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前期宗教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自己称为“高贵者”,把被征服者称为”达萨”,以“达萨”和“达西” 

称呼男女战俘即奴隶。后来在雅利安人内部又产生了不同等级,形成了四种 

姓制度。即婆罗门种姓,主管宗教祭祀、占卜、念咒,史称僧侣阶层,他们 

解释吠陀经典,干预社会事务;刹帝利种姓,充当武士,国王也属这个种姓, 

主管军事和行政;吠舍种姓,一般雅利安平民,多数从事手工业、牧业和商 

业,也有富裕者,但没有任何特权;首陀罗种姓,主要来自被征服者,也有 

少数雅利安人,其中除奴隶外还有接近于平民的贫穷者,他们在法律上和宗 

教上失去了受保护的权利。前三个种姓是雅利安人,是“再生族”,后一个 


… Page 66…

种姓是“非再生族”。根据婆罗门教创造的神话和《摩奴法典》四种姓是世 

界之祖婆罗赫曼 (一说为普鲁沙,他们可能为一个人)以口、双手、双腿、 

双脚创造出来的,所以他们都有特定的职业,不可混淆界限。古代印度的宗 

教主要是婆罗门种姓创造的宗教意识和宗教行为。 

     当时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除雅利安人外,还有土著民族和波斯人、希腊人 

等外来民族,印度次大陆的居民是非常复杂的,但占统治地位的是雅利安人 

和婆罗门教。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相传恒河流域有月种王朝和日种王朝, 

但不见诸历史文献,大约这时有了奴隶制城邦国家;在公元前7世纪至6世 

纪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城邦国家林立,相互征服,出现列国争霸局面。在列国 

争霸的形势下旧婆罗门教逐渐衰微,公元前6世纪以后兴起了“六师外道”、 

耆那教、佛教等新的宗教派别。 



      (3) 哈拉巴文化之谜 

     在雅利安人文化以前,有哈拉巴文化,即公元前2300年至1750年之间 

的印度河流域居民创造的文化,它分布在南亚次大陆西部和北部的广阔区域 

里。 

     当时,哈拉巴文化圈的人发展程度高于迁移来的雅利安人,他们有了青 

铜工具,出现了奴隶制小城邦国。考古发掘中没有发现有神庙建筑,这一点 

很像早期雅利安人,但在石、陶、象牙制成的印章上发现有野兽的图案和神 

灵图案,与雅利安民族完全不同。到公元前17世纪中叶,哈拉巴文化突然中 

断,原因不详,可能是地震、水灾和外族入侵,至今对这种文化的了解知之 

甚少,只知在它衰亡后没有再复起,以后就是由雅利安人开创的吠陀时代的 

文化,其宗教文化带有神秘的思辩性。 


… Page 67…

                     2。吠陀时代的社会性质和著作 



     吠陀时代即雅利安人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生活、战斗、建立奴隶制国家 

的历史。印度历史学家习惯用宗教的或其他的文献典藉划分历史时期,如吠 

陀时代、史诗时代、佛教时代等等。 



      (1)吠陀时代的社会性质和分期 

     “吠陀”是雅利安的圣书。从广义来讲,吠陀时代包括雅利安人在印度 

的整个古代史,有“早期”和“晚期”之分。早期吠陀时代孕育着婆罗门教 

的形成,晚期盛行婆罗门教。“吠陀”原意是学问、知识,婆罗门是雅利安 

人的第一种姓,婆罗门教就是这些所谓最有学问的人讲的和实行的宗教意识 

与宗教行为。 

     吠陀时代的社会性质是从原始氏族社会解体到奴隶制城邦国家的建立和 

发展。早期吠陀时代,史称王政时代,指公元前1000年以前的历史,是奴隶 

制城邦的初期,还处于原始氏族社会末期;晚期吠陀时代,相当于奴隶制城 

邦国时代,指公元前900年至前600年间,延续到公元前4世纪以后。公元 

4世纪出现的新婆罗门教虽然也尊吠陀著作,但汇合了其他教派的观点,通 

常称之为印度教,它不在本书的范围之内。 



