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8月17日,中国军队再次向虹口、杨树浦方面之敌反击。第87师攻占了日海军俱乐部,并击退敌多次反扑。第88师在八字桥、法学院、虹口公园等处与敌反复争夺。8月19日,中国军队又一次发起攻势,以从西安到达的宋希濂所属第36师加入战斗,与第88师、第87师一起,经一昼夜激战,突破日军阵地全纵深,攻入汇山码头。日军凭借坚固工事顽抗侍援,中国军队进展困难。第36师第215团第2营300余名官兵攻入华德路十字街口,突入巷内与敌展开白刃格斗,不料被日军以坦克阻塞路口,遭到火力袭击,全部壮烈牺牲。
    在此期间,中国空军亦与日本航空队展开激战,并积极攻击进犯的日本陆军和舰艇。8月14日,日本飞机分批袭击中国杭州及广德机场,中国空军第4大队由笕桥机场紧急升空作战,由大队长高志航率队长郑少愚、李桂丹两机群共27架战斗机、分途拦击,击落日轰炸机3架,首创空战胜利的纪录。
    8月15日,日本鹿屋及木更津等海军航空队,以轰炸机60余架,分别袭击中国杭州、嘉兴、曹娥、南京等机场。中国空军第9大队于曹娥上空,击落日军飞机4架,第4大队于杭州上空击落日军飞机16架,并协同第3、第5大队及航校暂编部队,于南京上空共同击落日军飞机14架。至16日,日本航空队又以轰炸机20余架分别袭击各地,又被击落8架。经3日激战,共击落日机45架,给日本鹿屋、木更津航空队以歼灭性打击。
    8月17日,中国空军第4、第2、第7大队出动飞机44架,由副大队长孙桐岗及队长刘粹刚、董明德、杨鸿鼎等率领,分批前往轰炸虹口日军阵地,予以重创,并击落日机2架。日军高射炮火猛烈回击,中国空军队员阎海文座机被敌高射炮弹击中跳伞降落敌阵地,举枪击毙包围之敌数名后,以最后一弹自牧,壮烈殉国。
    8月19日,中国空军为打击长江口外活动之日本舰艇,由第4、第2大队出动飞机20架,轰炸白龙港水域日舰,队员沈崇海驾机向日舰俯冲,炸沉日巡洋舰一艘后壮烈牺牲。
    (二)淞沪地区防御作战
    日本编组上海派遣军后,日军参谋部制定该军的作战方针是:以精锐的兵团在浏河镇方面登陆,以主力在吴淞方面登陆,占领上海及其北面的重要地带。8月18~20日,日军第3、第11师先后由日本出发,至22日到达上海以东120公里的海域,换乘小舰艇准备登陆。第3战区鉴于敌登陆威胁增大,遂以第9集团军专负上海市区之作战,以新编成的第15集团军(总司令陈诚)负责吴凇镇以下沿江防线的作战。
    8月23日晨,日军上海派遣军第3、第11师在优势火力掩护下,于川沙河口、狮子林、吴淞一带强行登陆。中国守军与之展开激战,未能阻止日军进展。日军后续部队陆续上岸,即向吴淞、主山、罗店、浏河之线发起进攻。
    第9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立即抽调部队支援江防军作战,以第87师一个旅增援吴淞,以第98师、第11师向主山、罗店、刘行疾进,阻止上陆之敌。当日17时,第11师在敌机不断的轰炸下进至罗店附近,向敌展开攻击,毙伤其一部,收夏罗店。此役影响重大,它不仅稳住了正面,而且掩护了后方的交通,保证了后续部队的陆续增援。与此同时,第98师亦将狮子林之敌驱逐。
    教导总队第2团与张华浜之敌形成对峙。
    24日,第15集团军陈诚部先后进至上海,中国军队向登陆之敌发起反击。第98师向吴淞、宝山地区日军展开反攻,至傍晚将敌压缩至江边,歼其300余人,将进攻吴淞之敌击退。另一部收复宝一山,残敌向狮子林撤退。
    27日晚,第15集团军再由同浦镇、新镇、罗店、蒲家庙之线向敌展开反击。日军第11师主力向罗店方面反扑,守军与敌反复进行巷战,罗店数次易手,终因伤亡过重被敌夺占。31日,日军第3师第68团在吴淞登陆,守军伤亡惨重,吴淞镇夫守。9月1日,日军1000余人围攻狮子林炮台。第98师一部与敌反复白刃搏斗,多数牺牲。
    9月5日,日军集中30余艘军舰,掩护陆军向宝山发起猛攻,中国军队顽强抵抗,守卫宝山的第18军第583团第3营500名官兵,在营长姚子青率领下,浴血奋战;击退日军数次冲击。日军以炮击摧毁城墙,攻入宝山城内。
