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谛闲大师遗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俗语有云。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此中所疑,正同俗见。释之云。若单具染性,即不可移。既并具染净,何为不能转移耶。须知亘古亘今,常恒不改者,约性体而言耳。然性体虽不改,性用则随缘。以其随染净缘,故曰并具。故能熏变。然则性用既随熏转变。所以染熏则流转五道。净熏即转凡成圣矣。疑者盖执不改之性体,疑随缘之性用。若明此理,尚何疑焉。
  (申)二释两性相违疑。
问曰。凡圣之用,既不得并起。染净之性,何得双有耶。答曰。一一众生心体,一一诸佛心体,本具二性。而无差别之相,一味平等。古今不坏。但以染业熏染性故,即生死之相显矣。净业熏净性故,即涅槃之用现矣。然此一一众生心体,依熏作生死时,而不妨体有净性之能。一一诸佛心体,依熏作涅槃时,而不妨体有染性之用。以是义故。一一众生,一一诸佛,悉具染净二性。法界法尔,未曾不有。但依熏力起用,先后不俱。是以染熏息故,称曰转凡。净业起故,说为成圣。然其心体二性,实无成坏。是故就性说故,染净并具。依熏论故,凡圣不俱。是以经言。清净法中,不见一法增。即是本具性净,非始有也。烦恼法中,不见一法减。即是本具性染,不可灭也。然依对治因缘。清净般若转胜现前,即是净业熏,故成圣也。烦恼妄想尽在于此,即是染业息,故转凡也。
  以净熏之,染即分分除。以染熏之,净即分分隐。是不能并起也。既不并起,何云并具。此疑意也。释之云。性体原无染净差别,一味平等。故能随缘。以其既能随染,亦能随净,故说为本具二性。复以能随缘故。依净熏,即涅槃之用现。依染熏,即生死之相显。所以二性不能并起。然而性体则古今不坏。(即不改意。)虽依染熏作生死,而仍有净性之能。不然。众生将永沈苦海,而无成圣之望矣。虽依净熏得涅槃,而仍有染性之用,不然。诸佛将无现身六道,广度众生之事矣。以是义故。一一众生,一一诸佛,悉具染净二性。此是法界自然之理。故曰心体二性,实无成坏。以其本来成故。不可坏故。经云。清净法中,不见一法增。既非始增,可知本具性净矣。又云。烦恼法中,不见一法减。既不可减,可知并具性染矣。但就熏修对治因缘而论,则染净先后不俱。故净业熏而清净智慧转胜,称为成圣。染业息而烦恼妄想尽除,说为转凡耳。由此可知,凡圣不俱,是就缘熏之事修而说。染净并具,乃约本具之理体而言。何得执缘熏之用,而疑不坏之体耶。按证究竟觉入佛位时,有大智慧光明。所谓染性之用者,谓其性能随六道之染,起不思议度生之用耳。不得误认此语,滥同凡夫。即如众生正作生死时,性能随三宝之净,而起治惑之功。然不得因其有净性之能,便谓即已成圣也。此理务宜辨清。
  (申)三释两业起灭疑。
问曰。染业无始本有,何由可灭。净业本无,何由得起。答曰。得诸佛真如用义熏心故,净业得起。净能除染故,染业即灭。
  迷事昧理,遂生此疑。释之曰。众生虽自无始以来,有染业。无净业。然特未遇净熏耳。若得诸佛教法熏心,净业即起。染业随灭。何以故。本具净性故。能摄净熏故。何得执染业之事相,而昧净熏之理性耶。
  (申)四释性不相除疑。
问曰。染净二业,皆依心性而起。还能熏心。既并依性起,何得相除。答曰。染业虽依心性而起,而常违心。净业亦依心性而起,常顺心也。违有灭离之义,故为净除。顺有相资之能,故能除染。法界法尔,有此相除之用。何足生疑。
  由于不知违顺之理,复起此计。释之曰。常住真心性净明体,本无染净差别。虽染净二业,同依心起。然而力用则大不同。盖心体本净。故净业熏之,常与心顺。染业熏之,常与心违。顺则与心体之明净相即。故有相资之功,而能除染。违则与心体之真常相离。故有息灭之义,而被净除。由是义故。所以众生若能返妄证真,即永无轮转也。此是天然之理。又何疑乎。
  (申)五释互论相违疑。
