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的〃,同样,从长期来看中日两国的斗争,实质是学界的斗争。
东渡日本以后,除了经济,另外一个困惑就是日本的教育。按原来的看法,日本的教育可以说一蹋糊涂。从小学开始到大学,以一个字形容足以,就是〃玩〃,基础知识极差,绝不配与中国学生相提并论。但是,在硕士以上的层次,中国学界的学术水平反而远不如日本。在企业里的表现也一样,实践几年之后的成就更远非中国学生可比。是因为硬件设施差吗?也不对,至少在高等学校之间没有可感受出来的差异。是体制问题吗?也不对,日本的铁饭碗大锅饭比中国要严重的多。在论坛上与国内精英或精英的代言人辩论几番后,我一下子明白了中日教育体系的根本差异,那就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比科学知识更重要的东西。有了科学精神,无限的科学知识可以通过研究得来,如果科学精神不在了,再多的科学知识也只是别人的财富。人在求学的最初阶段,科学精神的灌输比科学知识的灌输更重要。
日本的小学课程极少,每天早早放学,基本没有家庭作业,即使有也是查资料调查之类的轻松事情。上课也不正规,经常请山野匹夫,三教九流来做报告。经常组织学生去旅游参观,如去未来科学馆、船的科学馆、江户博物馆等等,许多大企业也在参观之列。
未来科学馆展示了日本的最新技术成就,H2火箭发动机、磁浮列车、太空舱、机器人、燃料电池……,或实物,或模型,或原理演示。很多展品还可以实际操作和实验,工作人员在旁耐心地解说、指导和答疑。在这里,孩子们被种下了科学精神的种子,培养了科学的兴趣。
船的科学馆展示了日本航海的历史,其实也记录了日本成为一流工业国家的历史。当时最大的水上飞机,最大的舰炮……,面对这些巨大的展品,你可以深切体会到现代工业的力量和人的渺小。
东京旧称江户,江户博物馆是东京历史的见证,其实也是日本历史的缩影。在博物馆的现代部分,展示的是日本第一辆自行车、第一辆黄包车、第一辆摩托、第一辆汽车、第一台电视、第一台洗衣机……。面对这些粗糙幼稚的展品,体会到科学第一的重要,每个科学第一的诞生,都标志着民族的一次跃进,迈入一个新时代。日本的国家电视台NHK,每周二有固定栏目《project X 挑战者们》,周日重播,则讲述的是这些第一背后的动人的故事。那些无名的挑战者们在简陋的条件,艰苦的环境下,克服重重困难,历经无数失败,去拼搏,去奋斗,去构筑民族的基础和柱石。节目的末尾会邀请挑战者们或亲朋故旧到演播室做客,连同那粗糙幼稚的日本第一甚至世界第一的作品。栏目的主题歌《地上之星》,催人奋进,催人泪下。挑战者们是地上翠灿的明星,民族的脊梁。
到这些展馆见学,我总是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青少年宫、航模队、无线电小组……。而今它们安在?
中国的教育历史也非常令人不解。在20多年前的那个疯狂的年代,教授被关牛棚,学校停课闹革命,上山下乡,但在我这个工程师看来,却是工业技术大跃进,各种工业从无到有,民族第一诞生的火红年代。反观今天,高考恢复了,大学扩招了,硕士满街走,学士不如狗了,博士教授满手抓了,重视知识了,重视人才了,科学的春天来到了,但工业的独立性没有了,国产技术突破没有了,民族第一消失了。为什么?!那个疯狂的年代大喊〃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怀疑一切,打倒一切〃,〃打倒反动学术权威〃,虽然极左,虽然偏激,却蕴涵着科学精神,是科学精神张扬的年代,自然也是民族第一诞生的火红年代。而现在,说是学术腐败,坑蒙拐骗,其实日本也一样,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嘛。科学本就不是圣洁的殿堂,也是追逐名利的战场。最真实的原因是科学精神被抽走了,被偷换了。
在我的祖国,有人建国家大戏院,有人提议建文革博物馆,有人拍摄格格和皇阿玛,听说有人还要去拿奥斯卡奖。但可曾有人提议修建中国的未来科学馆,中国的江户博物馆,拍摄中国的《project X 挑战者们》?
