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前期宗教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识还有些模糊不清,有待于考古发掘和文献的进一步考证,所以对早期吠陀 

时代的具体宗教行为仍需研究确认。 


… Page 69…

                                3。吠陀教 



      (1)神灵观念 

     吠陀教指早期吠陀时代的宗教,它是由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印度西北部 

雅利安人游牧部落的信仰逐渐演化而成的,是印度古代宗教之一,反映了约 

公元前1000年以前城邦奴隶制形成时期的社会。 

     早期吠陀时代的神灵观念是具有主神倾向的多神教。有三界神:天神指 

伐楼拿、苏利耶 (太阳神之一)、乌莎斯(黎明神)等;空界指因陀罗(雷 

神)、伐由 (风神)、帕阇尼耶(雨神)等;地界指阿耆尼(火神)、婆罗 

室伐底 (河神)、苏摩(酒神)、弟克罗(马神)、毗湿奴(这时候为牛神) 

等。此外,还有闰罗(鬼神)、罗刹(魔神)、阿地底(无限神)、伐尸(语 

言神)等神灵,弄不清他们属于哪一界神灵,也许就叫冥界神灵。 

     在诸神灵之中大部分是自然神,如雷神、雨神、风神、马神、牛神等, 

少部分是抽象神,如闰罗神、恶神(即魔神)、无限神等,这些神可能原都 

是氏族部落的保护神。《吠陀本集》中的《梨俱吠陀》及其它吠陀著作对以 

下三位神特别偏爱。第一是天神伐楼拿,被认为是“宇宙大王”,描绘的形 

象是以火神阿耆尼为面、太阳神苏利耶为眼、风神伐由为呼吸器官,以星为 

使者,常骑马巡视于太空;第二是雷神因陀罗, 《梨俱吠陀》的颂文有1/4 

是赞颂他的;第三是火神阿耆尼,说他是由两块木条放在一起摩擦而生,可 

以驱散黑暗,给人带来光明和财富。相比较而言,按《梨俱吠陀》的描叙, 

早期吠陀时代特别尊敬雷神因陀罗,说他打死了危害人类的蛇妖(旱魔), 

把被恶神或魔神切断的的水放出来浇灌土地,给太阳光创造了闪电使之能普 

照大地,在豪饮苏摩汁酒以后击杀妖魔和“黑皮肤”敌人。在神灵观念的发 

展过程中,因陀罗实际上取得了主神的地位。 

     在吠陀教时期神灵的形象大部来自雅利安人的生活和氏族部落首领。如 

雷神因陀罗,身躯高大,肤色为荼褐色,这大概是雅利安人自己的肤色;手 

中执金钢杵(青铜铸造),这是部落首领们的权力象征;经常站立在两匹马 

拉的军车上,车后面有风神伐由和暴风神摩录多作为扈从相随,这大概是雅 

利安首领们出征时的情景。神之间经常发生争斗,据说天神伐楼拿和因陀罗 

因小事就展开一场激战,最后也许打了一个平手,也许天神伐楼拿主动认输, 

反正他们之间又平息下来了,这实际上是部落之间战争结局的写照。早期吠 

陀时代,神灵的形象从面部来说是人形;从手、脸、头的个数,往往又是多 

手多头多脸面的;从关系来说,往往是有配偶有子女有亲属关系的;从表现 

来说,有怒有喜,有司恶司善或司善恶不同的行为。 

     在早期吠陀时代,开始时等级界限并不明确,雷神、天神、火神这些大 

神之间并没有统率关系,雷神因陀罗也是大神中的一员,后来逐渐寻求统一, 

首先是把因陀罗、伐楼拿、阿耆尼之间互相联系起来,如“因陀罗一阿耆尼”, 

 “因陀罗一伐楼拿”,逐步使神界有了上下的等级,如大神旁边有受其管辖 

的次神等。但从总的来讲,《梨俱吠陀》时代是众神丛生,各司其职,《沙 

摩吠陀》等三部著作虽经常提到因陀罗神,可还没有把这尊神上升为唯一的 

创造神,他们还处于多神教阶段,各种神灵大体都是自然现象的抽象化、神 

秘化,如雷、雨、风、河、语言等等神灵。 



      (2)僧侣和种姓制度神话 


… Page 70…

     早期吠陀时代已经有了从事阐释吠陀著作和主持祭祀事务的僧侣阶层, 

