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前期哲学思想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关系及其必然性联系。“换句话说,在必然的实体中,凡是可能的足以成 

  为现实的。”② 

       那么,也就是说,莱布尼茨是把哲学的研究对象分为两个不同的领域了。 

  一个领域即思辨哲学,或者称为可以用演绎推理方式证明的科学;另一个领 

  域则是经验哲学,即不能用演绎推理方式证明的科学,了解和认识它们还要 

  找出充足理由,即找出它们之所以如此的所以然来。 

       莱布尼茨把他的充足理由律应用于对单子的认识,即把单子看作一种具 

  有必然性过程的特殊实体。而他关于充足理由律的思想价值,对于认识世界 

  的能动性,对于找出客观世界发展的认识规律和因果规律而言,都有着十分 

  重要的历史意义。 

       把由单子构成的世界看成是能动的,而且是有规律即受充足理由律支配 

  的,正是莱布尼茨哲学的一大历史贡献。他的这个思想,在他之前,至少没 

  有得到过如此系统的阐述;在他之后,终于由康德、谢林、费希特和黑格尔 

  在更高的层次上使之更理论化也更系统化了。 

       (3)对“白板”说的批判及其他 

       莱布尼茨的一些重要哲学见解,虽然非常集中地凝聚在他的“单子论” 

  中,但是他对这些见解的充分阐释,却是通过对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洛克的 

  批评与驳诘中展示开来的。 

       洛克是一位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据特殊位置的大人物。以他对西方近代哲 

  学的直接影响而言,大约只有笛卡尔可以和他分庭抗礼。但是,莱布尼茨既 

  有与大人物交锋的爱好和勇气,自认为有与洛克争论的“充足理由”在;同 

  时,他们二位在一些基本认识论方面,也确实存在重大分歧。 

       这些分歧集中到一点,就是洛克是个经验论者,他不同意天赋观念的存 

  在;而莱布尼茨是个具有先验的唯理论者,他不但认为天赋观念必然存在, 

  而且还为它的存在创立了一套完整的学说。 

       莱布尼茨批评洛克,一是批评他的“白板说”,二是批评他的知识起源 

  论。这两点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所谓白板说,是洛克哲学的一大要论。“白板”是指人的头脑如同一块 

  白板。白板者,什么字迹皆无之谓也。只有通过经验,才能在这“白板”上 

  记下知识的符号。 

       所谓知识起源说,即洛克认为:“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的; 



①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2 年版,第484 页。 

② 同上。 


… Page 147…

  知识归根到底都是导源于经验的。”      ① 

       而这些思想莱布尼茨全不同意。他不但“一向是并且现在仍然是赞成笛 

  卡尔先生所曾主张的对于上帝的天赋观念,并且因此也认为有其他一些不能 

  来自感觉的天赋观念的。”而且,他甚至认为人类灵魂的一切思想和行动都 

  是来自它自己内部,而不能是由感觉给与它的。应该说,莱布尼茨的天赋观 

  念在许多现代人看来无疑荒谬的,而且确实比洛克的思想有相当大的历史差 

  距感。然而,作为一种哲学,他的思想又绝然不是神学性质的;而且在他的 

  思辨过程中,也表现出一些十分有益的启示。实在他也并非在任何条件下都 

  反对经验的作用,故而他又认为在一定意义下也可以说外部感觉部分地是我 

  们的思想的原因。 

       他比经验主义哲学家高明的地方,在于他认为凡是可以归纳在他的充足 

  理由律下面的内容,他们本身都是富于变化的。而且这些变化不是由简单的 

  经验可以概括的。经验是死的,而事实真理具有偶然性。人们只能通过充足 

  理由律,才能找出这些变化的因果规律,即通过对偶然性的分析,达到对其 

  必然性的充足认识。例如,他在反驳洛克的时候,也曾写下过这样一段言辞 

  尖刻的批评: 

