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央之国 作者:大明余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谨遵圣意!”
  “好了,刑部呢?今年案子多不多?”
  “万岁,今年因为各地灾情不断,案子是多了些!”刑部尚书现在是王在晋了。
  “论死的有多少?”
  “800多人!”
  “这么多啊!”
  “其他的呢?”
  “充军发配的有3000多人!”
  “这样好了,今年朕登基,这些人都发到海军去!论死的也不用砍了,让他们到江西去吧,那里的钨矿不是发现了吗?让他们去挖矿吧,苦是苦了点,总比死了强啊!”
  “皇上仁慈!”
  “那刑部花了多少钱!”
  “今年无算停灵火案,共花费13万两!”
  “算上停灵案呢?”
  “共34万两,不过停灵案是由内库出的钱。”
  “恩,就这些了?”
  “是!”
  “孙老师,吏部呢?”现在的吏部尚书是孙承宗!
  “回万岁,吏部,今年考纪优等者全国不到二成,下等者全国有近三成!拟卓升876名有司官员!拟贬谪1377名官员,但是官员缺口较大!臣已报到内阁。”
  “恩,这个事情,朕是知道的,回头和内阁商量吧,看来是要开科了!”皇帝的语气中带着一些无奈!
  “吏部今年用银不足10万两。”
  “怎么这么少?”
  “臣定下了一些规矩,不足道也!”
  “孙老师,回头写个条陈吧,朕也看看,内阁也看看,朕记得往年都是要用差不多25万两的!”
  “是!”
  “方阁老,户部呢?”户部现在是方从哲管着!(原来的因为贪墨现在在皮场庙飘呢!)
  “回万岁,今年刨除各省截留两税共收480余万两、盐税370余万两、丁税170余万两、商税100余万两,卡税160余万两,其他杂税130余万两各地赈灾、治河、修路、官学、官俸、庆典、军饷共计支出1560余万两,亏空150余万两,要不是去年有这些年户部有存银100余万两,加上皇上将不法宗藩之财解送3700万两给户部,户部今年就过不了年了!”说着方从哲,也是颜开眉笑了。其实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大明的户部尚书不是好干的!
  “怎么商税才这么一点?”
  “回皇上,商税是少了些,不过卡税基本都是商人交的!”
  “不太好,这个税法的变变,你们不觉得,苦哈哈的农民交的税成了最多的,那些有钱的人交的少了点么?”
  “皇上,这个是太祖定下来的规矩……”方从哲是越说声音越小!他看见了皇帝对他的不满!
  皇帝只是厌恶的看了他一眼,“这个事情不说了,现在的银子够支应了2年的了,朕登基后也没有给老百姓什么好处,这个事情的办了,你们看看吧,朕要免天下农民税赋一段时间。看看能免几年?”
  “老臣不知皇上是要全免还是!”叶向高问了一句。
  “什么意思?”
  “启禀万岁,免农税,就是指农人不用交两税了,其他的丁税和杂役还是免不了的!”
  “全面,看看能免几年,户部银子不够,朕从内库出!”
  “皇上,要是这样,可以免两年。”方从哲大着胆子说!
  “有点少了,这些年天灾不断,边饷也多,朕听一些刚进宫的内监说,老百姓苦呀,可以说是没有几家有余粮的,得给老百姓喘口气的时间啊!朕看免三年吧,要是这三年内,朝廷有了别的进项,就接着免!”
  “皇上,是不是太过了。”兵部尚书杨涟说。
  “你们可能觉得朕小,其实朕也没读过什么书,不过孙老师给朕讲过唐太宗说过的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朕还是明白的,咱们都是坐在船上的人,把老百姓逼急了。没好处啊!”
  “皇上,粮食可能不足呀!”
  “这个朕知道,你们不要忘了,藩王亲贵的上百万顷地,每年不是要收上来几成粮食吗?加上他们原来的库粮,这个就算各地的储备粮了!”
  “还是万岁想的周到!”方从哲也是逮个机会了!
  “好了基本就是这个意思,各部把明年要做什么,怎么做,打算花多少银子都写个条陈,朕和内阁看看,户部再看看银子够不够,现在有钱也不是乱花的时候啊!这时间吗?就定在下个月月底交吧!国家太大,没个计划也是不行的!”
