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政治委员。
    五、晋西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晋西南地区位于黄河以东、同蒲铁路以西、汾离公路以南,吕梁山脉纵贯南北,是陕甘宁边区的东面屏障。早在太原失陷前,毛泽东主席就电示八路军总部,于适当时机派部队进至吕梁山脉活动。在太原失守的当天,毛泽东又进一步指出:“吕梁山脉是八路军的主要根据地;但其工作尚未开始,因此,不但徐旅须立即迅速转移,林率陈旅亦不应在东边恋战,亦以立即开始转移为宜。”据此,八路军总部于11月9日令第115师师部率第343旅南进,准备转移吕梁山脉,创建抗日根据地;第344旅则随八路军总部继续在正太铁路沿线活动。
    第115师主力南下洪侗、赵城地区后,就地进行休整补充,12月底,从各团抽调部分骨干,加上2000余名新兵组成第343旅补充团。
    1938年2月中旬,华北方面军第1集团军向晋西南地区发动大规模入侵,吕梁山部分地区变为敌后。第115师师部率第343旅由洪、赵地区进至孝义地区打击敌人。2月19日,第343旅在孝义以西之兑九峪、辛庄等地袭击、侧击由孝义西进之敌,并于20日收复大麦郊。21日,该旅在川口与西犯之日军激战,阻止了敌之西进。第115师在积极打击日军的同时,抽调干部组成工作队,深入石楼、永和等县,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游击队,同当地中共组织一起展开了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工作。
    2月下旬,日军在占领隰县、临汾后,继续向西向南推进,直接威胁着陕甘宁边区的安全。第115师师长林彪(3月2日,林彪在隰县以北的千家庄被友军哨兵误伤,回延安治疗,由第343旅旅长陈光代理师长)、政治部主任罗荣桓根据毛泽东关于巩固战略枢纽和寻机歼敌的指示,一面组织工作队深入各地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一面率主力进至隰县、午城地区待机。
    3月14日12时许,第115师直属队在午城镇以东地区与由蒲县西进的日军第20师先头部队遭遇,毙敌100余人。
    16日,第343旅于罗曲、午城、井沟公路两侧设伏,将日军辎重部队200余人、骡马100余匹全歼。
    17日,第343旅第686团于午城以西伏击日军运输队,截获汽车6辆,毙敌200余人。当日,第343旅又以第686团第3营和第685团两个连夜袭午城之敌,毙敌50余人,余敌乘夜幕逃窜。
    午城战斗后,第115师首长判断日军连遭打击,定会进行报复。当即决定再次伏击敌人,令第343旅以第686团和汾西游击队预伏于井沟至张庄公路两侧,以第685团在午城以西阻击大宁援敌。果然不出所料,日军于18日急忙从临汾调集第108师步骑兵800余人,在飞机掩护下,经蒲县西进驰援大宁。14时许,当日军全部进入伏击区时,第686团突然发起攻击,乘其队形混乱,展开反复冲锋肉搏,连续打退日军数次反扑。战至19日拂晓,日军除100余人逃窜外,均被歼灭。
    午城、井沟战斗,八路军第115师共歼日军1000余人,焚毁汽车60余辆,缴获骡马200余匹、各种枪200余支、山炮2门及大批军用物资,自身伤亡200余人。这一胜利,予日军以沉重打击,粉碎了其西犯黄河河防的企图,给山西人民及友军以极大的兴奋,稳定了晋西南抗战的局势,对晋西南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及陕甘宁边区的巩固均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编 举国奋战(1937。7—1938。10)
    第十三章 保卫忻口、太原作战及华北敌后战场的开辟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华北地方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
    一、山西新军的建立和发展
    “七·七”事变前,中国共产党力争取山西实力派阎锡山共同抗日,做了许多统战工作。阎锡山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表现出有利于抗日的进步倾向。
    1936年9月,派人到北平邀请共产党员薄一波回山西“共策保晋大业”。
    中共中央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决定组成山西省公开工作委员会,由薄一波任书记,主要任务是开展抗日救亡的群众运动,进行上层统一战线工作。同时,决定成立领导秘密工作的山西临时工作委员会,由张友清负责。
