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谛闲大师遗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能展转相传,则利益大矣。佛法,乃佛之心灯。闻此法门,自得利益,欲他亦得利益,是为以心印心。即是传灯不绝。灯绝则不能展转利益矣。今之愿展转利益,灯灯相传者,何故。为报佛恩故。佛以说法度生为事。惟传佛法,能报佛恩耳。(校上来原本卷一竟。)
  (丁)次答
沙门曰。谛听善摄。为汝说之。所言止者。谓知一切诸法,从本已来,性自非有。不生不灭。但以虚妄因缘故,非有而有。然彼有法,有即非有。唯是一心。体无分别。作是观者,能令妄念不流。故名为止。所言观者。虽知本不生,今不灭,而以心性缘起,不无虚妄世用。犹如幻梦,非有而有。故名为观。
  谛听者,审实而听。一心而听。若身在道场,而妄想纷驰,即非谛听。此闻慧也。善摄者,善,善巧也。摄,收摄也。谓将一切妄想放下,将心摄在听处。盖必善巧收摄其心念,方能谛听。此思慧也。从闻思而起修,三慧具足,方是真闻法人。此谛听善摄句,是诫词。下为汝说之句,是许词。若不能谛听善摄,说复何益。故先诫后许也。自此以下,正示止观矣。讲者固须广说。听者宜择要而行。诸君其善听之。○吾人自无始来,念念流动。不得停息。止者,即止其流动也。夫人之不能止其流动之念者,无他。随一切诸法而转耳。若知心生法生。心灭法灭。一切诸法,惟是一心,有何分别。如能作如是观,妄想自能不流。不流则止矣。此中自所言止者,至故名为止三行文,极关紧要。若能洞知此等道理。对境随缘,皆作如是观。尚复有何妄想。妄想既息。非止而何。知字观字,最当注意。倘不能如是知,如是观,而勉强止之。如何能止。是为以石压草。妄想更多。反增其病矣。今将此三行文,分三节详说之。即一,当知一切诸法,从本已来,性自非有。不生不灭。二,当知一切诸法,但以虚妄因缘故,非有而有。三,当知彼一切从虚妄因缘而有之诸法,有即非有。惟是一心。体无分别。所谓一切诸法者,何法耶。如五蕴,六根,六尘,十二入,十八界,以及十法界等。内而身心,外而世界。凡由因缘和合而生之法皆是。故以一切字诸字包括之。此一切诸法,就表面上看去,生灭不停。吾人不察,迷为诸法实有。乃随之而妄想纷起。此大误也。必须从其根本上体会。而知诸法本无自性,皆从因缘和合而生。既是诸法无性。是为非有。当体不生,本既不生,今何有灭。故曰。一切诸法,从本以来,性自非有,不生不灭也。此理。约三止言,名为体真止。约三观言,名为从假入空观。即中论所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是也。此第一节之要理,吾人必应知之者也。又因缘所生诸法,固性自非有,然而不无虚妄幻相。有幻相故。所以非有现有。故又曰。但以虚妄因缘故,非有而有。当知非有而有。乃是幻有。若真实有之,即不得云非有而有矣。此理,约三止言,名为方便随缘止。约三观言,名为从空入假观。亦即中论所云,亦名为假名是也。此第二节之要理,吾人必应知之者也。又彼因缘和合而有之诸法,既是幻有,本自无生。则是有即非有矣。诸法既非有而有,有即非有,本无生灭而见有生灭者。当知唯是一心变现之虚相。若泯相入体。本无有与非有之可言。故又曰,然彼有法,有即非有,唯是一心,体无分别也。无分别者,空有二边,皆无分别。何以故。空有是对待法。心体绝待无外故。此理约三止言,名为息二边分别止。约三观言,名为中道第一义观。即中论所云,亦名为中道是也。此第三节之要理,吾人必应知之者也。若明得此三节中法由心起,心外无法之理,事事皆作是观。则不为境转,妄念不流。不流则息,故名为止也。此种功夫,便是背尘合觉。虽然若但修止行,则住在不生不灭中。心体大用,几乎息矣。故又必修习观行功夫。本文曰。虽知本不生今不灭。虽者,未尽之词也。心性缘起者。此心不守自性,随缘而起。所谓随染缘净缘,造十法界是也。以其随缘即起,故有应世之用。然虽有世用,须了知其虚妄。有世用而不了知虚妄,是为凡夫。