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前期宗教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星、雷、雨等神和地母、海母,其中日神又为祖先神和农作物的保护神。他 

们的神界有诸多的等级,神庙里同时供多位神像,男女皆有,祭司具有一定 

权力,有人祭现象,在祭司中等级分明,各级禁司还可充任官职。 

     (2)北美印第安人原始宗教。在欧洲人于17世纪初进入北美以前,北美 

的印第安人还处于狩猎与农耕交错时期,他们的氏族部落宗教的特点是:信 

奉动物有一位“动物之主”,土地由“地母”管理;氏族部落有共同的墓地、 

共同的崇拜对象即图腾,图腾可为动物或抽象的图腾柱;相信人有两个灵魂, 

 “游魂”可离开身体使人有知觉,“命魂”住在身体之中使人有生理特征, 

人死之后有的灵魂能转世为人,有的灵魂要到另一个世界去继续生活。氏族 

部落的祭祀相当隆重,大都选择在狩猎和农耕前后的日子里进行,用意是让 

 “动物之主”和“地母”降福气,祭品为农作物,没有血祭和人祭(有的研 

究者认为有少量血祭,待考查);有“鬼”的观念,认为鬼是人死之后的灵 

魂;有祭司,可能是选举产生出来的。 



      (2)大洋洲的原始宗教 

     (1)澳大利亚土著宗教。澳大利亚的土著民族在同文明社会接触以前,比 

美洲印第安人还要落后,尚不知使用弓箭。他们的神同人是“父兄”的关系, 

所以只是尊重而不是顶礼膜拜。其中阿兰达语氏族部落认为,“大父”克纳 

里特加的脚为鸸鹋飞禽形,有许多妻子和儿女;天地之间开始是有联系的, 

后来又断绝了,再后由地下生出日月星辰和动物、人类,人类的祖先为名叫 


… Page 134…

章噶巫的兄妹,妹妹受孕有了人的生息繁衍。宗教节日主要是“繁殖礼”, 

由妇女们手持“朗噶”(男姓生殖器模型)作舞,男女皆有自己的礼仪。相 

信人有两个灵魂,“永魂”在天上或海外,最终要回到原地为人,“游魂” 

游荡于天地海中,危害人世生活。动植物和人都可为图腾物,模拟动物图腾 

的动作和吃“图腾餐”,是为了获得力量;对死者尸体作反复处理,不是为 

了崇拜亡灵,而是害怕死者的“游魂”回到人间作崇;有巫师一类的人物, 

他们主持祈求神助,并且为人们作法术去病消灾。 

     (2)新西兰诸岛土著宗教。新西兰诸岛屿的原始民族在与文明社会接触以 

前的波利尼西亚土著宗教,有高位神坦噶劳,据说生于海贝,由他在另一新 

海贝中创造出大地和诸大神,之后退隐,由大神们活动,大神之下有次神和 

精灵。人死后的灵魂按生前的地位和品行或升入神的乐土,或成为次神,或 

到苍天之上大海之下渐渐泯灭;有祭司或巫师一类人物,被视为人与神的中 

介,他们主持宗教礼仪;没有明确的图腾,他们视某些东西为不可接触的神 

圣之物。新几内亚的土著宗教视自然物有灵性,认为人死灵魂为鬼,对鬼魂 

既尊重又惧怕,有用人的头颅和吃敌人尸身增强自己力量的习俗;在庆丰产 

的礼仪中祭神灵,有图腾祟拜。新西兰岛土著人是毛利宗教,信奉高位神伊 

俄,光和天父朗吉、地母帕帕都是由他创造的,他本身无形无象、高居十二 

层天之上,只有氏族部落的首领们才与他发生联系,诸神都是他的儿女辈; 

