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装备训练30个师与收复缅甸的计划,得到蒋的赞同。
    7月18日,史迪威正式向蒋介石提出“反攻缅甸计划”,其要点是:由英国出兵3师、美国出兵1师、中国出兵2师,由印度阿萨姆渡亲敦江人缅,向曼德勒出击:另由中国出兵20师由滇西出击腊戍,与由印入缅之上述中英美联军在曼德勒会师,挥师南下仰光:陆上部队开始进攻后,英海空军应进攻安达曼群岛并在仰光登陆。7月29日,史迪威进一步提出“西南太平洋攻击日军计划”,内容是:在云南完成30个师的装备训练后,于1942年11月15日至1943年4月间分5路攻击日军:由英军3个师、美军1个师、中国军队2个师从印度阿萨姆分经加里瓦、达木、霍马林进攻曼德勒,同时由滇西出动中国军队12个师进攻腊戍、八奠,与由印人缅的中英美联军在曼德勒会师,然后成扇形展开南取缅甸南部,此时英军空降及两栖部队应夺取仰光,再集结以上各军全力向东夺取泰国和越南,达到沿海。与此同时,滇越边境的中国军队9个师应即进占河内、海防,尔后再夺取香港、广州、海南岛或最终在该地发动进攻。另由美军分两路向新几内亚、帝汶、新不列颠岛以及西南太平洋其他岛屿进攻,阻断日军增援,摧毁台湾、菲律宾日海军战斗力。
    10月15日,史迪威再去印度和韦维尔商讨收复缅甸计划。韦维尔表示:英国海空军能否南调以及能否控制孟加拉湾的海权空权都不可知,实在难谈收复仰光之事。他主张:先收复上缅甸,再沿亲敦江东进,然后再谋收复全缅甸。他还拒绝中国在印度的军队经达木和加里瓦向缅甸推进,只同意将缅甸北部的胡康河谷规定给中国驻印军。经协商,双方同意:“史迪威的使命在于占领密支那——八莫,以便使用密支那机场,并与从云南进军的中国军队取得联络。”'〔美〕查尔斯·F·罗马纳斯:《史迪威在华使命》,华盛顿1953年版,第229页。'
    11月3日,吏迪威再次返回重庆面见蒋介石汇报在印商谈结果:
    (1)收复缅甸之开始日期,定在1943年3月1日左右;
    (2)使用兵力,英军1师、印缅军6师,共7师;
    (3)中国军队若干师,自云南出击腊戍,夺取曼德勒,经雷列姆攻占垒固;
    (4)在印之中国军队,以利多为根据地,经胡康河谷与孟拱,夺取密支那,与英军在杰沙会师。
    此外,利多方面须建筑道路、储备粮食、弹药。蒋介石表示中国由云南方面参加此役者可有15师,皆可于1943年2月底前布置妥贴,准备行动。蒋介石还告诫史迪威:“余意此次缅甸战役之中心问题,实在英方是否能拨调足量海空两军力量,俾得夺取孟加拉湾及缅甸全境海陆双方之制海权与制空权,并阻止敌人由马来亚新加坡等处增派援军由仰光入缅接济。倘英方能为之,则缅甸战役甚简单,胜利自可操券,倘英方不能为,则失败亦可预卜。惟此次不反攻则已,一旦反攻,非胜不可,绝不能再受第二次之挫败。”'秦孝仪,《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2编,《作战经过》(3)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版,第355页。'
    中国对于史迪威与韦维尔商定的反攻缅甸方案,虽然是有条件赞同,但其准备却不遗余力。驻印军两师(新编第22师、新编第38师)在印度兰伽加紧训练,准备反攻。国内预定各参战部队,也纷向滇西方向秘密集结,进行部署。史迪威亦于12月2日致电马歇尔,请美国履行援华诺言,速调驱逐机两队、中型轰炸机一队来华,并将中印空运量由每月3500吨增为1万吨。
    经过中、英、美三国的磋商,三方同意在1943年春季发动代号为“安纳吉姆”的作战行动,进攻缅甸。这一行动的目标是从印度阿萨姆的利多打出一条通道,同滇缅公路连接起来,以打通进入中国的补给线。整个反攻缅甸的攻势由中国军队负责的从印度的利多和中国云南进攻缅甸北部的攻势,以及由英军负责的从西部进攻夺取缅甸的实兑(阿恰布、若开)再进军亲敦江的攻势组成。两栖作战行动则未予明确,也未完全否定。上述协议,使收复缅甸的目标变为只是收复缅北。尽管如此,韦维尔仍于12月7日突然通知史迪威“取消缅北作战”,英军将只用3个师攻占实兑和在亲敦江组成一条防线以保卫印度,对反攻缅甸则不愿作任何承诺。
    与此同时,马歇尔则给史迪威增拨6。3万吨物资和派遣6000人从事筑路等任务的勤务部队,以示对缅北攻势的支持。