问曰。心体净性能起净业,还能熏心净性。心体染性能起染业,还能熏心染性故。乃可染业与净性不相生相熏,说为相违。染业与染性相生相熏,应云相顺。若相顺者,即不可灭。若染业虽与染性相顺,由与净性相违,故得灭者。亦应净业虽与净性相顺,由与染性相违故,亦可得除。若二俱有违义故,双有灭离之义,而得存净除染。亦应二俱有顺义故,并有相资之能,复得存染废净。答曰。我立不如是。何为作此难。我言净业顺心故,心体净性即为顺本。染业违心故,心体染性即是违本。若偏论心体,即违顺平等。但顺本起净,即顺净心不二之体。故有相资之能。违本起染,便违真如平等之理。故有灭离之义也。
  上文违心顺心之义,但据染净二业而言。不据染净性用为言也。闻者不察。计为染净性事,各自相生相熏。应以染业与净性,说为相违。染业与染性,说为相顺。若相顺者。染性既不坏,染业云何可灭。若谓染业违净性而得灭者。则净业违染性,亦应净被染除。若二俱相违,(即染业与净性,净业与染性,应云相违是也。)独得存净除染者。亦应二俱相顺,(即净性起净业,染性起染业,应云相顺是也。)偏得存染废净可乎。此疑全由误会而起。故答以我之立义,不如是也。顺本者,顺用之起本。指净性言。违本者,违用之起本。指染性言。故文云净性即为顺本。染性即是违本。谓净染二业,起于净染二性也。答意盖言,我言净业顺心。染业违心。其约净染二业为言,不约净染性用为言,彰彰明矣。夫心体净染性用,诚为顺违之起本。然若偏就心体论之。虽具净染二性,实无差别之相。一味平等。本无顺违之可言。所以说顺说违者。但以顺本所起之净业,顺于净心不二之体,故有相资之能。违本所起之染业,违于真如平等之理。故有灭离之义耳。
  (申)六释本末同灭疑。
问曰。违本起违末,便违不二之体。即应并有灭离之义也。何故上言法界法尔具足二性,不可破坏耶。答曰。违本虽起违末,但是理用。故与顺一味。即不可除。违末虽依违本,但是事用。故即有别义。是故可灭。以此义故。二性不坏之义成也。问曰。我仍不解染用违心之义。愿为说之。答曰。无明染法,实从心体染性而起。但以体闇故,不知自己及诸境界,从心而起。亦不知净心具足染净二性,而无异相。一味平等。以不知如此道理故,名之为违。智慧净法,实从心体而起。以明利故,能知己及诸法,皆从心作。复知心体具足染净二性,而无异相。一味平等。以如此称理而知故,名之为顺。如似穷子,实从父生。父实追念。但以痴故,不知己从父生。复不知父意。虽在父舍,不认其父。名之为违。复为父诱说,经历多年,乃知己从父生。复知父意。乃认定业,受父教敕。名之为顺。众生亦尔。以无明故,不知己身及以诸法,悉从心生。复遇诸佛方便教化故,随顺净心,能证真如也。
  南岳大师,婆心太切。犹恐学人于净染性用顺违平等之理,未能了无疑蕴。复设为问答而详释之。问曰。违末之染业,实起于违本之染性。既性业俱染,即俱违心体。则染业可灭者,染性亦应并有灭离之义。何谓染性不可破坏耶。释之曰。染性虽生起染业,然是体家之用。所谓理用。亦云性用。须知心性是一,而有随缘之能。以是义故。随染之性,即是随净之性。故虽名曰违本,实与顺本体融一味。既同一味,云何可除。染业虽依染性而起,然名为事用。即是用家之用。盖已离平等之性体,而成差别之事相矣。以是义故。有与心体违别之义。是故可灭。以有此理事不同之义故,染净二性,并皆不坏之义得成也。以下复就染业(即染用也。)所以违心之义,设为问端而更释之。又上科言,顺于净心之体曰顺。违于真如之理曰违。是但就所顺所违之心体而言。今答中,更就能顺能违之净染二业自身上明之。则于顺违之义,当可洞然明白矣。问词可知。答曰。无明染法,虽实从心体染性而起。但无明者,迷闇之义。以自体迷闇故,遂生二过。一,不知自身及一切境界,悉由迷心所现。譬如穷子,流落他乡,竟不知有生身之父,实常追念。复不知所遇穷境,皆由背父逃逝而有也。二,无明既不知自身等皆从心起。亦即不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