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17-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盛夏,炎日当空,军士多解甲喘息,汗出不休。宏渊从容巡视, 
顾语大众道 :“天气酷暑,寻一清凉处,摇扇纳凉,尚且不堪, 
况蒸炙烈日中,被甲苦战呢 。”可杀。看官你想!行军全靠着 
鼓气,怎可作此等语,令人懈体?于是人心遂摇,无复斗志。 
到了夜间,中军统制周宏,鸣鼓大噪,阳言敌至,自与邵世雍、 
刘侁等,率部下遁去。继而统制左士渊,统领李彦孚又遁。显 
忠急移军入城,统制张训通、张师颜、荔泽、张渊又一并遁去。 
金人乘虚薄城,显忠尚竭力抵御,斩首虏二千余人。忽见东北 

… Page 269…

宋史演义                                                              ·690· 

角上,有敌人架梯登城,急忙自执长斧,砍断云梯。梯间数十 
人坠下,尽行毙命,敌始退却。显忠太息道 :“若使诸军相与 
犄角,自城外掩击,敌兵可尽,敌帅可擒,奈何离心离德,自 
失机会呢?”宏渊闻言,竟收军自去。临行时,入语显忠道: 
 “闻敌人又添生力军二十万,来此攻城了。若再不退兵,恐变 
生不测 。”显忠正欲答言,那宏渊已转身去了。显忠仰天长叹 
道 :“苍天苍天,尚未欲平中原么?为何阻挠至此?”乃待夜 
引还,退至符离,全军大溃。小子有诗叹道: 

      两将离心至覆兵,大功竟尔败垂成。 

      阜陵孝宗崩,葬永阜陵。空作长城倚,德远即张浚,注见 
前文。原无择将明。 
      显忠驰至盱眙,见了张浚,纳印待罪。欲知张浚如何处置, 
待至下回表明。 

      逆亮诛,乌禄立,国势未定,正天予宋以恢复之机会,虞 
允文之言当矣。高宗内禅,孝宗嗣位,当时以英明称之,有相 
如陈康伯,有帅如张浚,宜若可锐图恢复矣。显忠勇号无敌, 
尤一时干城选,而西北且有吴璘、王刚中等人,济以虞允文智 
勇兼优,俱足深恃,奈何内厕一史浩,外厕一邵宏渊,西北十 
三州三军,既得而复弃之,灵壁、虹县及宿州相继收复,淮西 
一带,将成而又隳之。盖忠奸不并容,邪正不两立,未有奸邪 
在侧,而忠正之士能竟大功者也。惟西北事误于史浩,而邵宏 
渊之忌李显忠,则张浚不能无咎。孝宗既以全权付浚矣,彼邵、 
李二人之龃龉,宁不闻之?不预察于几先,致隳功于事后,自 
是恢复之机遂绝,读宋史者盖不能无惜焉。 

… Page 270…

宋史演义                                                             ·691· 

                 第八十回 废守备奸臣通敌 

                                  申和约使节还朝 

      却说张浚见了李显忠,闻知符离兵溃,所有军资器械,抛 
弃殆尽,免不得抚膺太息,乃改命刘宝为镇江军都统制,自渡 
淮入泗州,招抚将士,复退还扬州,上疏自劾。朝右一班主和 
党,纷纷论浚,孝宗尚不为所动,且赐浚手书道 :“今日边事, 
倚卿为重,卿不可遂畏人言,朕当与卿全始全终 。”浚得此书, 
乃令魏胜守海州,陈敬守泗州,戚方守濠州,郭振守六合,在 
淮阴聚水军,在寿春屯马军,大修两淮战备。孝宗复召浚子栻, 
入问守御情形。浚附呈奏折,略言 :“自古明良交会,必协谋 
同志,借成治功。今臣孤踪外寄,动辄掣肘,陛下亦无所用臣, 
臣愿乞骸骨归里”等语。孝宗览奏,顾语栻道 :“朕信任魏公, 
不当令退 。”既而和议复兴,汤思退复入为醴泉观使,右正言 
尹穑,遂附思退劾浚。孝宗亦未免动疑,竟降授浚为特进枢密 
使,宣抚江、淮东西路,贬显忠为果州团练副使,安置潭州。 
邵宏渊虽降官阶,仍任建康都统制。贬李显忠,仍任邵宏渊, 
以此为明,谁其信之?参知政事辛次膺,前因力阻和议,触忤 
秦桧,落职至二十年,自孝宗召入枢密,寻擢参政,至是劾论 
汤思退,情愿免官,遂罢为奉祠。 
      思退竟进任尚书右仆射,兼枢密使。 
      思退当然主和,去一史浩,复来一汤思退,如何恢复中原? 

