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月10日晨,第29军主力先后到达滦阳城(今迁西西北)。此时,防守喜峰口的万福麟部正在日军混成第14旅主力压迫下后撤。第29军立即接防喜峰口,并阻击进犯的日军。10至11日,第29军与进攻喜峰口两侧阵地的日军展开肉搏战,几处高地,失而复得,来回拉锯,争夺激烈。由于该军士兵手持大刀与日军短兵相接,胶着成一团,使日军的飞机、人炮无法发挥作用。双方伤亡惨重。日军混成第14旅首次遇到劲敌,遂以一部确保喜峰口,主力则集中在长城北侧待机。
    11日夜间,第29军决定乘日军疲惫之际,采取迂回夜袭战术打击敌人。
    于是,令赵登禹旅长(带伤)率两个团为一路,从左翼出潘家口,绕至敌右侧背,攻击喜峰口西侧高地之日军;令佟泽光旅长率另外两个团为另一路,从右翼经钦门关出董家口,绕攻敌左侧背,攻击喜峰口东侧高地之日军;令王治邦旅长担任正面防御,待左右两路打响后,即从正面出击。当夜,赵旅官兵身背大刀,在夜暗中踏雪前进。
    12日拂晓,分别抵达北山土、三家子日军骑兵阵地和蔡家峪、白台子炮兵阵地。官兵们趁日军熟睡之机,手持大刀猛砍、猛杀,并将日军阵地的火饱和辎重、粮秣,炸毁、烧尽。驻老婆山日军闻讯后,立即赶来救援。于是双方在夜暗中混战。这时,从右翼出击的佟泽光旅赶来增援;担任正面策应任务的王治邦旅也开始猛攻喜峰口东北高地。在赵、佟二旅合击下,终于将日军击退。夜袭部队由原路胜利返回。此战毙伤日军六七百人,打死日军植田支队长,破坏野炮18门;29军亦伤亡副团长以下军官14人。日军受到这次打击后,暂时停止了对喜峰口附近的攻击。此后,除增调鲶江、嵯峨两支部队于18日黄昏攻击并占领潘家口外,主要是把守潘家口、喜峰口、铁门关、董家口等关口,与第29军对峙。
    日军在喜峰口受挫后,急调第8师步兵第4旅和骑兵第3旅各一部,在部分伪军协同下,向罗文峪发动进攻,企图威胁第29军喜峰口阵地的左后方。防守该处的是第29军暂编第2师刘汝明部。3月16日拂晓,日军企图夺取罗文峪之三岔口高地,守军以一个团跑步绕出黄崖口,截击敌人,将其击退。
    17日8时,日军在飞机和炮兵支援下,大举进攻罗文峪、山渣峪和沙宝峪。守军诱敌迫近,肉搏冲锋,战斗竟日,日军向鹰手营子退去。18日晨,日军再次猛攻上述阵地。守军依托城墙、碉楼,顽强抵抗。日军在猛烈炮火支援下,反复向守军冲击,战士们待日军接近时,抽出大刀,跃出阵地与敌肉搏,战至傍晚,将其击退。是夜,守军以一个团由沙室峪绕攻日军侧背;另一个团由左翼绕攻其后;正面守军也全线出击。战至天明,日军撤至梅花峪、古山子一带。至此,罗文峪北5公里内,已无敌踪。
    喜峰口、罗文峪战斗,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振奋了全国的人心”,“大刀队的威名几乎把现代化的精良火器都掩盖了”。'《文史资料选辑》第14辑,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8页。' 日本报纸也评论说,日军这次失败丧尽了“皇军名誉”。'南京国民政府档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资料。'
    古北口附近的战斗
    古北口是由承德到北平最近的关口,为平北之门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1933年3月4日,日军占领承德后,即以第8师主力向占北口方向追击。
    东北军王以哲部第107师,在古北口外的老虎山和黄土梁一带,与追击日军激战两昼夜后于3月9日撤至关内。王以哲急调第112师沿长城以北布防,并准备与中央军第17军共同防御占北口。此时尾追第107师的日军已进抵长城附近。第17军第25师关麟征部于3月10日4时抵达古北口。王以哲即令第112师防守占北口长城第1线;令第25师占领古北口南城东西两侧高地,并向前延伸,是为第2道防线。第25师受领任务后,即以第73旅占领古北口南城东西两侧高地及龙儿峪阵地,并加紧构筑工事。
    10日15时,第25师刚部署完毕,日军第8师一部即在炮火掩护下,作宽正面的试探性进攻,数小时后退回原线。第25师连夜调整部署,令第73旅加强龙儿峪之线,令第75旅(欠一个团)集结于古北口东北地域,准备迎击日军的大规模进攻。
