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歉的是,俺老哥敝国王嬴驷先生,不巧正好这几天害了点小病,不能长途跋涉。本要改期,又怕失信,所以派我前来迎接你阁下前往咸阳相见。这些军队,只是为了保护你,就跟你在国内时的皇家侍卫一样。你可千万莫推辞呀。”事到如
今,想推辞也推辞不掉,如果推辞得掉,柏杨先生早推辞狱吏盛情,不去火烧岛啦。
最糟的还在后面,芈槐先生到了咸阳之后,嬴驷先生高坐金銮宝殿,文武百官和各国使节,分列两旁,却教芈槐先生像一个藩属一样,用觐谒主子的礼节参拜。芈槐先生气得发抖,曰:“嬴驷先生,我相信两国之间婚姻关系,更相信
秦王国的国际荣誉,所以,单身来和你见面。想不到你却假装生病,把我引诱到这里,又这么大模大样,连最低的礼貌都没有。请问,你用意何在?”嬴驷先生曰:“我的用意很简单,秦王国想要楚王国的黔中郡(湖南沅陵——辖土包括贵州及
湖南),只好委屈你御驾光临。贵阁下早上答应割让,晚上就送贵阁下返国。”芈槐先生曰:“你们如果想要黔中郡,也得在谈判中解决,怎么想到用这种下流手段?”嬴驷先生曰:“手段虽然下流,可是效果却是奇佳。试问老哥,如果不用这
种下流手段,光靠谈判,你肯白白失掉几百里疆土乎?”芈槐先生只好自认倒楣曰:“好吧,算你赢啦,我可以把黔中郡割给你。我愿跟你共同指天盟誓,请贵阁下派一个专使,跟我到楚王国接收,如何?”如何,当然不行,嬴驷先生曰:“盟
誓算屁,谁信那玩意儿?你回到楚王国之后,把尊脸一翻,地不割啦,专使也杀啦,我有啥办法?岂不跟你一样成了呆瓜?别耍花招,那一套连娃儿都唬不住。现在这么办,你先派人回到贵国,把黔中郡交割得清清楚楚,到时候,我会举办
一项盛大的宴会,为老哥饯行,那可比现在光彩多啦。”
一场对话,彻底暴露秦王国嬴家班的邪恶。以超级强国国王之尊,竟然像绑匪一样,干出绑票勾当。秦王国没有一个官员敢指责这种行为不当,提出异议,反而一窝蜂包围芈槐先生,劝他接受这项宽大条件。芈槐先生虽然一辈子窝
囊,但他却在这最后节骨眼上,坚决不屈,显示他高贵的一面。他回答得很干脆,曰:“姓嬴的,你不是一个国王,不过一个鼠辈。我就是死在这里,也不屈服你的威胁。你以为天下人全像你一样,都是贪生怕死的无耻之徒呀,现在就教
你瞧瞧有人跟你不同。”嬴驷先生下令把芈槐先生软禁在咸阳,他相信,芈槐先生受不了这种苦头,最后必然屈服。但是,这一次,嬴驷先生错估了他的对手。芈槐先生决定用自己的生命作武器,给嬴驷先生重重一击。
楚王国得到消息,宰相昭雎先生立刻反应,派人到齐王国把作为人质的太子芈横(楚顷襄王)先生,迎接回国,继承王位,然后通知秦王国:“感谢祖宗在天之灵,楚王国已有了新王。”这是表示楚王国决心牺牲肉票,连分文赎金都不
付。嬴驷先生霎时间发现,他丧尽天良、抛尽信义、千方百计的阴谋,全部落空。芈槐先生原是一只凤凰,现在却连乌鸦都不如,绑票案的唯一收获,不过召来全世界的鄙视和诅咒。嬴驷先生像一个输不起的赌徒一样,勒索不行,即行
抢夺,派出十万大军向楚王国攻击,一连占领沿边十五个城镇。
然而,嬴驷先生仍不放芈槐。被囚后的第三年(前297),芈槐先生乘着看守他的卫兵不备,悄悄溜出咸阳。嬴驷先生下令封锁秦楚两国边界,派大兵搜捕。可怜的老汉,他不敢南奔,转向北跑,盼望投奔赵王国,可是赵王国恐
惧秦王国报复,不敢收留。芈槐先生惶惶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再转向东,盼望投奔魏王国,而追兵已尾随而至,他阁下再度落到绑匪之手。芈槐先生怀着极大的愤怒,但他的日子已经过去,无可奈何,他开始大口吐血,而终
于躺床不起。
诗人之死
芈槐先生的年纪,史书上没有记载,他爹芈商(楚威王)先生在位十二年,加上芈槐先生在位三十一年,无论如何,他应该老啦。经过三年的囚犯生活和逃亡辛苦,既吐血卧病,便无痊愈希望。尤其在卧病之中,美丽的郑袖女士既