… Page 271…

宋史演义                                                              ·692· 

独陈俊卿上疏抗章,谓和议必不可成 ,张浚仍当复用 。孝宗 
乃仍令浚都督江、淮军马。未几,复得金帅纥石烈志宁来书, 
大旨仍如前言。思退劝孝宗和金,参政赵葵亦附思退议。工部 
侍郎张阐奋进道 :“敌来议和,畏我呢,爱我呢?恐怕是款我 
呢?臣意谓决不当和 。”恰是个硬头子。孝宗道 :“朕意也是 
如此。且随宜应付,再作计较 。”乃遣卢仲贤如金师,赍交复 
书。仲贤陛辞,孝宗谕以海、泗、唐、邓诸州,不宜轻许。仲 
贤应命而出。偏汤思退竚待朝堂,私语仲贤道 :“如果可和, 
四州亦不妨许金 。”必欲割地,是何用意? 
      是时金都元帅仆散忠义已进据宿州,仲贤至宿州,进见仆 
散忠义,哃喝多端,吓得仲贤不敢措词,但答言归当禀命。忠 
义乃再给文书,要索四事:一、南北通书,改称叔侄;二、割 
让海、泗、唐、邓四州;三、岁纳银币如旧额;四、须送交叛 
臣,及还中原归附人民。仲贤匆匆还朝,把来书献入。孝宗颇 
悔遣仲贤,张浚也遣子栻入奏,谓仲贤辱国无状。孝宗遂下仲 
贤狱,责他擅许四州罪状。镌夺三阶,寻复除名,窜往郴州。 
偏汤思退急欲求和,又奏遣王之望充金国通问使,龙大渊为副, 
暗中嘱之望许割四州,惟求减岁币的半数。之望等去后,右正 
言陈良翰始得闻知,亟奏言 :“朝议未决,之望遽行,恐辱国 
不止仲贤,应追还之望,先遣一使往议,改定原约,然后通问 
未迟 。”张浚亦上言:“金未可和,请车驾亟幸建康,锐图进 
兵 。”孝宗乃诏饬之望等待命境上,毋得亟往,改命胡昉为金 
国通问所审议官,一面命廷臣会议和金得失。陈康伯谓 :“金 
人要索四事,最关重大的条目,便是欲得四州。我朝以祖宗陵 
寝,及钦宗梓宫为言,因此未决,乞召张浚还朝,悉心咨议。” 
汤思退等俱言和为上计 。时虞允文已调任湖北京西宣谕使 , 
胡铨已召为起居郎,还有监察御史阎安中,皆力阻和议。又有 

… Page 272…

宋史演义                                                              ·693· 

监南岳庙朱熹应召入对,谓非战无以复仇,非守无以制胜。孝 
宗默然不答。其意可知。汤思退又从中谗间,止除熹为武学博 
士,熹辞职告归。康伯与思退不合,亦上章求去,孝宗准奏, 
竟调思退为左仆射,另授张浚右仆射,仍都督江、淮军马。 
      越年,接得边报,使臣胡昉被金人执去,孝宗不禁叹息道: 
 “和议不成,大约是有天意呢 。”遂召王之望等回朝,且命 
张浚巡视江、淮,整缮兵备。汤思退暗地焦灼,奏请孝宗禀达 
上皇,再定大计。孝宗亲自批答道 :“金人无礼如此,卿尚欲 
议和么?况今日敌势,非秦桧时比,卿乃日夕言和,比秦桧尚 
且不如 。”思退得批大骇,可巧胡昉自金遣还,于是思退又得 
借口,振振有词了。原来胡昉至金,金人责宋失信,把他拘留。 
嗣由金主雍释归,令昉传报宋廷,妥商和议。思退遂暗唆王之 
望及户部侍郎钱端礼等,奏称守备未固,国帑已虚,愿以符离 
为鉴,易战言和。孝宗乃令之望、端礼两人,宣谕两淮,且召 
张浚入供相职。浚此时正大治战舰,号令两河豪杰,锐意兴师, 
并令降将萧琦,统领降众,檄谕辽人,约为声援。偏钱端礼到 
了淮上,竟遣人入奏,有“名曰守备,守未必备,名曰治兵, 
兵未必治”等语。看官!你想张浚如何不愤?如何不恼?还至 
平江,上表乞休,共至八次。孝宗乃授浚少师,兼保信军节度 
使,南判福州。侍御史周操,乞请留浚,反遭罢斥。且撤退两 
淮边备。浚行次余干,积郁成疾,昉至弥留,遗书嘱二子栻、 
枃道 :“我尝相国,不能恢复中原,湔涤国耻,死后不当葬我 
先人墓侧,但葬我衡山下便了 。”既而讣闻于朝,孝宗颇思浚 
忠,初赠太保,进赠太师,予谥忠献。浚,绵竹人,夙具大志, 
终身不主和议。孝宗即位,颇加倚畀,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