      (2)吠陀著作的内容和分期 

     吠陀著作是印度婆罗门教、印度教最古老的经典,相传是古代仙人、圣 

者受神的启示而作,实际上是上古时代印度西北地区的文献总汇。它是印度 

雅利安人的“圣经”,对整个印度古代宗教意识及政治、哲学诸方面产生了 

巨大影响。 

     吠陀著作的基本思想源于公元前1000年以前的历史。从广义来说,吠陀 

著作包括《吠陀本集》(“吠陀赞歌”)、《梵书》(“婆罗门书”)、《森 

林书》、《奥义书》等著作。每部书都是由几部著作组成,文献浩繁。从狭 

义来说,吠陀著作指《吠陀本集》,它包括《梨俱吠陀》(《赞颂明论》)、 

 《夜柔吠陀》(《祭祀明论》)、《沙摩吠陀》(《歌咏明论》)、《阿闼 

婆吠陀》(《禳灾明论》)等四部著作,每部书又分为若干卷。其中,《梨 

俱吠陀》是最古老的本集,也是“圣书”中的经典。一说形成于公元前2000 

年中叶,成书于公元前1000年中期。全书共10卷,收集了对自然神的赞歌 

和祭祀祷文共1028首,10552颂歌; 《沙摩吠陀》中大部分对《梨俱吠陀》 

的赞歌配上曲调,是部祭祀用的歌曲集,共1549首;《夜柔吠陀》是讲如何 

应用 《梨俱吠陀》进行祭祀的集子,分《黑夜柔》和《白夜柔》二类;《阿 

送婆吠陀》是巫术、法术、咒语的汇集,共20卷,讲驱除病魔、恶神及灾害, 

祈求战争的胜利,这些著作形成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 

      《梵书》、《森林书》、《奥义书》是对《吠陀本集》的解释和发挥, 

形成较晚,大约在公元前900年至公元前600年间,部分《奥义书》到公元 

前后才成书。由于吠陀各派别的解释不同,所以这些书的思想也不是统一的、 

一致的。其中,《梵书》讲祭祀的起源、目的和方法与赞歌、祭词的意义, 

包括宗教神话传说、巫术、咒语和哲学观点,涉及到社会生活和自然科学中 

的一些问题。经考证,不仅四部《吠陀本集》都有自己的梵书,而且各派吠 

陀也有自己的梵书,流传下来的梵书有14~15种版本;《森林书》可能是因 


… Page 68…

为信奉吠陀的人在森林中修行和传授知识而得名,它在讲祭祀的仪式和方法 

时,侧重于讲人为什么进行祭祀,以及人与自然、灵魂、神的关系,涉及到 

对宇宙和人生之奥秘的探讨;《奥义书》成书年代最晚,大约是在公元前6 

世纪,到公元2世纪还有新的《奥义书》问世,这是一部很特别的著作。“奥 

义”的梵文是Vpanisad,原意为“近坐”、“秘密相会”,引申为师生相传 

的“秘密教义”,又为“吠陀的最高意义”。流传下来的《奥义书》有200 

多种,讲人的本质、世界的本原,人和神、自然、灵魂的关系,人死后的命 

运等等宗教性质的哲学问题,它与其它吠陀文献有明显的区别,表现为抽象 

性、思辩性和系统性。 

     吠陀著作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吠陀时代又称为吠陀教,指公元前1000 

年以前,以《梨俱吠陀》为代表的《吠陀本集》为经典著作;晚期吠陀时代 

又称婆罗门教,指公元前900年到公元前600年前后,一般截止到耆那教、 

佛教的兴起,以 《梵书》、《森林书》、《奥义书》为经典著作。 

     吠陀文献的分期是相对的,吠陀教与婆罗门教的划分也不是截然的。第 

一,早期和晚期、吠陀教和婆罗门教,都尊《吠陀本集》对神的赞歌、祭词、 

颂文、咒语和巫术、神话,都讲驱除病魔、恶神,战胜敌人,祈求繁荣与顺 

达,使研究者极难把某种宗教观念划分为哪个历史时期;第二,婆罗门教实 

际上是对吠陀教的解释和发挥,宗教意识和宗教行为基本相似,都把婆罗门 

种姓神圣化;第三,早期吠陀教和婆罗门教都和后来的印度佛教组织形态不 

一样,他们不建造神庙、神殿,虽有严格的种姓制度但没有上下相统一的宗 

教组织。婆罗门种姓在早期吠陀时代就产生了,婆罗门教与吠陀教都是这个 

种姓所形成的宗教行为;第四,人们至今对公元前6世纪以前的印度史的认 

识还有些模糊不清,有待于考古发掘和文献的进一步考证,所以对早期吠陀 

时代的具体宗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