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阿含经随身剪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色如聚沫,痛如浮泡,想如野马,行如芭蕉,识为幻法,最胜所说。
     思惟此已,尽观诸行,皆悉空寂,无有真正,皆由此身,善逝所说。
    (增·三一六)

  ※尊者多耆奢,在乞食的途中,对异性起了情欲,为欲火所煎熬,虽经尊者
    阿难的开导,仍然难以平息。于是,尊者多耆奢开始分析对方,到底是哪
    里吸引人呢?想以佛陀最常教导的不净观,来平息情欲。想著想著,突然
    警觉到,只是一味的向外观察,为什么不追察自己的情欲,是怎样产生的
    呢?于是发现,欲,是从想产生的。
    想,就是想像,是根据过去经验的比对,所形成的推测与认知,是五蕴中
    的想蕴了。
    反省,如果能向内追察到自己的五蕴,可以说,已经是触及佛陀所证悟的
    精髓了。
    聚沫与浮泡,从形成到消失,变化很快,让人觉得,它的存在很不实在,
    就像现代人形容暴起暴落,人为炒作的不扎实经济容景,称之为「泡沫经
    济」一样。
    野马,也译为阳□,是在高温下,由空气急速对流,所产生的景像。这种
    景像,就好像是有许多野马奔腾一样,与沙漠中,常发生的「海市蜃楼」
    ,情形相同。
    芭蕉树的茎,看起来十分粗大,但是一层层的往内剥,却找不到一个实在
    的核心。
    幻法,类似于现代的魔术,看起来好逼真,拆穿了,却都只是些掩人耳目
    的把戏。
    以这些譬喻来形容五蕴,它们的共通点,就是让人感觉很真实,但是,现
    象的背后,并不存在有任何实质的东西。
    如果注意到五蕴,只是像这样不实在的组合,贪爱,就会开始泄气了吧!

 65。今日为著何处?犹如痈疮,无一可贪:
    眼如浮泡,亦不牢固,幻伪非真,诳惑世人;耳、鼻、口、身、意皆不牢
    固,欺诈不真。
    口是唾器,出不净之物,纯含白骨。
    身为苦器,为磨灭之法,恒盛臭处,诸虫所扰;亦如画瓶,内盛不净。
    是故,当专其心,思惟此法幻伪不真。
    思惟眼、色无常,所有著欲之想,自消灭。耳、鼻、口、身、意皆悉无常
    ,思惟此已,所有欲意,自当消除。(增·三四一)

  ※传说在佛陀之前,一个久远的年代里,有一位外表英俊,名叫「善目」的
    「辟支佛」(无师自通的解脱圣者,但是没有很多学生追随)。有一回,
    来到一位长者家乞食时,被这位长者的女儿,所一见锺情。长者的女儿,
    对这位辟支佛起了情欲,尤其是对他的眼晴,特别著迷。尊者善目知道了
    以后,就将自己的眼球挖出来,拿在手上,对长者女作了以上的开导。
    无常,是尊者善目教导的重点。迷人的眼睛,突然间,就变成血淋淋的眼
    球,这是多么大的震憾啊!无常,表示一切都在变化之中,人们是没有办
    法拥有什么的,即使只是表面的现象,都没办法拥有,更何况,拥有与被
    拥有之中,都没有任何实体性的存在呢!

 66。当观此欲为从何生?复从何灭?
    如来所说:夫去欲者,以不净观除之。
    欲从想生,以兴想念,便生欲意,或能自害,复害他人,起若干灾患之变
    ,于现法中受其苦患,复于后世受苦无量。
    是故,当除想念,以无想念,便无欲心,以无欲心,便无乱想。
    (增·二九一)

  ※如果能从炽盛的情欲中,稍稍挪出一点注意力,来思考自己的欲念,是从
    哪里来的,应当怎样消除,那么,对情欲的平息,就已经跨出重要的第一
    步了。
    情欲的平息,在外,可以应用「不净观」,尽量将注意力,摆在实际上不
    美好的地方,并且,扩大这样的注意力。在内,由于这样的转移注意力,
    还可以中断内心美丽而不实在的想像与编织。
    欲念,主要是起源于想,应当从消除想念下手,来作舒解。