    1936年10月下旬,薄一波等人到山西,与阎锡山建立了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关系。首先,接办和改组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接着,通过牺盟会及军政训练委员会,掌握了军政训练班、民训干部教练团、国民兵军官教导团及军士训练班等13个训练团的政治领导和组训工作。在“七·七”事变前8个月的时间里,训练了2万多名知识青年,为以后扩大牲盟会的组织,组建山西新军和建立抗日政权准备了大批骨干。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共北方局由天津迁到太原,加强了中共山西党的工作。北方局书记刘少奇向薄一波等传达了洛川会议精神,要求他们不放松一刻工夫和机会,用极大的力量发展抗日的群众运动。
    日军在占领平津后,很快侵入山西。阎锡山为应付危局,急于扩充实力。
    薄一波审时度势,建议组建一支新军,得到阎的同意。北方局对这一工作极为关注,指示今后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在掌握武装上。从此,山西省公开工委的工作重点转到了组建和发展新军上来。
    1937年8月1日,以原来的军政训练班、民训干部教练团和国民兵军官教导团第8、第9团各一部组成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1总队(相当于团),薄一波任政治委员,各级军事干部由阎锡山委派旧军官充任,政治干部绝大部分由“牺盟会”派共产党员担任。决死队在成立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迅速发展为4个总队。到1938年初由原来的4个总队扩建为4个纵队(相当于旅)。第1纵队,由鲁应麟(旧军官)任纵队长,薄一波任政治委员,下辖第1、第2、第3总队;第2纵队,由陈庆华(旧军官)任纵队长,张文昂任政治委员,下辖第4、第5、第6总队;第3纵队,由陈光斗(旧军官)任纵队长,戎子和任政治委员,下辖第7、第8、第9总队;第4纵队。由梁浩(旧军官)任纵队长,雷任民任政治委员,下辖第11、第12、第13总队。
    由牺盟会组织起来的新军部队还有政卫队和4个支队。1938年秋,政卫队扩大为旅级单位,张韶芳任代司令兼政治主任,下辖10个支队(营)。
    1939年春,政卫队改为政卫旅。与此同时,中共地方党及牺盟会先后在晋西南地区组织起若干支自卫队和游击队。1938年秋,将这些自卫队和游击队统一整编为政治保卫第1、第2、第3支队。是年冬,又将活动于晋南地区的县自卫队改编为政治保卫队第4支队。
    此外,在“九·一八”六周年之际,中共太原市委恢复了总工会,成立了山西工人武装自卫队(相当于团),简称工卫队,由郭挺一任队长,侯俊岩任政治主任。
    在牺盟会各项工作迅猛开展的同时,第2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也迅即组成。
    1937年9月,周恩来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抵达太原后,与阎锡山等多次会谈,商定在第2战区行营直接指挥下,成立有共产党、八路军代表参加领导的战地总动员委员会。9月20日,第2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动委会)在太原成立。国民党爱国将领续范亭任主任,中共代表程子华任人民武装部长,南汉宦任组织部长。动委会成立后,活动于晋北及察哈尔、绥远全省,积极配合八路军、牺盟会动员群众,组织人民自卫军,开展游击战争。
    1937年11月,首先以太原、清源、交城、文水和汾阳等县游击队合编为抗日游击第1路纵队,程子华兼任纵队司令,下辖第1、第2、第3、第4、第5支队。到1938年3月,动委会先后共组建了25个基干支队。8月,第4支队随第120师大青山支队挺进绥远,开辟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其余部队整编为晋西北保安第2区队,续范亭任司令员。到1939年夏,保安第2区队又统一整编为陆军暂编第1师,由续范亭任师长。这支部队是山西新军的一个组成部分。
    山西新军在共产党的领导和八路军的帮助下,不断发展壮大,到1939年冬,下辖决死队4个纵队、第207、第209、第212、第213旅,暂编第1师及山西第3、第5、第6行政区组建的保安司令部所辖保安团,共发展到50个团,计5万余人。
    山西新军在建制上归第2战区的晋绥军,实际上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