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王之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不如,能活活羞死。孟轲先生在他的言论集《孟子》中,曾形容战国时代的特征:“争城之战,杀人盈城。争野之战,杀人盈野。”战国时代后期,秦王国在西方崛起,所向无敌。东方各国,除了不断割地赔款外,束手无策。
  楚怀王芈槐先生当楚王国第二十一任君王时,正是战国时代后期,战斗更惨烈,诡计更险恶,他的才能既不能应付复杂的国际关系,又无力改革已历时四百余年、早已暮气沉沉的楚王国内部根深蒂固的腐败政治,再加上他的贪心和
愚昧,使他扮演的不仅是一个悲剧角色,更是一个令人失望的悲剧角色。
  公元前四世纪是一个智慧世纪。在历时数千年严密的封建社会中,只有贵族才可以接受教育,也只有这些受过教育的贵族掌握政权。直到公元前四世纪,有两位小民,既十分贫穷,又没有一点权贵分子的血统。孤苦伶仃,像街头上
流浪的、随时都会被人踩死的丑小鸭。可是,他们刻苦地追求知识,最后突然间跟火箭一样,射入太空,发出五光十色的彩虹,引起千万人头落地,促使国际局势改变。这两位智慧之星,任何一位对中国历史稍有兴趣的人,都有深刻印
象。一位是周王国人苏秦先生,一位是魏王国人张仪先生。
  苏秦先生说服了东方的六个大国:燕、赵、韩、魏、齐、楚,组成南北防御联盟——当时称为“合纵”,共同对抗西方秦王国侵略。秦王国对这项南北防御联盟(合纵)的组成,反应强烈,既大怒而且大恐。如果苏秦先生的外交政策被东
方各国遵行不渝,秦王国的戏就没得唱的矣,不但没得唱的,如果南北防御联盟(合纵)固若金汤,秦王国简直还没得活的。所以,秦王国必须破坏这个联盟,它才能生存,才能继续像吃柿子一样,对东方诸国,捏一个下肚一个。
  张仪先生应运升空。这位魏王国人,却担任秦王国宰相的谋士,提出另一个更有号召力的构想:东西和解战线——当时称为“连横”。
  苏秦先生的道理很简单,国土终有割完之日,而秦王国的欲望则永远无穷,东方国家团结起来的力量,将超过秦王国力量的五倍,不要说防御对抗啦,一高兴或一不高兴,随时都可以把秦王国从地图上抹掉。针对苏秦先生千古不破
的真理,张仪先生有他的反击手段,他利用人性的弱点,使出狗抢骨头战术。呜呼,贵阁下不见乎,饥饿的野狗群攻击你时,看起来啥办法都不能把他们打散,可是,只要投过去一根骨头,野狗老爷立刻就阵营大乱,自己先撕咬成一团
。张仪先生先以“和解”作为政治号召,威胁说,你们如果要和平共存,避免毁灭性的现代化战争,绝不可以把秦王国当假想敌。然后,张仪先生再抛出一根骨头在列国之中,南北防御联盟终于瓦解。本篇的男主角芈槐先生,就是苏秦、张
仪二位先生两大策略下的牺牲品之一。
  苏秦先生和张仪先生支配世界的策略,虽然针锋相对,但他们却是同窗好友,而且有一段传奇的故事,活跃在历史书之上,使两千年之后的我们拜读时,仍怦然心动。尤其是小民出身,在楚王国受过无比屈辱的张仪先生,在得势后
,把贵为国王的芈槐先生,像玩弄猢狲一样,玩弄于股掌之上,尤令人叹为奇观。
远因——_一场冤狱
  有一位鬼谷子先生,是公元前四世纪隐名埋姓的文武奇才。跟他学军事的学生中,庞涓先生后来担任魏王国的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另一位孙膑先生则担任齐王国最高统帅部参谋总长(军师)。庞涓先生和孙膑先生二位是同学好友,
当庞涓先生已经大贵之后,孙膑先生才拜别师父,前往投奔。庞涓先生把他介绍给魏王国的国王,在几次表现中,孙膑先生的才能,深受魏王国国王的赏识,这使心胸狭小的庞涓先生妒火中烧。他想总有一天孙膑先生会把他的元帅挤掉
,于是,暗下毒手,飞起铁帽,砸到孙膑先生头上。该铁帽是传统铁帽——诬以谋反。结果判处刖刑,剜掉孙膑先生的两个膝盖骨。孙膑先生只好诈作疯狂,吃屎吃尿,语无伦次,每天在街头行乞。最后,他的祖国齐王国,秘密把他接回临
