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2月14日报载,国民党政府在日本的压力下,打算于16日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中共北平党组织决定在这一天举行更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反对“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
    12月16日清晨,北平各校学生从四面八方涌向天桥,在天桥举行了3万多人的市民大会。大会通过了组织民众,共同抗敌,誓死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等决议案。会后举行数万人的示威游行,国民党政府再次调动军警镇压,被大刀砍伤、刺伤及被棍棒打伤的有400多人,被捕30余人。
    北平爱国学生“一二·九”、“一二·一六”示威游行,立即得到全国各地的广泛响应,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的热潮。天津爱国学生12月18日举行示威游行,19日起实行罢课。上海爱国学生和文化、教育各界以及广大工人、群众,于12月24日举行全市示威游行。南京、杭州、武汉、广州、开封、济南、太原等城市,爱国学生纷纷举行示威游行、请愿和罢课,支持北平学生的爱国斗争。
    “一二·九”运动的消息,传到世界各地,海外侨胞深感振奋,立即向国内各校学生组织发出电函,赞扬学生的革命精神,誓为学生的后盾。
    “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号召下发生的,共产党给学生运动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毛泽东于1939年12月9日在延安纪念一二·九运动4周年大会上的讲演中指出:“毫无疑义。一二·九运动中共产党起了骨干的作用。没有共产党作骨干,一二·九运动是不可能发生的。
    首先是共产党的八一宣言给了青年学生一个明确的政治方针;
    其次是红军到了陕北,配合了北方的救亡运动;
    再次是共产党北方局和上海等地党组织的直接领导。
    这样,才使一二·九运动发生,并使之在全国各阶层开展起来,形成了全民族救亡运动的巨大政治力量。青年学生好比是一二·九运动的柴火,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用火一点。点火的人是谁呢?就是共产党。”'毛泽东:《一二·九运动的伟大意义》,1039年12月9日。'
    毛泽东还指出:一二·九运动,“轰动了全国。它配合着红军的北上抗日行动,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使抗日运动成为全国的运动,所以,一二·九运动是动员全民族抗战的运动,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毛泽东:《一二·九运动的伟大意义》,1939年12月9日。'
    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高涨
    在“一二·九”、“一二·一六”示威游行后,学生运动面临“向何处去”这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12月20日,中国共产党通过共青团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各校学生和各界同胞宣言》,号召青年学生“把反日救国运动扩大起来!到工人中去,到农民中去,到商民中去,到军队中去!唤起他们救国的觉悟,推动他们建立救国的组织。进一步建立各地各界救亡大会和全国救亡大会,实行全民抗日救国大联合,和实行全国各界同胞武装扩日的共同战斗!”'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9,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6年版,第597页。'
    《宣言》给学生运动指出了正确的发展方向;1935年12月26日,在北平成立了平津学生联合会。随后,平津学联组织了南下扩大宣传团,并组成以彭涛为党团书记的扩大宣传团党团,领导全团的工作。扩大宣传团下设4个团,共约500人。1936年1月初,4个团的学生出发,他们冒着刺骨的严寒,沿途每到一处,都召开大会进行演讲,张贴和散发传单,唱救亡歌曲,演出《打回老家去》等抗日救亡戏剧,对当地农民和中小学师生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并帮助他们组织抗日救国会等叉国团体。
    宣传团员们在斗争中深感团结起来的必要,要求建立一个永久性的战斗团体,并提出组织“民族解放先锋队”。
    1936年2月1日,民族解放先锋队在北平师范大学举行成立大会,通过了“成立宣言”。民先队在救亡运动中迅速发展,到当年暑假,北平民先队员已发展到1200多人。后来,全国各地有30多个城市建立了民先队;在法国巴黎、日本东京以及缅甸等地也有了民先队组织。1937年2月6日,在中共中央北方局领导下,召开了民先队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了全国总队部,由李昌任总队长。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是抗日救国的先进青年的群众性组织,它在抗日救亡运动中产生,肩负着民族解放的使命,在抗日救国的旗帜下,团结了广大的爱国青年,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它实际上已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抗日爱国青年的纽带。从此以后,大批革命学生不断地深入农村,参加各种抗日斗争,团结、影响和教育广大爱国青年参加抗日救亡,走上知识分子与广大工农相结合的正确道路。
    在平津学生组织南下扩大宣传团深入农村进行抗日救亡宣传的前后,上海、济南、杭州、武汉等地的学生也组织了宣传团,深入农村扩大宣传。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引起了反动当局的惊恐,国民党政府于1936年2月20日颁布了《维持治安紧急办法》,竭力镇压爱国学生的救亡运动。随之,各地爱国学生遭到了残酷打击和迫害,救亡运动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之下进入低潮。
    在学生运动处于严重困难的时刻,中共中央北方局加强了对救亡运动的领导,于4月间派林枫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李葆华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
    北平市委先后建立了工委、农委、文委、学委和5个区委。1936年五六月间,对党员和民先队骨干分子进行了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教育,加强了对区委和各党支部的领导,多数大学和部分中学建立了党支部,学生党员发展到4百多人。
    在“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的推动下,参加抗日救亡的各界各派的联合,迅速向全国规模发展。继1936年1月华北学生联合会、上海各界救国会成立后,各地先后成立了各界救国会。l月29日,西北工农商学兵抗日救国代表大会在瓦窑堡召开,到会苏区和白区代表共140余人,决定在西北各省开展广大的抗日数国运动,普遍组织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5月31日至6月1日,在上海召开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主要领导人有:宋庆龄、何香凝、马相伯、沈钧儒、沙千里等全国知名人士。大会通过《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宣言》、《抗日救国初步政治纲领》等文件,作为各党各派共同抗日的基本纲领草案。大会选举宋庆龄、何香凝、马相伯、邹韬奋、胡愈之等40人为执行委员,沈钧儒、章乃器等14人为常务委员。救国会是以爱国知识分子和共产党员力骨干,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的、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抗日救国阵线组织。
    1936年7月15日,沈钧儒、章乃器、陶行知、邹韬奋联名发表了《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要求国民党联合红军共同抗日,指出先安内后攘外的方针对敌人有利,表示坚决站在救亡阵线的立场,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而奋斗。他们的主张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1936年8月,南京各界救国会成立,简称“南救”。接着,在香港成立救国会华南区总部,简称“南总”。某他各地,包括海外华侨,也纷纷建立救国会。随着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和抗日救亡团体的成立,救亡刊物大批涌现。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救亡刊物达千余种。邹韬奋主编的《大众生活》,每期发售达15万份以上。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使国民党当局十分恐惧,遂于11月23日凌晨逮捕了全国救国会领袖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王造时等7人,史称“七君子事件”。这一事件震动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纷纷向国民党政府提出抗议,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营救运动。6月下旬,宋庆龄、何香凝以及胡愈之等16人,发起“救国入狱运动”,并发表宣言。提出如爱国有罪,愿与沈钧儒等同受处罚;如爱国无罪,则与他们同享自由。7月5日,宋庆龄等亲往苏州,到关押“七君子”的江苏高等法院看守所请求入狱。
    由于沈钧儒等7人的坚决斗争和全国人民的声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政府被迫于7月31日释放了“七君子”。
    在推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中,文化界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