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上甘岭:辉煌与悲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急了眼的万福来一挽袖子就要和政治指导员冯玉庆亲自上去。
    这时跟在后面的通讯员黄继光爬着挤了上来:
    “参谋长,有我们在,连长指导员怎么能上,我们上!”
    黄继光后面跟着的第六连通讯员肖登良、吴叁羊也大声说:
    “参谋长,连长,我们和黄继光一起上!”
    这是几个四川省中江县的土改翻身农民,穿上军装刚一年。
    都是十八九二十岁的豆蔻年华,平常都挺机灵挺讨人喜欢。
    说实在的,让这些小鬼参加这样残酷的战斗,张广生和万福来的确于心不忍,但现在仗
打到这份上也是没有办法了。张广生当即任命黄继光为第六连第六班班长,带着肖登良、吴
叁羊继续执行爆破任务。
    这是最后一个爆破组了。
    第六连政治指导员冯玉庆操起一挺转盘机枪掩护他们。
    3 个机灵的小战士交替掩护,很快掀翻了两个小地堡。
    只剩最后一个大地堡了。
    吴叁羊先上,牺牲在半道上。
    肖登良也负了重伤,奄奄一息。

    看着同一天戴着大红花被乡亲们送到部队的小伙伴们先后倒在血泊中,黄继光完全杀红
了眼。他将肖登良安顿在一块岩石后面,从他手中接过手雷:
    “登良,你看着,我要为你和叁羊报仇!”
    其实这时黄继光自己已经多处负伤,左腿已被机枪打断。
    他拖着一条断腿仍然在向前爬。
    万福来看得清楚,黄继光爬着爬着身体突然一震。
    就象打在万福来自己身上一样,他也一震:
    黄继光又中弹了!
    然而,黄继光又抬起头来向地堡爬去。
    看看只有五六米距离了,黄继光猛一抬身,把手雷扔了出去。
    轰隆一声,敌人的机枪哑了。
    万福来一挥手,带着人就要往上冲。
    刚站起身来,机枪又响了起来。
    原来手雷只把地堡崩掉一个角,敌人的机枪换了一个位置,仍然疯狂地吐着火舌。
    这时黄继光又抬起头来,奋力向前爬去。
    张广生和万福来都很吃惊,黄继光手边已经没有称手的武器了,他这是要干什么?
    黄继光利用敌人机枪的射击死角,扶着地堡炸塌的沙袋艰难地支起身子,向张广生和万
福来喊了句什么话。
    枪炮声太响,听不清楚。
    但万福来突然明白了:黄继光这是要用身体堵枪眼!
    前不久部队放映苏联电影《普通一兵》,黄继光就对影片主人公马特洛索夫舍身堵枪眼
的英勇行为非常仰慕,那时他就对万福来说:
    “一旦需要,我就是马特洛索夫!”
    黄继光年龄虽小,却经历过悲凉人生:解放前因为打死过地主一条狗,曾经受到过背狗
游乡的屈辱,解放后,特别是走进了这支革命部队,才活得像个人样。
    这样的人,是一切想跟新中国动手动脚的外国鬼子的天敌。
    黄继光艰难而缓慢地向机枪射孔移过去。
    然后猛然一跃。
    机枪炽热的火舌被遮断了。
    在照明弹的光亮照射之下,黄继光大张着双臂伏在地堡上。
    作为这几个指挥员中后来唯一的幸存者,万福来永远记住了这个凝固了场景──大张着
双臂的黄继光象一只展翅的大鹏,走向涅槃。
    短暂的沉寂。
    交战双方都被这个场面惊呆了。
    “冲击──前进,为──黄──继──光──报──仇!”
    端着转盘机枪的政治指导员冯玉庆最先跳起来,放开撕哑的喉咙哭喊着直着身子往前猛
扑,机枪不住点地狂扫。
    “冲啊!为黄继光报仇啊!”
    几乎同时,张广生和万福来也高举着手枪跳了起来。
    剩下的几个战士也跳了起来冲了上去。
    地堡里的美国兵被悉数击毙,包括正往起举双手的。
    这个时候,也没有人想留活的。
    第八连和第六连在主峰会合。
    3 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597。9 高地表面阵地被全部夺回。

