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敌人据点孤立。
    于是苏中全区对日伪展开了夏秋季攻势作战。通过这次攻势作战,苏中全区局面进一步好转,最困难的第4军分区也基本恢复了在“清乡”中被侵占的地区,取得了反“清乡”斗争的最后胜利。
    11月,苏中区党委、行署、军区决定调整行政区划、军分区,在江北撤销第2地委、专员公署、军分区;在江南以原丹北中心县委为基础新建第5地委;以澄锡虞中心县委、苏常太中心县委合并成立第6地委,同时相应成立第5、第6专员公署、军分区。'中共江苏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苏中史编写组:《苏中杭日斗争》,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80、181页。'
    苏北军区
    1944年1~3月,苏北军区淮海军分区(第3师第10旅兼)发动春季攻势,攻克日伪据点30余处。
    4月19日,苏北军区集中淮海军分区(第10旅)主力和第7旅一部,发起高(沟)杨(口)战役。高沟、杨口是灌云、新安镇之敌伸向西南的主要据点,高沟位于新安镇西南20公里处,杨口在高沟西北5公里处。这里由伪军2000余人固守,控制盐河、前后六塘河,割裂了淮海军分区与盐阜军分区的联系。苏中军区采取各个歼敌的战法,经16天血战,终于于4月25日、5月4日先后攻克高沟、杨口坚固据点,附近10余处伪据点亦被攻克。是役,共歼敌2000余人,收复了六塘河两岸地区,使淮海、盐阜两区完全连成一片,改善了苏北抗日斗争局面。
    5月,苏北军区攻克灌河口淮盐重地陈家港,缴获食盐40万吨。日伪遭严重损失后企图报复,6月上旬日伪军4000余人、飞机12架、汽艇多艘分途向淮海、盐阜区进犯,旋即被分路击溃。7月苏北军区攻克沿海交通要镇大兴镇。9月,宿迁日军一部88人、地方反动武装90余人,南下到泗阳县城西北20公里处、运河南岸的林公渡村建立据点。淮海军区当即集中主力第 1、第2、第4支队于9月7日晚发起攻击,经一夜激战,拂晓前拔除林公渡据点,击毙日军连长全并以下66人,俘日军5人,毙伤俘伪军90余人,粉碎了日伪军确保运河交通联系、隔断新四军苏北、淮北两区联系的企图。同月,盐阜军分区主力攻克沿海通洋港等据点7处。10月又攻克沿海棉花出口重镇合德镇。
    淮北军区1944年3月中旬,日伪对淮北军区之淮(阴)泗(县)地区进行了3天“扫荡”。3月27日,日伪军2000余人“扫荡”泗阳,遭新四军沿途袭击后,于30日窜回洋河据点。为配合反“扫荡”,淮北军区其他各部从3月16日起,发起攻势作战,持续50天,至5月5日,共拔除据点46处,破坏并控制宿(县)灵(壁)公路之大店集至灵壁段及泗(县)宿(迁)公路,使泗县、灵壁外围除前后张楼等据点外,其余全被扫清;邳(县)睢(宁)铜(山)区除运河沿线、陇海铁路、海郑公路及睢宁城北之魏集、车甸外,己无敌踪。
    从6月上旬起,淮北军区部队再次发起攻势,先后拔除张楼外围朱场、三周家等据点,7月5日起,强攻前后张楼,至11日将其攻克,使泗县北部地区获得解放。
    淮南军区淮南军区津浦路东军分区之盱嘉支队于1944年1月24日夜(农历腊月29日,除夕夜)袭入盱眙县城,一举歼灭了伪县政府、伪警察局,消灭伪保安队一部,共歼敌200余人,缴枪120支,自己未伤一兵一卒。2月,浦六工委武工队夜袭六合县瓜埠镇伪区公所及伪军,歼俘伪区长以下200余人。
    12月22日,来六支队在六合县城北之羊山头,伏击伪首都第3师1个营及随行日军小分队,毙伤日伪军120余人,俘伪营长以下200余人,受到新四军军部通令嘉奖。
    在津浦路西地区,5月,日伪军3000余人,分三路合击中心区藕塘镇。
    新四军第2师采取敌进我进的战法,攻克敌后方凤阳县殷家涧等日伪据点,攻进了定远县城。日伪军遭内外线的沉重打击,被迫撤退。11月9日,日伪军六七千人再次向路西抗日根据地中心区进行“扫荡”,在师长谭震林亲自指挥下,新四军第2师积极作战,迫使日伪军于11月16日撤退。
    鄂豫边区
    1944年,驻武汉地区的日军第11集团军在四五月份曾以一部北上配合华北日军打通平汉线,5月以后,其主力参加湘桂会战,原有兵力除第39师、独立混成第17旅外,全部调走,武汉地区由新建立的第34集团军警备。
