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判无进展。6月25日,中共重新提出合作方案,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再次作了让步,谈判尚未达成协议,卢沟桥事变爆发。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共又一次呼吁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抗日。
    事变后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就发出通电,提出“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第275页。'
    为了尽快促成国共合作抗日,中共代表周恩来、秦邦宪、林伯渠等,二上庐山与国民党谈判。7月15日,中共代表团向蒋介石提交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在《宣言》中提出了发动全民族抗战、实行民权政治和改善人民生活等三项政治主张,作为国共合作的总纲领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目标。同时向全国郑重声明:愿为彻底实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而奋斗;停止推翻国民党政权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苏维埃政府,改称特区政府;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这个宣言,再次显示出了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促成全民族抗战的诚意。7月17日,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秦邦宪、林伯渠与国民党代表蒋介石、张冲、邵力子举行第4次国共谈判。在谈判中,蒋介石把《宣言》搁在一边,另提一套方案。他坚持红军改编后不设统一的指挥机关,三个师的管理教育直属西安行营,三个师的参谋长由南京派遣,政训处只管联络,无权指挥部队。由于他不愿承认共产党的平等地位,坚持按他的一套改编红军,并企图通过改编逼朱、毛“出洋”,致使谈判未获结果。
    7月底平津失守,8月中上海又起事端,中国军队被迫在华北和华中两面作战。这时,蒋介石才不得不重视国共合作这一有关民族存亡的大事。8月9日,中共中央应邀派周恩来、朱德、叶剑英赴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并同国民党举行第5次谈判,由于蒋介石欲调动红军开赴抗日前线,放弃了一些不合理要求,双方于18日就陕甘宁边区人事、红军改编和设立总指挥部以及在若干城市设办事处、出版《新华日报》等问题,达成协议。
    8月22日,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将西北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并任命朱德、彭德怀分别为正副总指挥。9月中旬,国共两党代表秦邦宪和康泽等,在南京举行最后一轮会谈。双方就发表《合作宣言》问题取得一致意见,并签了字。9月22日,国民党终于通过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23日,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指出团结御侮的必要,认为:“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九一八”以来国内政治形势的演变》,第119页。' 事实上承认了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共产党宣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宣布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正式成立。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采取正确政策的结果,也是与国民党政策的转变分不开的。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受到了全国人民、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的欢迎。国民党左派领袖宋庆龄表示:“中共宣言与蒋委员长谈话都郑重指出两党精诚团结的必要”。'《抵抗》三日刊第12号,1937年9月26日。' “国难当头,应该尽弃前嫌。必须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抵抗日本,争取最后胜利。”'宋庆龄:《为新中国奋斗》,人民出版社,1952年版,第109页。'
    国共合作的实现,也推动了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的发展。中国国家社会党、中国青年党、中华职业教育社和乡村建设派等党派,都先后表示拥护国共合作抗日,并对抗战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全国救国会领袖沈钧儒、邹韬奋等7人从国民党政府监狱获释后,拥护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国抗战大团结,更加积极地从事抗日活动。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了普遍动员民众、实行民主政治等八项政治主张,并积极投入抗日工作。国民党内的李济深、陈铭枢等领导的中华民族革命同盟,也以大局为重,从原来抗日反蒋的立场转到拥蒋抗日的方面。在面临日本灭亡中国战争的大是大非面前,一个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爱国军队、各阶层爱国人士以及海外华侨参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终于建立了起来,汇成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去猛烈冲击日本侵略者。对此,毛泽东曾给予很高的评价。他指出:“这在中国革命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这将给予中国革命以广大的深刻的影响,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364页。'
    第三编 举国奋战(1937。7—1938。10)
    第十一章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实行全国性抗战
     第四节 日军大举进攻华北,中国军队沿铁路线防御
    一、日军大举进攻华北前的战场形势
    (一)日军的战略企图与部署
    日军占领平津后,即以主力巩固平津地区,以一部兵力展开于平津以南的长辛店至独流镇一线,待国内援军抵达后,再向华北内地进攻。8月5日,日军参谋部决定进行华北会战。其主要战略企图是:“迅速对河北省内的中国军队以及中国的空军主力给予打击,随后占据华北要地,以期根本解决华北问题,并图谋调整日华关系。”'〔日〕《中国事变陆军作战》〈1〉,第231页。'
    按照日军参谋部的指示,日本中国驻屯军于8月7日调整了部署,确定:
    (1)待国内援军到齐后,即与中国军队在河北保定——沧县之线决战。主决战方向为平汉铁路沿线。决战时间预定在9月下旬或10月上旬。
    (2)第5师和独立混成第11旅沿平绥铁路作战,进攻察哈尔、山西北部及绥远地区。
    (3)保定、沧县会战后,再向石家庄、德县之线迫击。
    为进行华北决战,日军参谋部于8月21日提出:除原向华北派出第20、第5、第6、第10师外,拟再向华北派出第16、第101、第108、第109师和一批特种兵部队。24日,日本内阁通过了4个师的动员。8月31日,日军华北方面军正式编成,其战斗序列如下:
    华北方面军:司令官  寺内寿一上将  参谋长 冈部直三郎少将
    第1集团军:司令官 香月清司中将
    第6 师:师长  谷寿夫中将
    第14师:师长 土肥原贤二中将
    第20师:师长 川岸文三郎中将
    集团军直属部队
    第2集团军:司令官 西尾寿造中将
    第10师:师长 矶谷廉介中将
    第16师:师长 中岛今朝吾中将
    第108师:师长 下元熊弥中将
    集团军直属队
    方面军直属部队
    第 5 师:师长 板垣征四郎中将
    第109师:师长 山冈厚重中将
    临时航空兵团:兵团长 德川好敏中将
    重炮兵营、防空部队、通信队、铁道队
    兵站部队、中国驻屯混成旅、宪兵队
    以上共辖2个集团军、8个师、17个旅和1个临时航空兵团及其它特种部队,外加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的4个独立混成旅和2个支队,共约37万人。
    (二)中国军队的防御方针和部署
    平津失守以后,中国军事当局判断日军必然很快要向中国内地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所以迅速制订计划,组建统帅机构,调整军事部署。8月12日,国民党召开国防最高会议及党政联席会议,决定蒋介石为陆海空军大元帅,以军事委员会为最高统帅部。8月20日,国民政府颁布了《战争指导方案》和《作战指导计划》。提出:“决以武力解决”企图“灭我民族生存”之日军,“以达成‘持久战’为基本主旨”。本此主旨,将全国划分为5个战区,其中华北平汉、津浦路方面为第1战区;华北晋、绥、察方面为第2战区。并且指出:“主战场之正面在第一战区,主战场的侧背在第二战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第3、11、12页。'
    同时还规定了第1战区和第2战区的作战任务。为加强主战场的防御,国民政府决定在平汉、津浦铁路沿线设立三道防线:以保定——沧州之线为主要防线;
    以彰德(安阳)——济南之线为第二防线;以洛阳——郑州——开封——徐州——淮阴之线为第三防线。为达成防御目的,国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