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政界的种种情况,一方面又根据收集到的材料,写成一本《欧洲政情记》。
边从政,边著述,正是培根性格。这性格终他一生也未曾改变。《欧洲政情
记》不算培根的代表作,但书表现的主张信仰自由和政治统一的思想,却是
和他一生的主张相一致的。
⑦ 同上书,第54 页。
… Page 81…
然而,正当此时——1579年,他18岁时,他父亲病故了。他父亲的去
世对他这样一个一心追求仕途的青年自是沉重打击。因为他从小未曾受过多
少挫折,平时生活奢华,本人对贵族生活方式又十分快意,这个打击就显得
尤其沉重。
培根父亲虽然富有,但因为他既不是长子,又有同父异母兄弟5人,他
得到的遗产也就十分有限。这种情况无疑更加激发了培根的仕途情绪。
此后的培根,去葛莱律师公会当了一段律师,但律师职业不能令他满足。
两年后,他进入众议院,但他仍不满足。他为着自己的仕途辉煌,费尽心力
寻找靠山。他先去求助于他姨父,虽经不懈努力,到底没有结果。1591年,
他终于与伊丽莎白女王的宠臣埃塞克斯伯爵成为朋友。这位伯爵虽然不能算
英国历史上的大人物,却是个十足的新闻人物。关于他和女王的关系,曾引
起多少文人墨客的创作欲望。他小培根6岁,少年得志,皇宠在身。培根找
到这样一位朋友可算如愿以偿。而他的这个朋友也确实对他十分友好,肯于
帮助,可惜,尽管年青的伯爵极力推荐,争奈女王陛下不为所动。伯爵先后
举荐他作法部长官或检察长;作法部次官或辩护长,作审判长或察卷司长,
总而言之,是官职不挑大小,虽有一蟹不如一蟹之嫌,只要给官做就好。然
而,女王虽对伯爵宠爱有加,却对培根不理不睬,伯爵对此又是着急又是无
奈,就把自己的一份物产赠给培根。培根对他的这位好友自是感激不尽。他
为他写过剧本,也经常参加他的宴请和盛会。然而好景不长。伯爵因攻打爱
尔兰兵败而失宠,又因为图谋造反而被捕被审。不幸的培根竟作了陪审人,
并且表现得十分卖力,在伯爵被处死后,他还亲手起草了伯爵的罪状。于是,
无论当时还是后来的人们,纷纷指责他缺少道德,是个朝三暮四的小人。其
实,与他表现相似的人在所多有,但他不能以此为自己辩护,因为他是弗兰
西斯·培根。
这段时间,培根随着埃塞尔斯伯爵的亲疏浮沉而处在身心扰攘的变化之
中。但他的创作一直未断,大约在1592年,完成了《伟大的复兴》一书的初
步构想,1597年出版了他的《论说文集》。
直到1603年,伊丽莎白女王去世,詹姆士一世登位,培根才开始得到重
视。是年,他受封为男爵。此后,他的政治和学术生涯都进入一个比较顺畅
的时期。他的个人生活也随之发生变化。
1605年,他的主要著作《论学问的进步》出版;
1606年,他与爱丽丝·巴汉姆结婚,是年他已经45岁了;
1607年,他被提升为副检察长;
1608年,开始《新工具》的写作;
1609年,《古人的智慧》出版;
1610年,着手写作《新大西岛》;
1612年《论说文集》修正版出版,收其论文38篇。
自1605年以来的7年时间,培根写书、出书、结婚、升官,可说春风得
意,意态风流。富富态态地迎来欢快的中年,此后,他的仕途更是愈走愈顺。
1613年,升任首席检查官;1616年被委任为枢密会议议员;1617年,任掌
玺大臣。相传,他幼年时,随时任掌玺大臣的父亲进宫,伊丽莎白女王也曾
称他为“我的小掌玺大臣”。直到40年后,他才真的坐在他父亲昔日坐过的
位置上。1618年,他任大法官,并被封为巴鲁南男爵。1620年,他的《新工
具》和《伟大的复兴》也出版了。