    1943年冬季起,新四军第5师一面整训部队,一面以部分主力配合地方武装开展反“扫荡”反“清乡”。陂孝县陂四区的武工队在反“清乡”中,积极打击零散敌人,破坏公路,收割电话线,一直活动到日伪占据的黄陂县城边,使敌不敢出城门。1944年2月、5月,第5师击退了国民党顽军及鄂东土顽武装对大悟山的数次进攻,但付出了很大代价。
    1944年下半年,边区部队加强了对敌斗争。第3军分区于8月围攻日伪军新设立的监利县汪家桥据点,迫其逃走,9月5日在沔阳之管家棚进攻伪定国军残部,俘其副军长汪步青、参谋长张维蕃等20余人,并于同月在潜(江)沔(阳)边歼灭伪军刘明辉部。同时,群众性对敌斗争日益活动。从1944年8至12月,仅接敌区地方武装先后对日伪作战即达70余次。
    1944年10月,为适应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即将南下挺进湖南的新形势,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成立湘鄂豫皖军区(后来通称鄂豫皖湘赣军区),由新四军第5师领导机关兼军区领导机关。
    皖江军区(新四军第7师)、浙东地区的部队,在1944年,也对日伪军进行了积极的作战。
    1944年,华中敌后军民,积极开展攻势作战,共歼敌5万余人,解放国土7400余平方公里,人口160余万,制止了日伪军对解放区的进攻,沟通了津浦路东各根据地的联系,各地斗争局面得到进一步改善。
    第六编 走向胜利(1943。7~1945。9)
    第三十三章 敌后战场的局部反攻
     第三节 向河南、湘粤边、苏浙皖边敌后进军
    一、发展河南
    1944年4月18日,侵华日军开始实施打通大陆交通线作战的第一步——平汉作战,于5月9日打通了平汉铁路,5月25日攻占河南省政府、第1战区司令长官部驻地洛阳,河南大片国土沦入敌手。 5月27日,日军第11集团军向湖南发动大规模进攻,战事重心南移。
    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加紧了开辟河南敌后战场的部署和准备。6月23日,刘少奇、陈毅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致电张云逸、饶漱石、李先念、郑位三,指出:“目前敌全盘战局重心在攻略粤汉路,长沙陷落,衡州亦将不守,敌由广韶向北进行夹击,亦计日可待。因此我5师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益形提高,5师今后发展方向应该确定向河南发展,完成绾毂中原的战略任务”。由于新四军第5师提出本师有相当的困难,没有多少力量发展河南,只拟以巩固现有根据地为主,中央同意了第5师的请求,于是部署由太行、太岳、水东八路军及新四军第4师为主发展河南,第5师配合行动。7月25日,中共中央就进军河南的政策发出指示,指出:此次向河南发展与以前发展华北和华中的情况均有不同,情况更复杂,我军政策应照顾敌伪友我诸方面,更灵活地去适应具体情况,成功关键取决于此。为此,应该注意:
    1、我军要善于插入敌顽之间的空隙地区,在敌伪区建立抗战秩序。
    2、对当地不反我的地方自卫武装,应建立同情友善的外围关系,长期帮助耐心争取使其自觉自愿走我军的道路;对遭人民反对的土匪武装,如争取无效,应坚决解决之,但对俘获者不问首从一律宽大处理。
    3、迅速发动群众抗日运动和减租减息运动,严禁各部队往来重复向当地人民摊派粮草。以三大纪律做得好和筹粮有秩序作为我军与河南人民的最初见面礼,使痛苦最深的群众感到有了好日子,人人都有来苏之庆。'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289~292页。'
    1944年7、8、9月,新四军第5师、第4师,八路军太行军区各一部先后向河南推进。12月18日,中共中央致电邓小平、滕代远,指出:由于国民党专制独裁,腐败无能,半年来丧师失地,中华民族独立自由与最后解放事业,将完全依靠我党我军与全国人民自己担负起来,我们必须了解上述责任之重大,才会了解此次深入河南不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