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8、粉色年华的困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与他就这个问题进行思想交流。妻是当年父母作媒成的婚,虽不是一见钟情,但朝夕相处建立了一定感情,日子过得平静、安稳。
  过去他一直认为,生命短暂,人应该像居里夫妇那样去追求事业的辉煌,他因此长期封闭自己。学问做好了,但至今尚不知舞厅、卡拉OK为何物。想不到,命运偏偏在这个时候给他机会,让他结识了一个一见面就没法再让他忘记的女性。他奇怪这种感觉,他极力克制,却挥之不去。直到这种情感煎熬得他不能自拔,他才动真情写了这首诗,并悟到:“爱是一个最有个性的东西。”想要求不来,想逃又躲不开。
  明明心里苦不堪言,每天还要在各式各样的场合讲话、微笑、领奖。要是让他选择,他会放弃目前这一切,去追求第一次令他心跳的这种感觉。但这些能向谁诉说?又有谁能理解和相信?这种社会现象既不像16世纪英国著名散文家拉布吕耶尔在《论人品》中所说,爱是一种不假思索的感情。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解决温饱之后,有更多的人们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更为注重精神生活,对情感的追求也表现得更为勇敢和坦荡。这是否是社会的一种进步?或是历史发展到了一个阶段,人性的更真诚的袒露?是社会变化的产物?抑或如一些人所忧虑的是道德沦丧?我在博士班与几位同学忍不住就这个问题讨论起来。大刘说,“男人”本来就是个不安分的代名词,就像不安分的雄性动物那样。多吃多占,捕捉新目标,征服大自然的欲望很强,这是男性生理所决定的。任何时候这种属性都无法改变,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只是不同时代的不同的表现形式罢了。小吕说,凡是男人,都喜欢与漂亮的小姐交往。感情上、生活中少不了这种要求和调节。没有男人不喜欢这样。但喜欢归喜欢,多数男子汉又会理智地想到,与绝大多数漂亮的女性仅能做朋友,不可以安放在妻子的位置上。这不仅仅是如A君电话里所说的“不安全”。这类人消费极高,一般人供养不起,即使短时间能维持婚姻的完整,也难免日后发生矛盾。一旦家庭出现危机,你无法控制她,因为你根本没有养住她的能力。而另一类安分的女性呢。死心塌地跟你走,任劳任怨,为你生儿育女,操持家务。老老实实,最后成为你不完全满意的“妻子”。看来,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家庭有的未必可以在社会上找到,而有些社会上有的家庭又末必具备。多姿多彩的生活是否可以互相补充呢?看来,新生活给了男人们新的选择。
  那么,女大学生们怎样适应这种社会,这种观念?女大学生该做个什么样的知识女性才能“配合大众”、跟上“形势”?有了漂亮的外貌再加上活泼的性格,男人们会认为你轻浮,靠不祝而朴实古板又引不起男人的注意,许多这样的女性超过30岁仍无人问津。从理想主义出发,女性应两者兼而有之:既活泼可爱又要持重可靠;既年轻漂亮又成熟厚道。可这样完美的维纳斯在生活中该上哪里寻找。
  过去,由于历史的原因,女性在社会上地位比较低,加之生性脆弱,依赖性强,容易衰老,这些局限,注定了知识女性不可能像西方19世纪作家笔下描绘的“骑士式”的男人那样洒脱。家庭婚变受害的多从孩子、女性开始。中国传统道德教养的女性要心甘情愿听从男人的摆布,“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凡事不敢也不愿与男人竞争。因此寻花问柳的风流韵事似乎是男人们的专利。但近年形势有所改变,被动的女性受时代驱动,或是婚姻不满,或是思想开放进步,她们要求与男人平等,争劝民主”,不再格守传统女性的“美德”。一个某校社会学系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告诉我两个数字,她所在的大学在读学生中80%的人在谈恋爱,女学生中已有性历史的约占30%。我询问她对这个问题的态度。“知识女性一辈子守着一个男人是极不合理的。男人生活追求随意化,为什么知识女性不能?在‘人’的含义上,无论是男是女,感受和需要是相同的,没有实质的区别。”说这话的时候,她一副坦然的态度。她有过三段恋爱史。