我佛说为流浪生死,莫出苦轮者,便是此辈。知虚妄而无世用,是为二乘。我佛说为堕无为坑,焦芽败种者,便是此辈。此中虚妄世用四字,字字紧要。不可不知。犹如幻梦非有而有二句,正明虚妄世用之义。梦字范围极广。睡时固是梦,醒时亦是梦。且如凡夫见思烦恼,二乘尘沙烦恼,菩萨无明烦恼皆梦也。究极言之,惟佛无梦耳。何以故。佛是究竟觉故。幻者,假也。如做戏然。明明知其假,却随缘而做。然虽做却不可不知是假。诸善知识。一切诸法,无非是幻。有是幻。空是幻。中道亦是幻。十方诸佛,即是大幻师。我辈今日建道场,作佛事,亦是以幻除幻。永明大师曰。降伏镜像魔军。大作梦中佛事。广度如化含识。同证寂灭菩提。此之谓观。此种功夫,便是全体起用也。须知此一行余文中,虽知本不生今不灭句,即是随缘不变。以三止三观配之,即体真止。入空观也。而以心性缘起不无虚妄世用句,即是不变随缘。亦即方便随缘止。入假观也。犹如幻梦非有而有,即息二边止。中道观也。又此大乘止观法门,极圆极顿。虽止观分说,实则止观不二。寂而常照,言止而观在其中。照而常寂,言观而止在其中。且不止而止。止而无止。无止无不止。其观亦然。是之谓妙止观。吾人若于此妙止观道理,略得消息,受用不尽矣。第一大科略标大纲竟。
  
  (乙)第二大科广作分别。○此科即正宗分。正曲示心要之文也。心要即止观。观心之要,不过止观而已。机教相扣,感应道交,遂生此文。盖教必投机,有感斯应如应病与药也。分二。(丙)初重问。二详答。今初。
外人曰。余解昧识微。闻斯未能即悟。愿以方便。更为开示。
  闻略说而不悟,依然是外人也。盖对圆教而言,藏通别三,皆名为外。圆教名字位人,即可称为内人矣。以当部言,明得自性清净心,从此得门而入,可名为内。不得其门而入者,即名外也。解昧者,智昏也。识微者。见浅也。法门玄廓,前所闻者又系略说,故难领悟。斯字,指前科。即者,当下。言未能当下领会也。故愿大师更以善巧方便,开我心地。示我修途。
  (丙)二详答。分三。(丁)初许说。二立科。三解释。今初。
沙门曰。然。更当为汝广作分别。亦令未闻,寻之取悟也。
  然者,许其请也。大乘止观,先须开悟。悟后随处可修。不然。即是盲修瞎炼。悟如开目。修如举足。目足兼资,方到宝所达清凉池。故大师许之曰。更当为汝广作开示。意谓略说不悟者,闻广谈当可悟矣。不仅为汝,亦令其余未闻者,寻此广谈而领取法要,开悟心地。此正祖师悲愿宏深,曲示心要之所以也。
  (丁)二立科。
就广分别止观门中,作五番建立。一明止观依止。二明止观境界。三明止观体状。四明止观断得。五明止观作用。
  先明依止者。先令悟得自性清净心也。此如楞严经中,阿难请问妙奢摩他三摩禅那,如来乃先令悟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盖此心性,为一切法之所依止。不先悟此,既无所观之境界,奚辨能观之体状。而断得作用,皆无从生起矣。故五番建立,立此为首。次明境界者。对迷而示真性,则有真实境界。迷心而起妄想,则有分别依他境界。三明体状者,依境起修也。体状文中,两重三自性。即其体状。四明断得者,从修而证也。修止,伏见思尘沙等烦恼。止中兼观,则断见思尘沙等烦恼。既断则有得。所谓断见思得般若智,断尘沙得解脱用,断无明得法身体是也。五明作用者,由证得用也。既证妙体,必兴大用。所谓全体起用。自度度他也。此是五番建立生起之次第。
  
  (丁)三解释。即为五。(戊)初明止观依止。至五明止观作用。初中二。(己)初分科。二各释。今初。
就第一依止中,复作三门分别。一明何所依止。二明何故依止。三明以何依止。
  此三科,亦有生起之次第。问。欲修止观,以何为所依止之体耶。答。依止大乘自性清净心。问。何故依止一心耶。答。以此心是一切法根本故。譬如枝叶花果,无根不生。菩提道树,心为之本。故须依止。问。然则以何依止此心修止观耶。答。即是第六识心,当文谓之无尘智,他书名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