷。为境界所转。苦于自己不知耳。譬如病根已深,犹复自谓无病。真可悯哉。故答之曰。若约心体而言,实是如此。但汝净心,为无明妄想覆障久矣。方且不觉自动,显现诸法。既不觉矣,何照明之有。既自动矣,何寂静之有。何得云即名为止。即名为观。然则若不先假意识之能,寻名知义,依义起修,观知境虚,以为对治方便者。自性寂照之用,何由可得乎。问者犹以为意识虽能知,然意识由心而生者也。与其假意识之知,何如净心自知。复问曰。即以知言。净心岂不自知。则自知己性本寂者,无明妄念即息。岂不直捷。何须假意识为方便耶。此由不知心体平等无二,非觉非不觉。今云自知,心已不寂。若不寂者,即非净心。故答之曰。汝云净心自知。自既能知,即有所知。是则能所对待,成二净心。净心无二,何得自知。而汝必言自知者。即汝净心,复为无明所覆,妄分能所之所致耳。心既被覆,念何由息。念且未息,何得自知本寂乎。然则欲念息者。要为无尘智熏,无明尽灭,方得念息也。(此中虽单举寂,实亦兼照。观下文云。但息于念心即寂照。例此可知。何以故?净心之体,即寂即照,从来无二故。但因文便,故单约本寂为言耳。)问者以为净心纵不自知。然以本具寂照之心,岂不知彼妄念。知念即息,何用熏为。因更问曰。即以念言。念不离心。心但息念,即成寂照。何故要为智熏,寂照始显耶。此则由于心识粗浮,故见事太易也。答之曰。无始无明,覆汝净心。夫无明者,即不觉也。心既不觉,云何息念。是故欲其念息,必无明灭。欲灭无明,必须无尘智熏耳。上来名言问难。皆由不了性修之同异,能所之对待,遂致笼统颟顸若此。盖其平日盲修瞎炼,自以为是。未遇明师,故尔坚执。下即自陈其暗证之状矣。
   (癸)二破暗证。又二。(子)初问。二答。今初。
问曰。我今不观境界。不念名义。证心寂虑,泯然绝相。岂非心体寂照真如三昧。
  问者理屈词穷。乃述其盲修功夫,暗证妄境,以为质证。意谓境界名义,自心本来非有。我今惟以不观不念,为其修功。正当不观不念时,证得自心寂然无虑。(翻上文不觉自动。)泯然绝相。(翻上文显现诸相。)岂非心体寂照真如三昧耶。须知不观不念,证心寂虑绝相。正是认悟中迷,晦昧为空。通体坐在鬼窟里,乃认为寂照真如三昧。是真可怜悯者。夫修行人,外有逆顺之境。内有邪正之境。正须寻名知义,依义起修,观知境虚,乃能不为境转。何得云不念不观乎。下文约证约修,破斥无遗。此是大师吃紧为人处。谛听谛听。
  (子)二答。又二。(丑)初约证破。次约修破。初中二。(寅)初标征。二逐破。今初。
答曰。汝证心时为心自证。为由他证。为证于他。
  将欲破斥,防其辗转别计。故标自证,他证,证他,三义为宗。以便次第逐一破之,使无躲闪之处。盖问意本执净心自证。若自证不成,必别计为他证。他证又不成,必更计为证他。其坚成自证之说,辗转执计,不能出此三义之外。故标三义为宗,为之逐层斥夺。若知三义皆不成立。则非转意识为无尘智,不能惑除性显之理,昭然若揭矣。两他字暗指意识言。须知攀缘妄境,是意识之过咎。知名达义,为意识之功能。今用意识者,乃用其了别之功能。即以除其攀缘之过咎。所谓解铃还仗系铃人也。及观行功深,识转成智。于是无明分分破,自性清净心即分分显。方便善巧,孰过于斯。由此可知,既不许用意识寻名知义,依义起修,则无由转之成智。净心何能自证。而彼意识乃是妄情,何能证心。净心方为妄情所障,又何能证知妄情之意识耶。兹为揭其要旨于此。入后便易明白。
  (寅)二逐破。即为三。(卯)初破自证。二破他证。三破证他。初中三。(辰)初直破。二破转计。三结破。今初。
