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王者之气。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是西方近代思想史上的一块里程碑,而他的
粗疏悖谬与不堪实用的地方,又由后来的洛克予以发展、修正和丰富了。霍
布斯为西方近代政治哲学奠基,洛克则涵容丰厚集其大成。
霍布斯又是一位思想史上的大家。人类思想史上名家荟萃而大家鲜见。
大家也者,继承也广,创作也丰,并有巨著问世者也。霍布斯不但是人文主
义哲学的继承人,而且十分注重吸收同代人的科学成就。他不但交好伽里略,
而且和培根有密切的关系,他的政治学是马基雅维利的继承人;他的自然法
思想与格老秀斯一脉相承。他是培根哲学的继承人,他对笛卡尔哲学,既有
驳诘,也有借鉴。但不但继承前人,而且超越了前人。他虽然与培根都是英
国经验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哲学思想比之培根,又有长足进步。
培根对哥白尼是否定的,对伽里略也不甚理解,哈维虽是他的私人医生,他
对哈维的科学成就似乎也一无所知。霍布斯则不同,他不但坚决支持哥白尼
学说,而且对伽里略的科学成就有深刻理解,对哈维和他的血液循环理论,
更是推崇备至。培根虽然是西方近代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但他的 哲
学思想与霍布斯比较起来,不算成熟。他将神学和哲学分别开来,是个发展,
却又不曾对神学进行真正哲学意义上的批评。霍布斯则根本否定神学的科学
性,他是彻头彻尾的经验主义——只认科学,不认上帝。培根一生只讲归纳,
对演绎的作用则绝少认识。培根似也朦胧觉察到数学的作用,本人却是一个
数学方面的外行,甚至认为数学不能成为独立学科。霍布斯则是数学的热衷
支持者,对几何学的作用更是赞赏倍至。罗素先生说:“从笛卡尔到康德,
欧洲大陆哲学关于人类认识的本性,有许多概念得自数学;但是大陆哲学把
数学看成是不涉及经验而认识到的。因此大陆哲学也像柏拉图派哲学一样,
贬低知觉的地位,过分强调纯思维的作用。在相反方面,英国经验主义很少
受数学影响,对科学方法又往往有不正确的理解。这两种缺点霍布斯全没有。
一直到现代,才出现一些其他哲学家,他们虽是经验主义者,然而也适当着
①
重数学。在这方面,霍布斯的长处很伟大。”霍布斯固然不是数学家,但他
可以说是现代欧洲既重视经验又重视数学的哲学人物的先驱者。在极度重视
几何学方面,他的心也是与斯宾诺莎和笛卡尔相通的。
在经验方面,他是培根哲学的发展者;在理性方面,他又是笛卡尔哲学
的同路人。由于他视野开阔,读书也多,承继也厚,他在哲学、政治学、伦
理学、心理学、形而上学和自然科学诸方面都有所建树。特别是他的经验主
义哲学与政治学,更是成就卓著,贡献独特,他是任何一位哲学史家都不能
① 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商务印书馆1981 年版,第66 页。
… Page 93…
忽视的重要历史人物。
霍布斯生于英国南部威尔特郡的一个下层家庭。他父亲既无才学,也谈
不上对他有什么重要影响。他是一位乡村教区的牧师,研究者谈及他时,说
①
他“鲁钝不学”。鲁钝二字用得确妙。鲁者,性情粗劣之谓也,钝者,无学
少才之谓也。他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妇,对他的成长也影响无多。生活在这
样的家庭,他的幼年教育自是平平。以后在本镇上学读书,便改由伯父抚养。
但他却是一个读书种子,14岁时已经通晓希腊文和拉丁文,15岁时更有幸进
入牛津大学,从此与学问结缘,终年不辍,他在学校学习的主要课程,依然
不脱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和经院逻辑学。而且似乎他的学业也不错,毕业后便
留在学校任教。他实在是西方近代史上少见的以教书谋生的人物。但他虽以
教书开始自己的人生道路,却对大学生活全无好感,对牛津大学的课程设置
尤其反感强烈。他毕竟不是旧式哲学可以局限得住的平庸书生。后来,他便
经人介绍,给一位英国的显贵哈德威克勋爵当家庭教师去了,并由此生发,
和英国政界人物发生联系,步入新途。
霍布斯的一生有如培根,他一面积极参与政事,一面不忘研究学问。他
在作家庭教师期间,曾跟随自己的学生周游世界,并且抓住机会,了解到当
时由伽里略、开普勒代表的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物理学知识。他的私人教师
工作做得很得人心。他的学生对他多方支持,后来还做了他的赞助人。这种
赞助,一直持续到1628年他学生去世为止。
霍布斯50岁前,曾在法国居住,也在意大利住过一段时间。在意期间,
他专门拜访了伽里略,两个人彼此相见恨晚,结下了很深的友谊。
他于1637年回国,3年后英国革命爆发了。他作为王党的支持者,于1640
年流亡法国,并且作了后来英国王查理二世的数学教师。在此期间,他和笛
卡尔、伽桑狄等有交往,并且有幸认真阅读了笛卡尔的《沉思录》手稿。他
的哲学基础,与笛卡尔确实不同,可贵的是他也能直言不讳,用书面方式提
出自己的批评意见。笛卡尔胸襟开阔,气象雍容,在付印此书时,也把他的
反对意见连同自己的答复一同付梓。
霍布斯于1651年发表了他的代表作《利维坦》。可惜这部对后世产生巨
大影响的著作,发表时并没给他带来荣誉,反而使他不明不白陷入十分尴尬
的境地。“这书谁也不喜欢。书中的理性主义惹恼大多数流亡者,对旧教教
①
会的猛烈攻击触怒了法国政府。”他只好偷偷逃回英国,半推半就,投靠在
克伦威尔门下。
霍布斯的性格十分矛盾,他认为自己是个很胆小的人。他曾在《自传》
中不无幽默地写道,他本人是他母亲所生双胞胎中的一个孩子,另一个孩子
的名字叫“恐惧”。事实上他的胆量也仿佛真的不大。他敢于发表自己的见
解,但遇到激烈的对手,往往以逃避了事。但他在科学探讨中又是一位有胆
有识的人。他一生发表多少见解,确实有一股披荆斩棘不避斧的味道。后世
的研究者,对此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有人说他胆大,有人说他胆小。比如
西方著名史家梯利,就称赞他是“近代运动的最勇敢和最始终一致的代表之
①
一” 。
① 转引自《利维坦》一书的出版说明,商务印书馆1985 年版。
① 梯利: 《西方哲学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79 年版,第26 页。
① 梯利: 《西方哲学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79 年版,第26 页。
… Page 94…
霍布斯喜欢争论,而且终其一生不曾更改。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他很有
几次争论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笛卡尔哲学风行欧洲大陆的时候,他
就是站出来公开提出反对意见的人士之一。在数学方面,他造诣未深,但雄
心不小。他自认为已经掌握了“化圆为方”的方法,从而不惜与牛津大学的
几何学教授论战一回。
霍布斯是一位大刀阔斧的哲学家,虽然面对一些烦乱如麻的问题,他有
自己的鲜明优势存在,面对那些需要慎密细致对待的问题时,却不免遗笑大
方。
霍布斯的一生,荣辱皆尝,但以荣为主。他与政界显要往来甚多,而且
大体上与他们的关系良好。然而他毕竟是个学者,且又是一个无神论者,因
此,他虽得到过国王的爱戴,但国王陛下的智慧可达不到理解他著作的水平,
于是他的一些作品在国内得不到印刷许可。到他晚年时,他在国外的名声比
在英国本土更为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