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前期哲学思想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代心学转化。 

        明代心学约从陈献章(公元1428—1500年)时开始。 

       陈献章,广东新会白沙里人,又称白沙先生。他的诗文,后人辑为《白 

  沙子》。陈献章一生为学,影响甚大。他虽明中大儒,但其主要观点,已与 

                                                                          ② 

  程朱理学划清界线。他主张“天地我立,万化我生,宇宙在我”。在他看来, 

                                                           ③ 

   “君子一心,万理尽具,事物虽多,莫非在我。”又说:“大地之大,万物 

  之富,何以为之也?一诚所为也。盖有此诚,斯有此物;则有此物,必有此 

                                           ④ 

  诚。则诚在人何所?具于一心耳。”他的这些议论,绝非程朱理学所肯言所 

  能言所欲言者,他以万物为体,以我为心,从而上承陆学,告别程朱,另外 

  举起一面旗帜。他的思想方法,本质上不在其理,而在其心。天下有道,亦 



① 《明史·解缙传》,第147 卷。 

② 转引自《中国明代思想史》,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37 页。 

③ 同上书,第38 页。 

④ 同上书,第39 页。 


… Page 151…

  在吾心;天下无道,亦在吾心。所以读经不是紧要事,虽然他并不反对读书, 

  但他认为改求诸心才是真正的求知之路。他说:“此心自太古,何必生唐虞; 