        “禽兽纯粹凭经验,只是靠例子来指导自己,因为就我们所能判断的来 

  说,禽兽决达不到提出必然命题的地步,而人类则能有经证明的科学知识。 

  也是因为这一点,禽兽所具有的那种联想的功能,是某种低于人所具有的理 

  性的东西。禽兽的联想纯粹和单纯的经验主义者的联想一样;他们以为凡是 

  以前发生过的事,以后在一种使他们觉得相似的场合还会发生,而不能判断 

  同样的理由是否依然存在。人之所以如此容易捕获禽兽,单纯的经验主义者 

  之所以如此容易犯错误,便是这个缘故。因此那些由于年岁大,经验多而变 

  得很精明的人,当过于相信自己过去的经验时,也难免犯错误,这是在民事 

  和军事上屡见不鲜的,因为他们没有充分考虑到世界在变化,并且人们发现 

  了千百种新的技巧,变得更精明了,而现在的獐鹿或野兔则并没有变得比过 

  去的更狡黠些。”① 

       虽然用语尖刻,但并非不讲道理。而且人类生活中有多少事实可以证明 

  他说的并非虚妄之辞。中国古有“守株待兔”这样的寓言,现代又有害人非 

  轻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莱布尼茨的哲学,其理论框架是死的,其内容却 

  往往是活的。在这一点上,莱布尼茨可以称作17世纪的康德和黑格尔。就西 

  方哲学思想的发展因果而言,他也确有充足理由证明他是他们的前驱者—— 

  可惜凡此种种,全然不关上帝。 

       遗憾的是,洛克虽然比莱布尼茨还要年长14岁,但年轻的莱布尼茨却属 

  于17世纪哲学的旧范畴,而年长的洛克却代表了启蒙运动的新希望。毕竟莱 

  布尼茨与洛克的争论,他并非时代的赢家。 



① 洛克:《人类理解论》上册,商务印书馆1991 年版,第68 页。 

① 《人类理智新论》,商务印书馆1982 年版,第5 页。 


… Page 148…

                     十、明代哲学思想及其代表人物 



                               1。过程与评价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紧要的时期。明自1368年建国,至1644年 

被清军灭亡,中间276年,是一个历时很长的封建王朝。 

     明朝自建国至灭亡,正值西方文艺复兴时代。明代之前,东、西文化, 

至少在主要代表性国家的表现,可说各有千秋,旗鼓相当。但中国有汉之强, 

唐之威,宋之富,其经济实力和国势国威,比之西方诸国更有过之。元代时, 

马可·波罗来中国,把所见所闻,写成游记在西方出版,引起多少西方人的 

惊奇、惊疑和惊叹。但是到15、16世纪,情况发生变化。当代中国学者十分 

重视这个时期中国与西方的发展变异。因为15、16世纪可以说是西方走向强 

盛的奠基时期,同时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灭亡的衰退之期。虽然英国人的 

大炮要到19世纪中叶才在广州海门上打响,但早在3个世纪之前,双方的发 

展态势,已见历史兴衰之意。应该说,没有16世纪的分野,便没有19世纪 

的输赢。中国人堕落为东亚病夫的病根,虽然可以追溯久远,但其发觞生滥 

之时,却在明代中期。 

     然而,明代并非不曾强大,并非没有变化,并非止步不前,并非一片黑 

暗,不见半点光明。只是变与变确有不同。明代盛时,其实有强大的经济实 

力和军事实力,否则怎能有郑和下西洋这样的壮举?实在明代也是中国历史 

发展的一个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一大特色,是在明代出现许多前代所少见 

甚至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社会文化现象。而且拿这些现象和西方文艺复兴时 

代比,至少在表面上确有种种相似之处。 

     就生产水平而言,16世纪时,中国与欧洲主要是西欧的发展水平十分相 

近,无论在纺织、冶炼还是其他方面,都长短互见,各有千秋。 

     从商业水平而言,西方近代商业始于14、15世纪,而明代商业同样有庞 

大的国内市场,客观地讲,明代商业是自中国先秦以来,最为繁荣兴盛的时 

代,唯有宋代商业可以与之一论,其余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