  第一次初恋是高中同学,那是一种朦胧的情感,没有接过一次吻。第二次恋爱,她献出了贞操。第三次她爱上了一个有妇之夫。她明知这种爱情是不会有结果的。她不要求对方离婚,她明白那边的知识女性活得不容易,有家,有儿子,也一把年纪,竞争不过自己。她也明白终归有一天自己也会像那个知识女性那样被淘汰。但她仍然没有放弃这种不自禁的“爱情”。“结果呢?”“不需要结果。只要我们现在相爱,不在乎将来。”她的语言,全是那些流行曲的歌词。我不知道流行曲影响了她,还是这种类型的现代知识女性给了流行曲作家以灵感。
  我采访的女大学生目前在社会上有多少代表性尚不太清楚,但她的话却实实在在令人联想到许多,也令社会困惑。她这种思想及行为是我们这个社会所不允许,更不能提倡的,但它却是现实的客观存在。
  我们对客观存在的东西是一味简单地批判呢?还是用科学态度去剖析和寻找根源?不知社会学家作何种回答。不管你承不承认,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婚姻生活的的确确与过去不同。经济日渐发展繁荣,让人们更多地关心和追求自身的精神生活和情感价值。而精神和情感是很复杂的问题,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解答,那么,怎样的解答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东风恶,欢情薄
  一个相爱中的人,可以踏在随风飘荡的网上而感觉不到危险,幻想的幸福使他灵魂飘然轻举。
  ——作者题记
  1相见恨晚
  自从她的生活领域被他偷偷地侵袭过后,她感到自己的天地有了大欢愉、大光明。她是个农村姑娘,大学毕业后,经人介绍跟上海某公司的一个科长结为伉丽。她对自己的婚姻是比较满意的,丈夫较为富有,在本地人缘又广,对她这样一个外地来的孤单的女子来说,她感到家庭的可靠、优越。斗转星移,时过境迁,人世沧桑,欢悲无常,随着学识和学位的升级,她开始觉得自己的婚姻充满了铜臭味,那么简单直截,那么功利化。
  每天同一个喝得醉醺醺的“钱呆子”同床共寝,使她感到滑稽又厌恶。丈夫不懂BASIC语言,更不知所谓存在主义,至于超越人性,丈夫根本以为只有尼姑才会干得出来。丈夫每天只关心谁高升,谁他妈的倒霉,谁真机灵一趟买卖净赚好几千,可比咱科长强多了。在今天,人们敢于正视爱情,追求真正爱情的时候,她幡然醒悟,自己当初的婚姻多么庸俗!实践证明,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门当户对,才能维系爱情的长久。
  而当初,她的选择是典型的物质需求,当年的美满无踪无影,只留下今日不尽的后悔和沮丧。她终究是中国伦理道德的女儿,想到丈夫当初为建立这个“美满”的家园东奔西跑,每月又给家在农村里的父母寄生活费,想到可爱的女儿,她渐渐又觉得丈夫不那么可恶。但是,每次同房,她都冷淡如冰,丈夫大为不满。她是性冷淡者吗?不,在和他的接触中,她总是热情积极,性的融合又是如火如荼。
  他们是在一次学术讨论会上认识的,几经接触,相见恨晚。他文质彬彬的仪表,坦诚待人的风度,超脱的傲骨,深深吸引了她,她同他在一起,精神振奋,思路活跃,谈吐自如,语言亲切。他们像六月里的湖水,暖暖的,柔柔的,推波助澜,直发展到合二为一,两心共振。为人师表,道德伦理的紧身衣他们比别人穿得更整齐合体。
  他们的接触秘密而严谨,控制得当,把握适度,以身相许,共守同盟。她完全被爱意迷惑,幸福在偷偷中进行。他们的关系冠冕堂皇地保持了三年之久,如果不是因为不慎怀孕流产,这种地下情人的婚外补充,该使她多么幸福啊!性行为的直接责任,可能创造新的生活,新的生命,中国的一切非伦理行为都无力承担这一严峻的后果,圣贤弟子,又要道貌岸然,最后别无选择,惟有流产。她瞧不起丈夫的智商,但丈夫绝不是低能儿。
  当她告诉他避孕失败,意外怀孕要做人流时,他立即从挂历上推算出妻子受孕的准确时间,而那时他正好出差半月多未归,根本谈不上性生活。时间无情地证明她是婚外孕,真是行行出状元,她恍然大悟到丈夫原来如此高明。夫妻几番舌战,她终于败下阵来,低头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