                                  ① 

  此者苟能明,何必多读书”。他教人习学,以静为主,“但令端坐澄心,于 

                     ② 

  静中养出端倪” 。 

        陈献章之外又有湛若水。湛若水生于1466年,卒于1560年,是陈献章 

  的后辈。他与王守仁交好。虽然二人的主张并不十分相同,但在对心学的发 

  展方面,却各有贡献如许。按他的观点:“阳明与吾言心不同。阳明所谓心, 

  指方寸而言。吾之所谓心者,体万物而不遗者也,故以吾心之说为外。”③ 

        湛若水的哲学思想,以张载的气说为渊源;在许多地方,又与朱熹理学 

  有相通之处。但他虽然与张载气说有渊源,又不像张载那样,把“气”作为 

  认识论的基础;虽然与朱熹理学有相通之处,又反对朱熹理、心二元化的思 

  维方式。在他看来,“心也者,包乎天地万物之外而贯乎天地万物之中者也, 

  中外非二也。天地无内外,心亦无内外,极言之耳矣。故谓内为本心,而外 

                                                  ④ 

  天地万事以为心者,心之为心也甚矣。”他的观念是心体合一的。所谓天地 

  古今,同此一心;宇宙阴阳,理气一体。他的这些思想,对当时的思想界, 

  确有很大影响。他是可以和王阳明争一席之地的明朝大儒。后人评价湛、王, 

  认为“阳明宗旨致良知,先生宗旨随处体认天理,学者遂以王、湛之学各立 

            ⑤ 

  门户。”但也因为他的学说终于不能和朱子之学划清界线,无论当时还是后 

  世,他的影响都不及王阳明来的更大。他是心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性人 

  物。 

        明代思想的转变至王阳明为一大高潮。王学之后,又有他的弟子们发挥 

  争议,拓展天地,成为明代中叶的最大显学,尤其他弟子王艮创立的泰州学 

  派,其影响尤为愈深愈大。但认真考虑王艮的泰州学派,又与王阳明的心学 

  发生差异,特别是从属于泰州学派的李贽,更是异而不党,卓尔不群。 

        王艮生于1483年,卒于1541年,字汝止,号心斋,泰州安丰场人。王 

  艮家贫,世代为灶户,即出身盐工家庭。他从小参加劳动,大约劳作时多, 

  读书时少。所以李贽曾说他“心斋本一灶丁也,目不识丁。”但他却是泰州 

  学派的创始人,而且因为他的特殊经历,使他的学说见解尖厉,别著锋芒, 

  或有些西方布鲁诺式的学人风格。他虽贫苦出身而不忘国,读书未多而不厌 

  学。他30多岁时,去江西听王阳明讲学,见面伊始,便有一场关于该不该议 

  论天下大事的争论。王阳明主张“君子思不出其位”。他则认为“某草莽匹 

  夫,而尧、舜君民之心,未能一日而忘。”王阳明据此反驳他说“舜耕历山, 

                                                                                         ① 

  忻然乐而忘天下。”他不同意这批评,简捷明快地答道:“当时有尧在”。 

  其气势氛围,颇有些唇枪舌剑的味道。以后人的眼光看,这是王艮的观点更 

  合民情民意。但王艮推崇阳明心学,他的言行锋芒虽露,终不若王阳明心学 

  气象远大,体例完备,他拜王阳明为师,成为王阳明弟子中影响最大的人物 

  之一。因为他对王学不但能身体力行,而且创立了明代一大学派。 



① 转引自《中国明代思想史》,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43 页。 

② 《明史·儒林二》,中华书局本,第7262 页。 

③ 同上书,第7267 页。 

④ 转引自《中国明代思想史》,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493 页。 

⑤ 《明儒学案·湛若水传》。 

① 事见《王心斋全集》,卷五。 


… Page 152…

       泰州学派最重视“百姓日用”之说,认为“人人皆可为君子”。所谓“夫 

  子亦人也,我亦人也”。圣人与凡人没有本质区别。泰州之学以平民文化为 

  其特色,特色即本色,到了李贽、何心隐、罗妆芳时代,更显示出其异端风 

  采。而这异端风采,便是明代思想史上最富时代气息的一种哲学精神。 

       与王阳明心学相抗拒亦相依托的明代思想人物,主要是罗舜初、王廷相。 

  罗、王二人的哲学思想,皆以“气”为先,在大范畴上,可与张载哲学归于 

  一脉。罗舜初(1465—1547年),字允升,号整庵,江西泰和人,大约与王 

  阳明同时,但其思想是与王学对立的。他的哲学,以“气”为本,不务旁杂。 

  他说:“盖通天地亘古今,无非一气而已。气本一也,而一动一静,一往一 

  来,一阖一辟,一升一降,循环无已。积微而著,由著复微,为四时之温凉 

  寒暑,为万物之生长收藏,为斯民之日用彝伦,为人事之成败得失,千条万 

  绪,纷纭胶轕而卒不可乱,有莫知其所以然而然,是即所谓理也。初非别有 

                                          ① 

  一物依于气而立,附于气而行也。” 王廷相(1474—1544年)字子衡,号 

  浚川,原籍山西潞州,父辈时迁居河南仪封。可谓晋、豫人也。他一生经历, 

  与罗舜初多有相似处。对于民间疾苦,十分同情;对改革弊政,有勇有胆; 

  反对贪官污吏,不畏权臣暴吏;除恶尽善,不顾身家性命。他的哲学观点, 

  同样以气为本,他认为,“气虽无形可见,却是实有之物,口可以吸而入, 

  手可以摇而得,非虚寂空冥无所索取者。世儒类以气体为无,厥睹误矣。愚 

  谓学者必识气本,然后可以论造化;不然,头脑既差,难与辩其余矣。”② 

       罗、王哲学,更近儒学旧体。但其影响,则不及王阳明心学远矣。此无 

  他,因为王学更具开发潜质,也更适应明代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市民风格。 

  罗、王之学,虽亦反对理学,痛恨弊政,论其本意,不过一传统儒生而已。 

  其渊源远追汉儒,近逼宋儒,不及王阳明心学更富首创精神。 

       王阳明心学向着泰州学派转化,可谓明代思想一大转变。 

       明代后期,东林党人起来,复兴理学,再尊程朱,但以天下兴亡为己任。 

  其时,国家已到动乱边缘、宫廷腐败更是变本加厉,外患已到日生日长之时, 

  内乱又是一触即发之势。唯这一般士人,耿直为性,忠孝为本,“风声,雨 

  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一派,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