人有灵魂,首领们死后灵魂升天,一般人死后灵魂要越过大地和海洋流到大 

洋下面。 

     除美洲和大洋洲外,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土著民族也有自己的宗教,基 

本上是大同小异,不一一例举。 


… Page 135…

                         6。宗教初年的交流与发展 



     宗教初年的交流与发展是与世界上古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相联系的。 

     在新石器时代以前,人类社会发展比较缓慢,也谈不上交流,宗教意识 

和宗教行为还处于萌芽状态;之后,农业和畜牧业、手工业和农业发生分工, 

出现了氏族部落之间的物品交换,产生了上古文明的交流。其中,中美洲的 

原始游牧在公元前2000年形成定居农业,不过中美洲、大洋洲的发展比较迟 

缓。从公元前3000年至前1000年之间,埃及、两河流域的国家、印度、中 

国和爱琴海地区克里特岛的米诺斯人、希腊半岛的迈锡尼人、小亚细亚赫梯 

人、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等等,随着私有经济的产生与金属工具的制造和 

使用,先后出现了奴隶制国家,成了世界最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世界文明史 

初年的宗教,以本国和本地区的特色发展起来。 

     从公元前1000年至前600年之间,新出现了伊朗高原的波斯帝国、希腊 

的雅典国、罗马王国等国家。这些国家和先前形成的国家,以及在这些地区 

居住着的一些强大的游牧民族的氏族部落不断发生交往,或是经济往来或是 

战争征伐,使各国各民族的宗教观念和宗教行为相互影响、相互冲击,形成 

宗教文化的交流,从而促进了各地区宗教的发展。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 

面: 

     (1)迁徙而来的部落,民族带来宗教的变化。部落、民族的大迁徙原因也 

许是为了寻找适宜生存发展的地方,也许是由于自然条件和地区性的战争, 

不得已而为之。公元前2000年前半期出现了亚欧游牧部落大迁徙,主要是操 

塞姆语的南方游牧部落从阿拉伯半岛进入两河流域和地中海东岸地区;操印 

欧语的北方游牧部落分别进入小亚细亚、希腊、意大利。这些迁徙者不是同 

一民族,只是在语言上属于同一语系,其中印欧语系的游牧部落究竟源于何 

地,还有待考证。公元前1000年左右,操印欧语的雅利安人部落南下,进入 

伊朗高原、印度河流域和中国西部地区。 

     迁徙者在部落首领的率领下进驻新的居住地,生息繁衍,有的建立了自 

己的国家,如亚述帝国、腓尼基邦国、波斯帝国、雅利安人城邦国、迈锡尼 

王国,他们把被征服者作为奴隶的同时,宗教文化也受到当地人的影响,而 

当地人也不能不受他们的影响。实际上,上古时代许多奴隶制国家的宗教就 

是这种互相融合的结果。 

     (2)各国之间频繁的战争带来宗教的变化。在上古时代战争十分频繁,奴 

隶制国家之间、各个城邦国家之间、强大的游牧部落与周边部落和国家之间, 

不断征战。战争是为了扩大地盘、掠夺财富和奴隶。而由另一个国家来的奴 

隶,同时也给战胜国带来另一种宗教意识,在一定条件下就会发生作用。如 

罗马共和国在攻占希腊、迦太基、两河流域、埃及,成为地中海强国的过程 

中,他们的神灵从名称到职责也起了变化,特别是希腊人创造的神深深扎在 

罗马人的脑海里。 

     (3)经济交往带来宗教的变化。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分工的发 

展,出现了一个并不直接从事物质生产的商人阶层。商人为了在经济活动中 

赚取金钱,他们的足迹遍及众多部落和众多国家,有的长途跋涉几千里、几 

万里,随着这种流动,也把自己的宗教意识从一地带到另一地。如埃及与两 

河流域、伊朗高原的波斯、印度、希腊诸国家,都有这种商业往来。古代南 

亚次大陆的哈拉巴文化和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化相隔千里之遥,可是在两地 


… Page 136…

的文化遗址中发现了相同相似的印章、珠子和陶器,这大概是商人经济文化 

交往的产物。 

     宗教文化一旦产生,对本部落、本地区、本国家来说,虽然具有排他性 

的保守意义,但它绝不是可以完全封闭的,封闭的民族、国家及其文化只能 

等着灭亡——原始人和上古时代的国民当然不可能有这个认识,但他们的现 

实生活必然给自己的宗教文化带来交流和影响。 


… Page 137…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