若心自证。即是不由功用,而得寂静。若尔。一切众生,皆不作心求于寂静,亦应心住。
  作心者,作意也。不作意而求,即是不由功用。住谓常住不动。此心虚妄纷动,故致流转。若能常住不动,即了生死。今谓汝言不观不念证心寂虑绝相。若心能自然而证本寂者,则一切众生,皆不必作意修行,即应此心常住,而了生死矣。断无是理也。
  (辰)二破转计。又五。(巳)初破作意。二破自止。三破能知。四破自知。五破七识能见。今初。
若言非是自然而证。盖由自心作意自证,名为自证者。作意即是意识。即有能所。即名为他。云何得成心自证也。
  转计曰。所言证者,非谓自然而证。乃由自心作意自证,名为自证耳。破之曰。作意便是意识。便有能证所证之分,则能证者,应名为他。何名净心自证耶。
  (巳)二破自止。
若非他证。但心自止,故名自证者。若不作意,即无能所。云何能使心证,若当作意,即是意识。即是他证。
  转计曰。非他证也。但心自止其念,故名自证耳。破之曰。汝言自止者。不作意止之而止耶。抑须作意求止,而后止耶。若不作意。便是无能止者,亦无所止者,何由使心证耶。若当作意。则作意者,仍即意识。仍是他证,非自证也。
  (巳)三破能知。
若言众生体实皆证。但由妄想不知体证,故有其念。能知心体本性证寂,不念诸法故,念即自息,即是真如三昧者。为是意识能知本寂。为是净心能知本寂。若是净心自知本寂,不念诸法者。一切众生皆有净心,应悉自知本寂故,自息灭妄识,自然而得真如三昧。以不修不得故,知净心不得名自知也。若言意识能知净心本证,即自息灭故,但是意识自灭,非是意识能证净心,是故说言心自证者。意识知心本证之时。为见净心,故知本证。为不见净心,能知证也。若言不见净心能知证者。不见佛心,应知佛证。若见净心故知证者。净心即是可见之相。云何论言。心真如者,离心缘相。又复经言。非识所能识,亦非心境界。以此验之,定知意识不见心也。以见与不见,无有道理知心本寂故。设使心体本证,妄念之心不可息也。
  本来寂静之心体,当文名为体证。又名本寂。亦名本证。体实皆证者。即谓一切众生,实皆具此体证也。故转计曰。所谓净心自证者。以众生心体,实皆具有本证。但由妄想而不知,故有其念。若能知得心体本性证寂,即不念诸法。以不念诸法故,念即自息。即此便是真如三昧,便是自证耳。破之曰。汝云能知。为是意识能知耶。净心能知耶。若净心能知者。则一切众生,皆有净心。即应悉能自知本寂,悉能自灭妄识,自然而得真如三昧。云何众生非修功成就,不能得耶。以不修不得故,可知净心不得名为自知也。若谓意识能知本证,即自息灭。以意识但是自灭,非是证心,是故说言净心自证者。不知意识能知本证之时。为见净心,故能知耶。为不见净心,便能知耶。若言不见净心,能知本证者。则一切众生,不见佛心,应知佛证矣。焉有是理。若见净心,故能知者。则净心便成可见之相。若有境界之相,为妄识所能识者,即非净心。何以故。论云。心真如者,离心缘相。经云。非识所能识。亦非心境界。以此经论验之,决定意识不见净心也。既不能见,云何能知。是故无论见与不见,意识皆不能知。则言意识能知净心本证,即自息灭。无有道理。且设使能知本证,妄念亦依然未息。何则。必转意识为无尘智,然后妄想及妄境灭。今既不许用意识修,则心中全是妄念纷动。纵如汝意,谓为能知本证。即此能知之念,正是妄心测度。云何便自息灭。故曰妄念之心不可息也。
  (巳)四破自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