 67。何因何缘,新学年少比丘,出家未久,修持梵行纯一清净?
    ⑴若见宿人,当作母想,见中间者,作姊妹想,见幼稚者,当作女想。
    ⑵此身从足至顶,骨干肉涂,覆以薄皮,种种不净充满其中,周遍观察。
    ⑶应当守护根门,善摄其心。若眼见色时,莫取色相,莫取随形好,增上
      执持。若于眼根,不摄敛住,则世间贪觉恶不善法,则漏其心。是故,
      此等当受持眼律仪。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亦复如是,乃至
      受持意律仪。(杂·二五九)

  ※国王优陀那,对那些跟随佛陀出家不久,就能断除性欲(梵行纯一清净)
    的年轻比丘,感到很好奇,因而来请教尊者宾头卢。尊者宾头卢,于是就
    为他说明,在佛陀教团中,断除性欲的三种不同教导方法:
    第一:对情欲比较轻的,以带有「假想观」色彩的方法,将年长的,当成
    母亲;年纪相仿的,当成姐妹;年纪小很多的,当成女儿,来消除欲念。
    第二:如果,用这个方法行不通时,再进一步教导他,使用不净观。以不
    净观的扩大想像,来消除情欲。不净观,也带有「假想观」的应用技巧。
    第三:当使用不净观,仍然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时,那么,就得罩起时时
    刻刻守护根门的防护网,随时随地提醒自己,如实地处理从六根接收进来
    的资讯,不要渗入欲贪,去执取那些自己觉得愉悦的林林总总,以避免因
    此而增加自己的回味与想像。
    这就是佛陀教导出家比丘们,消除情欲的三种技巧了。

 68。当舍净想,思惟不净想;舍有常想,思惟无常想;舍有我想,思惟无我想
    ;舍可乐想,思惟不可乐想。所以然者,若思惟净想,欲心便炽盛;若思
    惟不净想,便无欲心。
     欲为不净,如彼屎聚;欲如蘖鹆,饶诸音响;欲无返复,如彼毒蛇;
     欲如幻化,如日消雪;当念舍欲,如弃家间;欲还自害,如蛇怀毒;
     欲无厌患,如饮咸水;欲难可满,如海吞流;欲多可畏,如罗刹村;
     欲犹怨家,恒当远离;欲犹少味,如蜜涂刀;欲不可爱,如路白骨;
     欲现外形,如厕生华;欲为不真,如彼画瓶,内盛丑物,外见殊特;
     欲无牢固,亦如聚沫。
    是故,当念远离贪欲之想,思惟不净之想。(增·四一七)

 69。作是观察,解了淫坑之火,犹如骨锁、肉聚、蜜涂利刀、果繁折枝、假借
    不久。亦如剑树、毒树,如毒害药,悉观了知,便能得度欲流、有流、见
    流、无明流,此事必然。(增·一二O)

  ※欲如骨锁,就像狗啃骨头,伤了嘴还止不了饥;欲如肉脔,就像众鸟争食
    的小肉块,瞬间就没了(《中阿含·二O三·晡多利经》);也像沾在利
    刀口上的一点点甜蜜,如果想要尝它,就有伤到舌头的危险;又像过于繁
    茂的果实,让树枝不堪负荷而折断一样。这些比喻,都在告诉我们:
    淫欲,乐少苦多,多有灾患,会让我们:得、不、偿、失,应当远离。
    情调,总是在朦胧中,眯著眼的想像编织里。只要您睁亮眼晴,抽丝剥茧
    地,想要知道它的真实面貌时,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所以平息情欲的有效方法,就是去分析:到底美在哪里呢?我的欲念,又
    从何而生呢?

 70。此五受阴,欲为根,欲集、欲生、欲触。非五阴即受,亦非五阴异受,能
    于彼有欲贪者,是五受阴。(杂·一O四)

  ※五蕴的组合,展现著一个生命,即使是解脱的圣者,在入灭前,也还是展
    现著五蕴和合的。只不过,不同的是:解脱的圣者,不会执著于五蕴,贪
    爱著五蕴。
    带著执著与贪爱的五蕴,这是平常凡夫的五蕴了,经中特别以「五受阴」
    称之,表示了带著杂染的意思。
    所以,显然地,五蕴本身,并不是问题之所在。
    修行人真正应该努力的,是欲贪的「离」,而不是五蕴的「离」。

 71。非眼系色,非色系眼,乃至非意系法,非法系意。于其中间,若彼欲贪,
    是其系也。
    譬如二牛,一黑、一白,共一轭鞅缚系,非黑牛系白牛,亦非白牛系黑牛
    ,然于中间,若轭、若系鞅者,是彼系缚。(杂·二五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