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17-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剀切下谕,廷臣才无异词。但鼎意是不愿主和,参知政事刘大 
中,亦与鼎同意。秦桧欲排挤二人,特荐萧振为侍御史,令劾 
大中,高宗竟将大中免职。鼎语同僚道 :“振意并不在大中, 
但借大中开手呢 。”振闻鼎言,亦语人道:“赵丞相可谓知几, 
不待论劾,便自审去就,岂非一智士么?”未几,殿中侍御史 
张戒,弹劾给事中勾涛。涛上疏自辩,内言张戒劾臣,由赵鼎 
主使,且诋鼎内结台谏,外连诸将,意不可测。鼎遂引疾求罢, 
高宗竟从所请,命为忠武军节度使,出知绍兴。桧率僚属饯行, 
鼎不与为礼,一揖而去。 
     桧益憾鼎,极力反鼎所为,决计主和。其实尚不止此,无 
非受挞懒嘱托耳。每当入朝 ,群臣皆退,桧独留对,尝言: 
 “臣僚首鼠两端,不足与议;若陛下果欲讲和;乞专与臣议,勿 
许群臣预闻 。”高宗便道:“朕独委卿何如?”桧复道:“臣 
恐不便,望陛下三思 !”越三日,桧复留身奏对,高宗仍主前 
说。桧答言如故。又三日,桧再留身奏对,高宗始终不变,乃 
始出文字,乞决和议。要结主心,一至于此。中书舍人勾龙如 
渊献策语桧道 :“相公为天下大计,偏中外不察,异议朋兴, 
为相公计,何不择人为台谏,令尽击去异党?那时众论一致, 
和议自可就绪了 。”桧大喜,即保荐如渊为中丞,遇有异议, 
立上弹章。又引孙近参知政事,近一一承桧意旨,差不多与孝 
子顺孙一般。 
     会金主遣张通古、萧哲为江南招谕使,许归河南、陕西地, 
与伦偕来。既至泗州,传语州县须出城拜谒,知平江府向子諲 
不肯出拜,且奏言不应议和,竟乞致仕。及通古至临安,提出 

… Page 208…

宋史演义                                                              ·629· 

要求,须由高宗待以客礼,方宣布国书。桧疑国书中有册封语, 
劝高宗屈己听受。高宗道 :“朕嗣太祖、太宗基业,岂可受金 
人封册?”初意原有一隙之明。桧亦语塞。嗣由勾龙如渊想了 
一法,拟与金使婉商,将金书纳入禁中,免得宣布。给事中楼 
炤复举古人谅阴三年事,推秦桧摄行冢宰,诣馆受封。桧依计 
而行。通古尚欲百官备礼,桧乃使省吏朝服至馆,引金使纳书 
禁中,方模模糊糊的混了过去。掩耳盗铃。桧又令礼部侍郎兼 
直学士院曾开,草答国书,体制与藩属相似。开不肯起草,桧 
婉语道 :“主上虚执政待君,君尽可拟草。”开答道:“开只 
知有义,不知有利,敢问我朝对待金人,果用何礼?”桧语道: 
 “如高丽待遇本朝。”开正色道:“主上以盛德当大位,公应 
强兵富国 ,尊主庇民,奈何忍耻若此?”真是无耻。桧勃然 
怒道 :“圣意已定,还有何言!公自取盛名而去。桧但欲息境 
安民,他非所计 。”开始终不肯草诏,自请罢职,且与同僚张 
焘、晏敦复、魏矼、李弥逊、尹焞、梁汝嘉、楼炤、苏符、薛 
徽言,御史方廷实,馆职胡珵、朱松、张扩、凌景、夏常明、 
范如珪、冯时中、许忻、赵雍等,联名具疏,极言不可和。又 
有枢密院编修胡铨,且请斩王伦、秦桧、孙近等,语尤激烈, 
时人称为名言。连金人都出千金买稿,真是南宋史上一篇大文 
章。曾记疏中有云: 
      臣谨按王伦本一狎邪小人,市井无赖。顷缘宰相无识,举 
以使虏,专务诈诞,欺罔天听,骤得美官,天下之人,切齿唾 
骂。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招谕江南为名,是欲刘豫我也。刘 
豫臣事丑虏,南面称王,自以为子孙帝王万世不拔之业,一旦 
豺狼致虑,捽而缚之,父子为虏。商鉴不远,而伦又欲陛下效 
之。夫天下者陛下之天下也。陛下所居之位,祖宗之位也。奈 
何以祖宗之天下,为金虏之天下,以祖宗之位,为金虏藩臣之 