    第3营官兵同敌展开巷战,奋战2昼夜,多数壮烈牺牲。迄9月17日,中国军队全线退守北站、江湾、庙行、罗店西南、双草墩之线,继续与日军对峙。
    9月上旬,尽管上海中国守军伤亡较大,但斗志高昂,拼死抵抗,使日军进展缓慢。这一形势使日本统帅部焦虑不安。日本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在8月31日即向日军参谋部紧急呼吁,请求派遣5个师速向上海增援。
    9月6日,日本海军军令部总长伏见宫博恭王向天皇上奏说,“上海的陆上作战迟迟未有进展,需要增加陆军兵力。”'〔日〕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1),朝云新闻社,1983年增印,第296页。'
    为此,日军中央统帅部决定再次增兵,加强上海派遣军的力量。9月7日,以台湾守备队扩编而成的重藤支队,乘海军舰艇急驶上海,并将华北方面军后备步兵10个营及炮兵、工兵一部调到上海;9月11日又下令调华北方面军第9、第13、第101师及直属部队、兵站部队到上海作战,正式编成上海派遣军战斗序列。在9月20日制订的《作战计划大纲》中,提出“大致以10月上旬为期,在华北与上海两方面发动攻击,务必给予重大打击,造成使敌人屈服的形势”,“以上海派遣军(以5个师为基干)击败上海周围之敌。”日军决心将侵华战争的主要作战方向由华北转移到上海。
    由于日军不断增兵,战争逐步升级,中国军队也陆续增援,不断调整部署。9月11日以后,蒋介石自兼第3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任副司令长官。
    以陈诚的第15集团军力左翼作战军,以张治中的第9集团军为中央作战军,以张发奎的第8集团军为右翼作战军。9月21日,再次调整部署,朱绍良任中央作战军总司令兼第9集团军总司令;陈诚任左翼作战军总司令,下辖第19集团军(薛岳为总司令)和第15集团军(罗卓英为总司令);张发奎任右翼作战军总司令,下辖第8集团军(张发奎兼总司令〕和第10集团军(刘建绪为总司令)。
    9月下旬至10月初,日军第101、第9、第13师等增援部队陆续在上海登陆,加入上海派遣军之作战。日军总兵力达20万人。9月30日拂晓,日军向中国军队发起猛攻,突破万桥、严桥、陆桥等处阵地。刘行方面的中国守备部队陷于苦战,伤亡较重。为了避免日军继续突破,10月1日晚,第3战区司令长官部令左翼作战军各兵团,向蕴藻浜右岸陈行、施相公庙、浏河之线阵地转移,至3日拂晓前,完成新阵地的占领。10月5至8日,日军第3、第9师在第11师和13师一部的掩护下,向蕴藻浜地区实施猛攻。中国军队经数日激战,予敌以重大杀伤。
    11日后,日军继续猛攻,企图进占大场,向南翔发展,截断京沪铁路。
    中日双方军队在蕴藻浜南岸阵地进行了激烈的争夺。
    10月15日,中国军队第3战区重新调整部署,将蕴藻浜南岸地区划归中央作战军,令廖磊的第21集团军归中央作战军指挥,加入大场方向作战。
    中国守卫蕴藻浜南岸之部队,在第21集团军统一指挥下,19日发起反击,适逢日军主力亦发动步、坦、炮联合进攻,双方展开大规模激战。中国军队由于装备落后,加之连日战斗,伤亡过大,攻击陷于停顿,26日大场失陷。
    中央作战军遂放弃北站至江湾之间的阵地,向苏州河南岸转移,左翼作战军向姚家渡至唐家桥之线转移。中央作战军主力27日转至苏州河南岸新阵一地,各掩护部队完成任务后亦陆续归还建制。唯第88师第524团第2营在团附谢晋元、营长杨瑞符的指挥下,据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继续阻击敌人,誓死下退。该营八百壮士孤军奋战至30日,乃退人英租界。国际上对中国军队这次英勇作战,赞为奇迹。日军占领苏州河北岸后,即发起攻势,双方死伤惨重。至11月4日,日军仍未突破苏州河。此时,第3战区根据战局变化,乃撤销中央作战军,将全正面划分为左、右两作战军,分由陈诚、张发奎指挥。
    (三)杭州湾抗登陆及撤退
    淞沪会战在中国军队的英勇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