淄,担任参谋总长,两次大破魏王国的野战军,而且在最后一次军事行动中,把负义的庞涓先生乱箭射死。
  苏秦先生和张仪先生则跟鬼谷子学习政治,二人间的友情,跟庞涓先生跟孙膑先生当年的友情一样,而且发展演变,也几乎相同。苏秦先生靠他的谋略,身兼六国宰相,名震国际,炙手可热时,张仪先生潦倒异乡,霉运正在当头。
  呜呼,“赤贫”兼被指责“无行”,就必然地一定非干小偷不可,可见人是穷不得的也。但我佩服张仪先生,他被鞭打得“遍体俱伤,奄奄一息”,却仍拒绝招认。想当年,柏杨先生只不过被打断右膝,便哭爹叫娘,啥都招认啦。英雄好汉,
当推张公。不过,柏杨先生招认之后,用不着证据,只凭口供,就立即定罪。而张仪先生招认之后,却哪里交出和氏璧哉?是他想招认也无法招认也。咦,如果向柏杨先生要的也是和氏璧,纵是再打断了左膝,我恐怕也会“坚不吐实”兼“不
肯合作”,悲哉。
  张仪先生真是运气,贤妻还为他扶困养伤,柏老一入狱,柏杨夫人便“寒蝉曳声过别枝”矣。但代替贤妻进忠言的,则是朋友:“老头,你今日弄到这种地步,皆由写文太多所致。若安分打工,宁有此祸耶?”柏老不能伸出舌头教朋友瞧瞧
,只好找支圆珠笔亮亮相了。
张仪传奇遭遇
  战国时代的魏王国,位居中原,物产丰富,平民教育发达。国际上出类拔萃的人物,半数以上都是魏王国人。可是魏王国却把他们当成粪土,应验了《圣经?旧约》上的两句话:“先知在本乡都是被轻视的。”“他们抛弃掉的石头,当了
殿角的石头。”所以,张仪先生回到魏王国首都大梁(河南开封)之后,照例得不到魏政府那些颟顸官员的重视,他虽然用出浑身解数,想晋见惠王魏莹先生,结果不但见不到国王,连宰相也见不到。谁肯用一个在外国犯了盗窃罪,受刑
几死的无赖汉乎哉。张仪先生早已听说好友苏秦先生因倡导南北防御联盟跟秦王国对抗的大战略,在赵国(当时仍是封国)当了宰相。他想前往投奔,可是一方面自顾形惭,一方面也没有盘缠旅费,只好困在家里,唉声叹息,干瞪大眼

  然而,一个偶然机会,张仪先生遇到一位刚从赵国首都新郑(故郑国首府——河南新郑)来的商人贾舍人先生,二人一见如故,谈得颇为融洽。张仪先生向他打听苏秦先生的消息,当他确定苏秦先生果真是赵国宰相时,雄心再发。贾舍
人先生正好做完生意,要打道回家,竭力鼓励张仪先生同行,张仪先生决定一试。
  《东周列国志》曰:既至赵郊,贾舍人曰:“寒家在郊外,有事只得暂别。城内各门,俱有旅店,安歇远客,容卑人过几日相访。”张仪辞贾舍人下车,进城安歇。次日,修刺(名片)求谒苏秦,秦预诫门下人,不许为通。候至第五日
,方得投进名刺。秦辞以事冗,改日请会。仪复候数日,终不得见,怒欲去。地方店主人拘留之,曰:“子已投刺相府,未见发落,万一相国来召,何以应之?虽一年半载,亦不敢放去也。”张仪闷甚,访贾舍人何在,人亦无知者。胃口吊
足了之后,苏秦才见他,场面使人吐血。又过数日,复书刺往辞相府(老子不见你啦,要走!)。苏秦传命:“来日相见。”仪向店主人假借衣履停当(穷得连穿戴都没有像样的矣),次日,侵晨往候。苏秦预先排下威仪,阖其中门,命客从
耳门(旁侧小门)而入。张仪欲登阶,左右止之曰:“相国公谒未毕,客宜少待。”仪乃立于庑下,睨视堂前,官属拜谒者甚众。已而,禀事者又有多人。良久,日将昃,闻堂上呼曰:“客今何在?”左右曰:“相君召客。”仪整衣升阶,只望苏
秦降坐相迎,谁知秦安坐不动。仪忍气进揖,秦起立,微举手答之,曰:“余子(张仪别字)别来无恙?”仪怒气勃勃,竟不答言。左右禀进午餐,秦复曰:“公事匆冗,烦余子久待,恐饿馁,且草率一饭,饭后有言。”命左右设坐于堂下,秦自
饭于堂上,珍馐满案,仪前不过一肉一菜,粗粝之餐而已。张仪本待不吃,奈腹中饥甚,况店主人饭钱先已欠下许多,只指望今日见了苏秦,即便不肯荐用,也会有些金资赍发,不想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