… Page 82…
然而,盛极而衰,月盈而缺,进入1621年,培根倒运的日子开始降临了。
这一年他刚刚升为子爵,却因为受贿被控,经贵族审判,宣判他有罪,罚款
40000磅,收监伦敦塔。虽然很快被放了出来,所交罚款也还给了他,但他
的政治生涯从此画上了句号。
公正地讲,培根春风得意的这十几年,确实沾染上了不少官僚阶层的坏
习气。他身为政客,自觉不自觉地落入政客间的相互倾轧之中。他为保全自
己,也曾以对手攻击自己的方式来回敬他人。他身为大法官,竟知法犯法,
接受贿赂,自然于法于理不容,但当时的风气确实也到了上行下效无官不受
贿的程度。他生活奢侈,虽然其情可厌,但也与当时的官场风气谐同。
然而,他毕竟是培根。但也因为他是培根,他的这些劣行,尤其是卖友
受贿等恶行才令人不能容忍。尽管他百般辩解,说虽然受贿并没影响判案,
依然不能得到人们的原谅。正所谓小人行恶事则想当然耳,伟人有丑闻则令
人可畏矣。
老年的培根,以他特有的精神状态,接受了这一切。这些严重的打击和
挫折并未使他消沉。不仅如此,乌纱帽一去,创作更勤奋。下台仅6个月,
他就完成了他的史学著作《亨利七世统治史》。次年出版《风的历史》。1623
年又出版《生与死的历史》和《论科学的尊严及其发展》。1624年,《论说
文集》的最后修订本问世,共收文章58篇。1626年4月9日,培根去世。
培根一生,热爱科学,他又是西方近代实验科学的前导式人物。到了晚
年,他依然乐此不疲。他死前,见大雪而生情,便忽发奇想,亲手做一项以
雪保存鸡肉的试验,不幸因寒致病,一病不起。
培根一生,贫困日久,富贵时稀。他一生多在赊债中生活。一旦富足,
又奢华不已。1598年,他曾因拖欠债务而被短期监禁。到他去世时,他虽有
存款7000磅,却有欠款22000磅之多。
培根一生,在仕途与学问之间,两相平衡,可谓做成一件常人难以设想
的困难事,以致后来的研究者,有时也禁不住发问:他一生追求名利富贵,
奔忙不息,可谓数十年如一日也,而他的学问又是如此精美渊博,他到底利
用什么时间得此学问?
概而论之,培根是个复杂人。他的研究者说:“就智力方面说,培根是
伟大的;就道德方面说,他是很弱的。他的人格是多方面的,他的天才不限
于一隅。他是法学家、政客、科学家、哲学家、历史家,又是散文作家。对
于这样繁复的性格与才能要下一个总评是很难的。”①
然而,因为他复杂,才有深度,才有味道。其实历史上的大人物有几个
不是多层面深层次的,又岂止培根一人而已。不过因为这位培根的政治生活
与学术生活、理论创作与道德行为的对比十分尖锐,使得后人对他更多些注
意罢了。
从成就方面看培根,倒是他本人对自己的一生总结更有意趣。他在 《遗
嘱》中这样写道:“我的灵魂将归于上帝,我的躯体将殁于黄土,我的名字
将传之后世,并扬名海外。”
培根爵士一点也没有夸大其辞。
3。培根的哲学成就
① 《培根论说文集》,绪论,商务印书馆1984 年版,第20 页。
… Page 83…
培根哲学最为后人称道并引起研究者兴趣的,是他的幻象说、归纳法和
他的分科理论,而他留给后人的最鲜明的印象,则是他是当仁不让的西方近
代实验科学的创始人。
(1)关于幻象说
培根在哲学上的贡献,主要是他反对亚里士多德以来的旧逻辑,主张建
立一套新的逻辑的方法。他的这种新逻辑方法,也就是他的哲学方法。
培根认为,在旧的思维方式中,人们常常误入陷阱,其中有4种情况,
最为令人担忧。这4种情况样样都是防碍人们正确认识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