不在侧亲侍汤药,甜嘴巴的靳尚先生早逃回楚王国,也不在侧巴结奉承。芈槐先生举目凄凉,遂于卧病的次年(前296年),命丧黄泉,结束他悲剧的一生。
秦王国把他的棺柩归还楚王国,通往郢都沿途的楚王国小民,拜棺痛哭,自是一场感人情景。就故事本身而论,芈槐先生轻如鹅毛,死不瞑目。可是从历史观点来看,他的死已使秦王国付出代价。近程的,秦王国的卑劣狰狞面貌,
全部呈现。秦王国国格,嬴家班人格,全部扫地,激起东方诸国的醒悟,已经瓦解了的南北防御联盟(合纵)重新组织。秦王国惹上的,是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远程的,楚王国人民把秦王国恨入骨髓,兴起信念:“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而这在公元前世纪的末期,果然应验。
芈槐先生之死的副产品,是中国第一位大诗人屈原先生为中国留下最早的诗篇《楚辞》,并且为爱国而丧生。
芈横先生虽然继承了王位,但楚政府的成员不变,贪污领袖靳尚先生和少不更事的王弟芈兰先生,继续掌握权柄。《史记》曰:“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
其所谓忠者,不忠;其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靳尚)、令尹子兰(芈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呜呼,知人谈何容易
,楚王国的灾难在内部腐败,不在秦王国兵强马壮。屈原先生目睹残局,大家并没有从一连串失败中得到教训,反而沾沾自喜大祸没有落到自己头上。靳尚先生和芈兰先生权势已经茁壮,改革已不可能,但屈原先生盼望改革,他屡屡向
新王芈横先生进言,要求振作,为老王芈槐先生复仇。
任何人都赞成改革,都赞成重振纪纲,建立法律秩序,任用贤能。问题是,你要排除谁?一个由君王发动的改革,还往往失败,像十八世纪巴西帝国的皇帝,倒是最先觉悟的,可是,贵族和地主掀起政变,改成了共和。等而下之,由
官员发动的改革,更杀机重重,只会召来杀身之祸。何况屈原先生赤手空拳,凭的是一腔爱国热情,而他要求的却是要排除全国最有权势的靳尚和芈兰——芈横先生的王位甚至都靠他们的支持,结果当然在意料之中。
《东周列国志》曰:(芈兰)使靳尚言于顷襄王曰:“原自以同姓不得重用,心怀怨望,且每向人言大王忘秦仇为不孝,子兰等不主张伐秦为不忠。”顷襄王大怒,削屈原之职,放归田里。原有姊名,已远嫁,闻原被放,乃归家……见
原披发垢面,形容枯槁,行吟于江畔,乃喻之曰:“楚王不听子言,子之心已尽矣,忧思何益?幸有田亩,何不力耕自食,以终余年乎?”原重违姊意,乃秉耒而耕,里人哀原之忠者,皆为助力。月余,姊去。原叹曰:“楚事至此,吾不忍见宗
室之亡灭!”忽一日,晨起,抱石自投汨罗江(流经湖南汨罗、平江,注入洞庭湖)而死。其日乃五月五日。里人闻原自溺,争棹小舟,出江拯救,已无及矣。乃为角黍(粽子)投于江中以祭之,系以彩线,恐为蛟龙所攫食也。这就是五月
五日端午节吃粽子和龙舟竞渡的起源,为的是哀悼一位爱国诗人之死。最有趣的是,到了公元十一世纪八十年代,宋王朝政府,却追封屈原先生为公爵(清烈公),稍后,更追封他为王爵(忠烈王),距他投江之日,已一千四百年矣。
后人有《过忠烈王庙》诗曰:峨峨庙貌立江傍香火争趋忠烈王
佞骨不知何处朽龙舟岁岁吊沧浪屈原先生死于公元前三世纪初,七十年后,楚王国在最后一战中,被秦王国击溃国亡。屈原先生之死,并没有唤醒国魂
赵武灵王
时代,公元前四世纪七十年代至公元前三世纪初,王朝,赵王国第一任王,姓名赵雍,在位二十八年(前326—前299),遭遇被围沙丘宫?饿死。
一代人杰
在楚王国国王楚怀王芈槐先生翘辫子的翌年(前295),赵王国国王赵武灵王赵雍先生,被叛军围困在沙丘(河北平乡)的行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