  政治指导员冯玉庆紧紧抱着黄继光的遗体,哭成了泪人。
  冲上阵地的官兵们围在黄继光的遗体旁脱下军帽。
  泪雨滂沱!
  他们发现,这个 20 岁的小战士是在负伤 7 处后完成这个英雄壮举的。他的前胸,是蜂
窝状的一片焦糊,后背脊被子弹打断,肉被带了出来,现出了一个海碗状的大窟窿。
    只有一根脊骨是完整的。
    一根不屈的脊梁。
    除了遗体,黄继光什么也没有留下。
    来自四川农村的他连张照片都没有,我们现在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看到的黄继光
画像,是根据英雄母亲邓芳芝老人描绘而由画家画出来的。就连他的名字是哪几个汉字,也
是经过多方考证才被确认的。
    1953 年 4 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追授这位青年英雄以“特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并追授特等战功。同年 6 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也发布政令,授予他“朝
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根据他的生前志愿,中国人民志愿军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英雄的家乡四
川省人民政府也作出决定,将英雄的故乡中江县石马乡命名为“继光乡”。
    这个普通一兵的名字很快就传遍了神州大地。
    直到现在,你随便问一个背着书包的红领巾,他都会一边撸着鼻涕一边稚声嫩气地告诉
你:
    “黄继光叔叔是舍身堵枪眼的志愿军英雄!”


    1954 年,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接见了参加第二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的邓芳芝老人,邓
芳芝紧握着人民领袖的手说:
    “继光是你培养的好战士。”
    “是你养育的好儿子!”毛泽东肃然回答这位英雄母亲:
    “也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


    几天后,张广生参谋长和冯玉庆指导员也分别在战斗中牺牲。
    他们和龙世昌一样,都没有留下遗体。
    这几个指挥员中,只有第一叁五团第六连连长万福来是站着走下阵地的。而且他也带着
战伤──一枚两寸来长的弹片嵌进了他的嘴,下阵地时满嘴是血,已经说不出话来了。
    后来,留下了一道露风露齿的豁口。
    直到今天,万福来老人还用这张露风露齿的豁嘴向人们叙说着那场悲壮的战斗,叙说着
自己那位忠勇的士兵,英雄的战友。
    直到今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第十五军第一叁五团第六连第六班还保留着老班长黄继
光的铺位──尽管他只当了不到半个小时的班长。
    第六班的战士们每天都轮流为他们的老班长细心地整理内务。
    就象他还活着一样。
    他确实活着!
    第一叁五团第六连每天点名的时候,第一个名字就是:
    “黄继光!”
    听到这个名字时,全连官兵脚跟“哗”的一靠,大声应答:
    “到!”
    就象滚过一阵雷。

    ──他们都是黄继光。


    在 1998 年长江抗洪期间,笔者从电视屏幕上看见他们出现在洪湖、九江的大堤上。
    那是一面旗帜:
    “黄继光生前所在连”
    在这面旗帜下嗷叫奔跑的,是一群满身泥水光着脊梁的男儿。
    ──他们都是黄继光。
    笔者当时非常骄傲地大声对周围的人断言:
    “洪湖、九江,从此无忧!”



上甘岭,血与火中几度沐浴


    然而,在 1952 年 10 月 19 日的上甘岭战区,这场战事并没有象我们在电影中看
到的那样,就在红旗插上山头的那时那刻胜利结束。
    敌人的劲头并没有被崔建功这拼尽全力的一巴掌煽将下来。
    他还是低估了范佛里特这个老行伍。
    20 日凌晨 5 时,第四十五师将 597。9 高地 12 个阵地悉数夺回不过一个多小时,30 架
B…29 轰炸机铺天盖地地扑向上甘岭前的这两个小山包,又是一次地毯式狂轰滥炸。
    紧接着就是 16 个炮兵营近 300 门大炮持续一个多小时的猛轰。
    这一次,冲上山头的部队连构筑工事的时间都没有争取到。
    美步兵第七师第十七团和韩军第十七团部队数百名士兵又向潮水一般地冲来,与第四十
五师守备分队来来回回地杀成一团。两个高地在累计打退“联合国军”40 多次冲锋后,因
伤亡过大,无法补充,开始失去后劲,渐成招架之势。
    战至黄昏,除 597。9 高地西北山梁的 4 个阵地外,其余阵地再次沦入“联合国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