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前期宗教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时是其他神的随从,有时又为恶魔伤害人畜;等等。 

     婆罗门教的神极多,有人统计说有 1000多位;与此相伴的是恶魔也很 

多,多到让人很难一一例举;有趣的是半善半恶神也不少,如毁灭之神湿婆, 

他们认为毁灭和再生是一起的,所以又把此神作为创造之神中的一尊神。 

     婆罗门教的神谱与早期吠陀时代相比较来看,它不仅出现了梵天神,而 

且大都把神的形象描绘为几张脸面,几只手,有坐骑有工具的神,想像与抽 

象程度高于吠陀教。 



      (3)经典 

     波罗门教的主要经典有: 

     (1)吠陀文献。吠陀文献中的《吠陀本集》前一部《梨俱吠陀》属于早期 

吠陀时代的经典,后3部《夜柔吠陀》、《娑摩吠陀》、《阿闼婆吠陀》和 

注释与阐发这4部吠陀书的《梵书》、《森林书》、《奥义书》,这些都是 

婆罗门教经典。其中特别是《梵书》和《奥义书》尤其重要,它们集中反映 

了婆罗门教的思想。《奥义书》中的《广森林奥义书》、《歌者奥义书》等 

7部书成书于公元前6至5世纪,《石氏奥义书》等3部成书公元前3世纪 

以前,《慈石奥义书》等3部约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前后。此外还有《随闻 

经》、《家庭经》、《法经》等,统称吠陀文献,其中关于祈祷与宗教仪式 

书称《婆罗门书》。婆罗门教规定这是“再生族”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 

三种姓的人修行和求知识的经典。“一生族”即首陀罗种姓的人是没有资格 

阅读的。 

     (2)《梵经》。亦称“吠檀多经”或“广博经”。“吠檀多”是婆门教后 

期的一个有影响的派别,相传创立人是跋达罗衍那(约公元前1世纪人氏), 

 《梵经》为他的著作。不过据考证,《梵经》的成书时间约是公元后2~4 

世纪的作品,跋达罗衍那不可能活这么大年纪。《梵经》全书分4篇16章, 

共555经。该著作进一步发挥《奥义书》的思想,一认为梵是最高存在,其 

它的一切现象都是梵的“幻现”,不是实在的;二认为个体灵魂即“我”要 

同梵结合成一种无差别状态,从“合一”中使灵魂得到解脱。这一思想大体 

是公元前1世纪前后至公元后2—3世纪期间,婆罗门教基本思想的延续。 

     (3)《摩奴法典》。亦称《摩奴法论》,它既是古印度法律方面的经典又 

是婆罗门教的法典。该书自认是梵天神之子摩奴神编制的,由摩奴神的后代 

波利怙传到人间。研究者认为成书于公元前2~1世纪,它所反映的时代还要 


… Page 77…

上推几个世纪。其内容是关于梵天神的创造和派定,婆罗门的地位和礼仪成 

规、生活和修行规范、祭祀和业报、国王职责和种姓制度,基本上属于吠陀 

时代后期的习俗、惯例和法律条文与宗教规范,所以可以把它看作婆罗门教 

的一部经典著作。 



      (4)礼仪和节日 

     (1)祭祀礼仪。婆罗门教祭祀礼仪源于早期吠陀时代,经祭司僧侣们的不 

断补充,到《奥义书》时代已趋复杂繁琐。按规定祭祀由祭司僧侣主持,主 

持人叫祭官,有主祭官和副祭官,对不同对象的祭祀请不同的祭官。在祭祀 

中,赞词颂句等内容大都来自规定的吠陀文献,请神和祈求神的佑助过程有 

严格的程序,祭祀时设祭场,祭场是流动的,布置也较为简单,祭祀礼仪有 

家庭祭和城邦祭。 

     第一,家庭祭。亦称供养祭。祭品为农作物类和家畜类,对象是神灵、 

神物和祖先,由家长主持,家内成员参加,地点在家内特别设置的地方。主 

要的形式是:a置火礼,是在新婚夫妇满月日举行;b火祭,信奉家内有三火, 

即家主火、祖先火、供养火,这三火使家内平安顺达,每天早晚祭;C新满 

月祭,新的一年开始正月初六举行,祭神灵保佑一年兴旺,不要降灾祸;d 