不过这时的僧侣不是常住神庙的神职人员,他们还没有神庙、神殿。僧侣阶 

层是指雅利安人中间通晓吠陀、立志修行、懂巫术会咒语、有资格主持祭祀 

的人。他们常被看作有知识有学问的人,所以受到人们的尊敬,与后来的僧 

侣阶层有所不同。 

     种姓制度可能早在公元前2000年间就已经存在,开始主要是雅利安人与 

被征服民族之间的区别,当僧侣阶层出现以后,这个阶层的人创造了四种姓 

形成的神话。《梨俱吠陀》说,有一个叫普鲁什的原始巨人,诸神以他作为 

祭品,在祭祀中创造家畜和野兽,出生母牛、母山羊、母绵羊等雌性之动物 

繁衍后代,在肢解普鲁什的时候,诸神又把他的口变成了婆罗门种姓,手变 

成了刹帝利种姓,腿变成了吠舍种姓,脚变成了首陀罗种姓。在《吠陀本集》 

中其他著作里,普鲁什的形象有所改变,一般是把他描绘成一个横卧在大地 

上的人物。在上古印度铭文有婆罗赫曼化身为四种姓。在婆罗门教中普鲁什 

和婆罗赫曼为一个人。《摩奴法典》里婆罗赫曼是有目的创造四种姓的,而 

不是被肢解的。早期吠陀时代一是强调诸神共同制造出四种姓,二是强调诸 

神也要进行祭祀 (没有讲祭祀的对象,所以这里的祭祀有创造的意思),三 

是强调诸神首先创造的动物为母性。按照这个神话,种姓制度及每个人从事 

的职业、生活的贫富、地位的高下,都是神造成的。 



      (3)祭祀与祈祷 

     早期吠陀时代有灵魂的观念,有墓葬的习俗,但祭祀的对象主要是各种 

各样的神灵,还不是死者的亡灵。据研究,他们这时候可能还没有“三世轮 

回”之说,还不用对亡灵加以特殊的祭典。 

     他们没有神殿,也不认为神是在某一个地方长期居住。这时,他们在森 

林空场和水源河流旁边选一块地方,临时搭一个棚子,修造一个土墩子,作 

为祭神的场所。在场所里,没有神像,人站在土墩旁边,面向大森林和水源 

举行祭祀仪式。祭祀时要向神献祭,以农业物和植物的果实为供品,有时也 

以活人为供品,每次必备的供品是苏摩汁(或叫苏摩酒)。苏摩是一种蔓草 

的名称,摘其茎加牛乳、麦乳等发酵酿制而成,据说具有神力。祭祀的日期 

一般选择在国王继位、播种和收获日期、战争开始和结束之日等。在祭祀时, 

由婆罗门种族的专门人士(即后来的僧侣)念祷文,唱颂歌,并配以歌舞。 

祭神的场所可根据需要加以变化,可几尊神一起受供奉。祭祀的目的并不是 

寻求来世如何,他们可能在这时候还不大关心来世,而是特别关注现实,主 

要是为了祈求今世幸福。 

     早期吠陀时代的雅利安人十分重视祈祷,不仅祭祀时念祷文,而且遇事 

都念祷文,《吠陀本集》的所有著作绝大部分是由颂歌、祷文、咒语构造的。 

祈祷主要是为了得到永生,在他们看来,不仅人会生老病死,就是神也不是 

永世长存的,如大神因陀罗也不能逃脱劫数,当新的一劫来到时,新的因陀 

罗就会代替旧的因陀罗。因此,祈求消灾去病和让人得到现实的永久幸福, 

是祝祷的基本内容。此外,他们讲的鬼都是恶鬼,所以虽承认有鬼但不明确 

人死以后是否为鬼 (鬼在他们那里有精怪的意义)。他们讲的神几乎都为宽 

厚的仁慈神,即使可使人生病的神也能给人治病,所以认为有罪的人向神祈 

祷可以免除罪过,有难的人通过祈祷能消除灾难。祈祷的方式可站立可跪拜, 

可自己祷告可由婆罗门人士代祷。 


… Page 71…

     吠陀教的观念和仪式同后来的婆罗门教有所差别,他们的组织非常松 

散,还没有一个宗教中心。 


… Page 72…

                                4。婆罗门教 



     以公元八九世纪商羯罗的宗教改革为界,前期为古婆罗门教,后期为新 

婆罗门教,通常把前者称为婆罗门教,后者亦称印度教,二者虽都以吠陀文 

献为经典,但教义不完全相同。 

     婆罗门教形成于公元前7世纪,源于公元前900年,是早期吠陀时代的 

宗教思想发展的结果,是最古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