… Page 209…

宋史演义                                                             ·630· 

位?陛下一屈膝,则祖宗庙社之灵,尽汗夷狄,祖宗数百年之 
赤子,尽为左衽,朝廷宰执,尽为陪臣,天下士大夫,皆当裂 
冠毁冕,变为胡服,异时豺狼无厌之求,安知不加我以无礼如 
刘豫也哉!夫三尺童子,至无识也,指犬豕而使之拜,则怫然 
怒;今丑虏则犬豕也,堂堂大国,相率而拜犬豕,曾童孺之所 
羞,而陛下忍为之耶?伦之议乃曰 :“我一屈膝,则梓宫可还, 
太后可复,渊圣可归,中原可得 。”呜呼!自变故以来,主和 
议者,谁不以此说陛下哉?然而卒无一验,则虏之情伪,已可 
知矣。而陛下尚不觉悟,竭民膏血而不惜,忘国大仇而不报, 
含垢忍耻,举天下而臣之甘心焉。就令虏决可和,尽如伦议, 
天下后世,谓陛下何如主?况丑虏变诈百出,而伦又以奸邪济 
之,梓宫决不可还,太后决不可复,渊圣决不可归,中原决不 
可得,而此膝一屈,不可复伸,国势凌夷,不可复振,可谓痛 
哭长太息矣。向者,陛下间关海道,危如累卵,当时尚不忍北 
面称臣,况今国势稍张,诸将尽锐,士卒思奋,只如顷者,丑 
虏陆梁,伪豫入寇,固尝败之于襄阳,败之于淮上,败之于涡 
口,败之于淮阴,较之往时蹈海之危,固已万万。倘不得已而 
至于用兵,则岂遽出虏人下哉?今无故而反臣之,欲屈万乘之 
尊,下穹庐之拜,三军之士,不战而气已索,此鲁仲连所以义 
不帝秦,非惜夫帝秦之虚名,惜天下大势有所不可也。今内而 
百官,外而军民,万口一谈,皆欲食伦之肉,谤议汹汹,陛下 
不闻,正恐一旦变作,祸且不测,臣窃谓不斩王伦,国之存亡, 
未可知也。虽然,伦不足道也,秦桧以腹心大臣,而亦为之, 
陛下有尧、舜之资,桧不能致君如唐虞,而欲导陛下为石晋, 
孙近傅会桧议,遂得参知政事,天下望治,有如饥渴,而近伴 
食中书,不敢可否,桧曰虏可和,近亦曰可和,桧曰天子当拜, 
近亦曰当拜,臣尝至参事堂三发问,而近不答,但曰 :“已令 

… Page 210…

宋史演义                                                             ·631· 

台谏侍从议矣 。”呜呼!参赞大政,徒取充位如此,有如虏骑 
长驱,尚能折冲御侮耶?臣窃谓秦桧、孙近亦可斩也。臣备员 
枢属,义不与桧等共戴天,区区之心,愿断三人头,竿之藁街, 
然后羁留虏使,责以无礼,徐兴问罪之师,则三军之士,不战 
而气自倍。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耳,宁能处小朝廷而求活耶? 
冒死渎陈,伏维垂鉴。 
      看官!你想秦桧看到此奏,能不触目惊心,倍增忿恨。当 
下劾铨狂妄凶悖,鼓众劫持,应置重典。高宗下诏,除铨名, 
编管昭州。给舍台谏,多上章救解,桧亦为公论所迫,乃改铨 
监广州盐仓。宜兴进士吴师古,锓行铨疏,为桧所闻,坐流袁 
州。曾开也因是罢官。统制王庶,言金不可和,迭上七疏,且 
面陈六次,嗣因与桧辩论,笑语桧道 :“公不记东都抗节,力 
存赵宗时么?”桧且怒且惭。庶因累疏求去,遂罢为资政殿大 
学士,出知潭州。李纲在福州,张浚在永州,先后上疏,请拒 
绝和议,均不见报。时岳飞已奉诏还鄂,上言 :“金人不足信, 
和议不足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讥后世 。”这语是明明指斥 
秦桧,桧当然引为恨事。未几为绍兴九年正月,和议已成,布 
诏大赦,赦文到鄂,飞又上疏力谏,中有“愿策全胜,收地两 
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报国,誓心天地,尚令稽首称藩” 
云云。桧益加愤恨,遂与飞成仇隙。为矫诏杀飞伏笔。高宗进 
飞开府仪同三司,飞固辞,至奖勉再三,方才受命。史馆校勘 
范如珪,因金人已归河南地,疏请速派谒陵使,上慰祖灵。高 
宗乃遣判大宗正事士褒,宗正一职,属诸皇室,故不书赵姓。 
及兵部侍郎张焘,赴河南修奉陵寝。秦桧以如珪不先白己,将 
他罢免,命王伦为东京留守,周聿为陕西宣谕使,方庭实为三 
京宣谕使。伦至汴,金人归河南、陕西地,由伦接收。庭实至 
西京,见先朝陵寝,皆被发掘,哲宗陵且至暴露,北宋之亡, 

… Page 211…

宋史演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