    l1日拂晓,日军第8师主力,在炮兵火力掩护下,开始向守军发起进攻。
    防守古北口正面的第112师未尽力抵抗即放弃了第1线阵地,日军迅速占领古北关口,并乘胜向守军第25师右翼龙几峪阵地包围攻击。驻守该地的第 73旅伤亡严重,联络中断。师长关鳞征指挥第75旅主力驰援该团,将敌击退,并恢复了联系。
    12日晨5时许,日军在飞机和火炮支援下,对守军阵地再次发起攻击。主力指向龙儿峪阵地,并以大部兵力向右翼延伸包围,战况更为激烈。战至15时,守军大部不支,被迫后撤。12日夜,撤下的第25师部队重新整理后,在南天门及其左右占领阵地。13日,第17军令第25师撤至密云整补,其防务由第2师接替。日军占领古北口后,未再进行追击。
    长城抗战第一阶段20多天的作战,不仅给目空一切的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而且鼓舞了中国的士气、民心。但由于此时蒋介石国民党的总方针是“攘外必先安内”,“剿共”重于抗日。他们把长城抗战不过只是当作应付舆论,争取和谈妥协的权宜之计。到3月底,不仅未采取发展胜利的措施,相反,经蒋汪南京会商后,开始筹划对日谈判,导致长城战局向不利方面转化。
    (二)长城东段南侧的作战
    1933年3月底至5月初为战役第2阶段。日军进攻长城受阻后,改取侧后包抄战术。在长城东段南侧的滦东和南天门交替发动进攻,威胁中国守军的侧背。同时,配合板垣征四郎在平津地区的策反工作。
    3月27日,日本关东军发布第491号命令,决定“军主力重新转向积极作战”,越过长城线,向滦东地区进攻 '〔日〕参谋部:《满洲事变作战经过概要》第2卷,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93页。'。
    其部署:
    令第6师主力向冷口附近守军第32军商震部进攻;
    令独立守备队之岩田支队进攻石门寨附近之第57军何柱国部;
    令混成第33旅向界岭口第53军杨正治部攻击;
    令第8师一部佯攻古北口和喜峰口;
    令关东军飞行队协助上述作战。
    3月31日晨4时,日军砂田部队和岩田支队在伪靖安军的配合下,由九门口、义院口向石门寨进犯。4月1日,日军占领石门寨。守军何柱国部退守海阳、秦皇岛。4月6日,何应钦调第67军王以哲部由平北东进,支援滦东国民党军作战。4月9日,日军第6师主力在混成第14、第33旅各一部配合下,连续猛攻冷口。
    至11日,商震部防线被突破,全军退至滦河右岸,日军占领建昌营和迁安。
    由于冷口失陷,冷口两侧的中国守军腹背受到威胁,被迫后撤。4月11日~14日,在日军分路猛烈进攻下,驻守界岭口之第53军杨正治部和驻守喜峰口的宋哲元部,以及何柱国部和王以哲部,均先后奉命向滦西撤退。日军跟踪追击,至17日,全部占领了滦东地区。
    日军越过长城,占领滦东,威胁开滦煤矿,英国曾向日本提出警告。日本天皇唯恐越过长城线引起国际纠纷,于4月19日责成参谋副总长真崎甚三郎令关东军撤出滦东。4月20日,关东军密令第6师于21日前逐次从滦东撤回长城线,但仍“要保持威胁华北反抗势力的态势”。'〔日〕参谋部:《满洲事变作战经过概要》第2卷,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99页。'
    日军入侵滦东的目的除了迂回中国守军侧背,突破长城线外,就是策应华北的“谋略”工作。
    早在关东军开始进攻热河时,沈阳特务机关长板垣征四郎即奉东京参谋部密令,担任华北策动国民党政府内变的工作。板垣奉命到天津后,立即组织了特务机关,直接受东京参谋部指挥。在热河、长城抗战期间,板垣曾先后策动段棋瑞、吴佩孚和孙传芳等老军阀,都未得手。最后才选定了早年任过湖南督军的张敬尧以及郝鹏举、石友三等人。张特别受到板垣的赏识,并得到银元30万。
    4月18日,板垣密电关东军称:张敬尧准备4月21日在北平起事,请关东军加紧向南进攻,以策应张之内变。就在日本军方大喊大叫从滦东撤军表示不再越过长城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