初穗祭,一年夏、春、秋三季开始祭神灵和祖先,夏季献竹、春季献麦、秋 

季献米;e四月祭,1年每隔4个月举行1次,春分向所有神灵祭、雨季向天 

神伐楼拿祭、秋分向娑罗室伐底女神 (这时可能是河神)祭;f供兽祭,以 

羝羊为供物祭因陀罗、阿耆尼、苏利耶等神;g塞达办摩尼祭,专门向因陀 

罗神献祭。其中,最后两种没有专门的日子,可能是根据需要举行。 

     第二,城邦祭。雅利安人走出家门集体祭神灵,供品除植物类和动物类 

以外,还有以活人作祭品的习俗。据婆罗门教的规定有100多种人都可以作 

为人祭的对象,奴隶、妓女、偷窃者等皆能活活烧死来祭神灵。在婆罗门教 

后期,人祭的现象渐渐以动物代替。受祭者的神灵开始主要是因陀罗,后因 

陀罗的地位衰微,三大神及阿耆尼等神也是献祭对象,或笼统地提向“生主” 

献祭。其主要形式有: 

     a。马祭 

     这是古印度人的大型祭祀活动,主要内容是以马为供品来祭祀“生主” 

和雷神因陀罗,一般情况要由国王亲自主持,婆罗门教认为一位国王能举行 

100次马祭可成为神之主。马祭时,有4位祭官和12位副祭官参加,先把马 

 (1匹或100匹不等数的马,但每次无论用多少匹马只计算为1次马祭,由 

于马祭的时间前后有1年多,所以一位国王实际上作不到搞100次马祭)洗 

净,祭官边洗边念咒语,然后由人跟随马匹到田野上四处游荡1年,期满系 

于祭柱,等王和后来到之后,婆罗门僧侣(即祭官)行法术诵咒语,旁边有 

一位或几位首陀罗种姓的人扮作魔鬼待立在周围,首先杀死或烧死一头野 

羊,作为马见天神的导引,再烧马,礼仪结束。在这里,马是作为有神妙功 

能的动物,它能直接见天神,所以马祭即是向神献祭。这个礼仪相当隆重, 

关系于神对国王、城邦的佑助。 

     b。苏摩祭 

     这是古印度人的另一大型祭祀活动,以苏摩汁做的酒为供品而得名,因 

陀罗和祖先是受祭者。相传由4位祭官和12位副祭官来主持苏摩祭,首先是 

婆罗门僧侣唱吠陀赞歌、颂文,请神到祭场;再咏歌祈求苏摩酒神给人降神 


… Page 78…

秘力量;第三步是让祭者带着妻子并低诵吠陀祷文到祭场,说出自己的心愿; 

第四步是由祭官称颂因陀罗的威力,念祷文颂歌,至此结束礼仪。 

     大概每个雅利安人都可采用苏摩祭,而马祭只有国王才能采用。这时雅 

利安人肯定还有一些城邦祭形式,可惜文献记载不多,其中的苏摩祭是为让 

雅利安人受到因陀罗神的保护,所以把它列在此条目中。 

     (2)修行礼仪。婆罗门教主张雅利安人都按照固定礼仪进行修行。这些礼 

仪即是婆罗门教对教徒们的规定,中心是学习吠陀经典、实行吠陀指出的道 

路、舍弃世俗的各种欲望。最主要的规定有: 

     第一,四种姓之间各自有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职业,道陀罗种姓不许同其 

他三种姓通婚,不许学吠陀著作。前三种姓可以诵读吠陀经并参加宗教祭祀, 

在修行中遵守不杀生、不妄语、不偷盗等戒律。 

     第二,全祭。离家为僧侣要把自己的财产和妻子布施给婆罗门教,到森 

林中修道,表示舍身修行。 

     第三,入法礼。婆罗门、刹帝利、吠舍三种姓的人在少年期到婆罗门教 

老师那里学吠陀经典,带21束柴作学费,穿新衣到老师那里举行入法仪式, 

师生共同围绕“圣火”边唱颂歌边舞蹈,祈求火神、雷雨神、太阳神赐给有 

知识和力量的生命,标志从此是位正式婆罗门教徒。 

     (3)主要节日。婆罗门教的节日很多,每个节日都有一尊神受到敬拜。在 

节日里或是祈求消灾降福,或是请求赎罪,或是表示受到神的恩惠,都有固 

定的目的和要求。从程序来说,除了祈祷、献祭、禁忌等一系列活动外,还 

要有群众性的歌舞活动。其中全国性的节日有: 

     a。娑罗室伐底节 

     印历的磨佶月或星月(公历1月、2月)举行。娑罗室伐底是梵天之妻 

子,据说是梵语与天城字母的创造者。为文艺、智慧、语言、雄辩之女神, 

一说又为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