    (二)卡萨布兰卡会议与收复缅甸计划
    1943年1月14日至23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及美、英军首脑在北非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举行会议。由于战胜德、意法西斯已大有希望,英美双方遂将亚洲太平洋的对日作战列入重要议程,而反攻缅甸乃被列为对日作战的主题之一。但是,讨论亚洲对日战略的卡萨布兰卡会议竟没有邀请中国参加。会上,美国陆海军负责人马歇尔和欧内斯特·金上将坚持主张在11月开始实行强大的缅甸攻势。他们认为:“由英国在缅甸南部和中国在北部的联合进攻将牵制南太平洋的日军调往缅甸”,“这可以防止太平洋的一场灾难,否则就会断送欧洲第一的战略。缅甸攻势还能打通进入中国的陆上通道,以便集结空军部队打击日本。”'〔美〕罗伯特·达莱克:《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1932~1945)下册,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550页。'
    美国军事首脑决心要让英国承诺在1943年秋季发动缅甸战役。因为此时太平洋上的美军正在瓜达尔卡纳尔岛和新几内亚的丛林中与日军进行旷日持久而代价高昂的争夺战,这使他们认为,经过从澳大利亚向北伸展的一系列岛屿来进攻日本,远比从以中国为基地攻击日本困难,击败日本的唯一经济的办法就是动员中国巨大的人力资源来对付日本。正如马歇尔所说:“美国‘吃不消再来一次巴丹战役’。如果使日军在中国处于被动,我们就可以减少在太平洋的危险,发动对德作战。”'〔美〕巴巴拉·塔奇曼:《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下册,商务印书馆,198冬年版,第509页。'
    但罗斯福决定优先考虑从中国发动空中打击,然后才是缅甸攻势。
    英国方面仍对这样一次战役的消耗补给和所能收到的效果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无法提供在缅甸南部进行两栖攻击的舰艇,而且怀疑盟军在北部能否克服补给和医疗保障的能力。他们还担心这样的一场战役可能成为一次全面规模的作战,从而要抽调和分散其他战场的供给。
    在美国方面的强烈要求和答应从太平洋的美国供应机构提供登陆舰艇的情况下,美、英最后达成了关于“安纳吉姆”作战计划的决定:
    (1)备攻日期,暂以1943年11月15日左右为目标。
    (2)反攻日期,俟1943年夏间决定。
    卡萨市兰卡会议一结束,罗斯福和丘吉尔立即派遣由美国陆军航空司令阿诺德上将、美国空军补给司令萨默维尔中将和英国联合参谋代表团团长迪尔爵士组成的特别代表团火速飞赴中国,向蒋介石通报会议情况,并谋求蒋介石对会议决定的对缅甸和中国作战计划的支持。
    阿诺德等在途经印度时,与韦维尔、史迪威等就缅甸作战计划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决定:预定作战时间为1943年11月至1944年5月,陆军以占领曼德勒为目标,云南远征军11师,向腊戍前进,驻印华军两师,向利多前进;加里瓦的印度军3师向英帕尔沿亲敦江前进,海军封锁仰光。
    2月5日,阿诺德等飞抵重庆向蒋介石报告,蒋介石同意英、美的方案。
    2月9日,中、美、英三国最高幕僚人员在印度的加尔各答开会,宋子文和何应钦代表中国参加,美国参加的人员有阿诺德、萨默维尔和史迪威;英国参加的人员是韦维尔和迪尔。何应钦在会上首先说明,反攻缅甸,中国将使用10个师主力从滇西向密支那、八莫进攻;中国驻印军从胡康河谷向密支那攻击,如果胜利,就向曼德勒前进;本年10月底可以出战。韦维尔报告说:英国将使用9个师的兵力,两师为英军,其余为英印混合部队,其中3师从亲敦江进入曼德勒与中国军队会师,5师进攻下缅甸,1师为预备队。但是,1943年3月,英军在实兑地区惨遭失败,英国方面借此反对按计划实施“安纳吉姆”作战行动。罗斯福也赞同英国的意见。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