  几个大臣下去了,皇帝又把内库的十个掌印太监和王安、李进忠喊了过来,外边的账算完了,改是算里边的账了。
  “皇上,今年内库本银为4500余万两,抄家得银金合银三万一千二百六十五万余两,其他珍奇古玩按皇上旨意,全部置于内库,另行安排。今年海税收了800余万两,矿税因为下半年停了就只收了300余万两。皇庄因为皇上今年免了秋粮,就只收了夏粮钱,才几万两,今年实际收了三万六千八百七十万两银。但是交付户部三千七百万两,大丧花了四百七十万两,宫中支用三百二十余万两,各地赈灾用了百万两,三边军饷用了百万两,治河修道,用了二百万两还多,这个还没完,造船用了20万两,其他杂用也有80万两!”
  “今年还剩下多少了?”皇帝这个时候已经有点头疼了!
  “三万一千八百八十万两!”
  “恩,这些银子的零头拿出来,其余五千万两给海军和商船队留着,留五千万两给各地赈灾留着,五千万两是三边的军饷和将来新军的,五千万两是各地治河的、五千万两是修路的,还有剩下的五千万两是回头办学的。这些都不能乱动。剩下的零头就给宫中支用吧!省这点。”
  “是!”重太监应到!
  “皇上,这些奇珍异宝,并没有宫中的好,放着也是放着,没啥用处!”李进忠进言。
  “李伴,等回头商船队建好了,你就明白了!”
  “皇上,臣听说现在的海船都是月来越大,咱按船数收海税有点吃亏!”说话的是王安!
  “这个事情,朕不太清楚,去吧吴穆找来,问问吧!”
  不一会,吴穆来了,把现在有关海税的事情说了一下,并且说了现在的海商的规模,皇帝一直没有想到,现在中国的海商有这样大的实力。从这个时候开始,皇帝的海洋梦更加坚实了,为什么?一个国家,只有有了自发的海洋情节,才会占据海洋,皇帝以前一直觉得光靠皇家去搞,可能会搞出个四不象!但是现在皇帝不担心了,对于海税少收的事情,皇帝已经有了主意!
  第十一节 年关
  泰昌元年的倒数第二天了,大朝,今年也就算过去了,后天就是天启元年了,小皇帝在大臣中的名声不是很好听,尤其是在清流之中,更是一个贪钱好杀、刻薄寡嫩、无赖泼皮的主。不过在看到皇帝没有把所有抄来的钱财都搬到内库去,而且皇帝吩咐价内库太监们按照几个重要的事情把钱规制起来后,大部分有心为国的大臣们还是觉得皇帝是爱民的!至少要比嘉靖皇帝好些,虽然皇帝时不时的剥几个贪官的皮,打几个找事的御史的屁股,不过皇帝除了第一次为了立威而打死了26个人以后也基本没有出现什么太大的人命案,不过皇帝对自己的亲戚可是太狠了,到现在为止北京到天津的道路上,每天都是哭声震天,很多大臣实在看不过去了,就上书皇帝,希望皇帝念在都是太祖、成祖子孙的面上,给这些藩王宗亲留条活路!结果皇帝这次没有打他们的屁股,在朝堂上说了几句话:“朕是天下万民的皇帝,不仅仅是藩王宗亲的皇帝,孙先生告诉过朕,东汉、西汉都是因为土地兼并太过剧烈再加上,天灾人祸而灭亡的,现在这些藩王宗亲你们看着可怜了,那些无衣无食的百姓的可怜你们看见了吗?不是朕好杀,朕也没想杀他们,朕问你们一句,你们可知道每年这些人要耗费朝廷多少钱?他们占了朝廷多少地?他们交给朝廷多少税?如果你不知道,就到户部去问问,问明白了再来找朕!朕不是不讲理的,这些发配到台湾、琼州的人中,几个手里没有小民百姓的血?几个没有挤占官田?几个没有仗势欺人?他们凭的什么?他们为的什么?他们凭的不还是我大明给他们的爵位——朝廷的明器吗?他们为的不就是多占田、拿钱!不交税吗?可是他们想了没有,几十年了天灾不断,老百姓卖儿卖女,给朝廷交税纳粮,求得是啥?难道是这些喝老百姓血的东西一个个变得脑满肠肥?老百姓求得是边疆安宁,税赋减轻!最主要的是老百姓想要有口饭吃!可是我们做到了吗?你们做到了吗?朕做到了吗?说句大不敬的话,说句大不敬的话,大明的列祖列宗,都没有做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