在我的家乡有人会修漂亮的中心广场给领导巡视,有人会修连片的开发区等外商投资,有人会把教育专款奖给高考状元的班主任。可是,当年中小学的无线电小组,少年宫科技活动,还有工业基础课的现场实习,还有人组织吗?当年覆盖所有县城的公立图书馆,所有乡镇都有的文化站,如今还有多少在运行?
东渡日本,让我理解了现代国家的力量所在。与日本对比,现在的中国象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但支撑宫殿的基础和柱石却动摇、瓦解了……
第八节 中日经济改革方向决策依据的差别和结果
第八节 中日经济改革方向决策依据的差别和结果
中国正在进行体制改革,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自由市场经济。自由市场经济在中国本身是一个神,于是我们不知道自由市场经济是什么,如何检验它是否建成了,现在建设进度如何了。符合自由市场经济原则的就是公平、公正、合理……(此处略去赞美的词汇若干)。不符合自由市场经济原则的就是人为、扭曲、畸形……(这里也略去谩骂的词汇若干)。既然是神,当然是不能批判和动摇的,要是有谁对自由市场经济大不敬,根本就没有对改革进程发言的权利。改革见成效了,说明自由市场经济就是好,是神的功劳。遇到问题和挫折,是因为体制问题,是因为改革者心还不够诚,向自由市场靠的还不够紧。实在不行还可以把所有问题都推给计划经济遗毒,即中国经济有原罪。人们们现在虽然下岗和不能受教育,但以后会好的,通过改革赎罪,将来一定可以上天堂。
其实科学也是宗教,科学精神〃可重复,可检验〃也是不能动摇的神。与其它的神行事逻辑完全一样。成功了是因为科学精神,失败了是因为对科学精神不够虔诚。或是因为原来的基础不好,即有原罪。或失败乃成功之母,即将来可以上天堂。在信仰的层面,科学与其它宗教是平等的,不歧视基督教、伊斯兰教,也绝对不歧视主流经济学家们对自由市场顶礼膜拜。只是,我坚信,向其他神顶礼膜拜或者可以得到心灵上的安宁(无论之前做了多么丑恶的事),但若想国家富强,还是应该崇拜科学精神好。
日本经济经历了十年停滞,也在大嚷构造改革,但只是嚷而已。改革步伐步履维艰,一步三回头,时而民营化,时而又实质国有化。日本式的大锅饭讲究终身雇佣,论资排辈,刚刚要打破,现在又重新捡起来。在外人眼中,日本的改革完全找不到方向感,市场?计划?放松管制?加强政府主导?一时间缤缤纷纷,如同蜻蜓点水,进一步可能退两步。学界的著述也是非常乱的,找不到头绪。但在反复观察后,我突然读懂了日本构造改革的指导神是谁科学精神。就象做一个前所未有大型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也会经常找不到方向感,这个时候宁可等,不断对各种方法进行测试和评估,在不断尝试中找到方向,因为唯一可信的是实践。如果简单的相信市场经济或是其他的神灵,按神的意思开工赶时间,大厦可能会自然崩溃,或被迫自己用炸药炸掉危楼。
经过各种试验和讨论,现在日本改革的方向感逐渐清晰了,日本学者近期的著书立说也逐渐表达出了这个相对一致的意见:日本的金融是脆弱的,根本原因是在这个强权世界上,操纵金融、造成金融风波的最大因素是政治,而日本政治军事腿软,无论怎么改革,金融都不会健康。于是日本试图建立相对独立的政治经济体系,要做正常国家,不过日本重新政治军事化要受到美国限制,于是日本官僚就缓慢但坚实地推进这个计划。近期日本突破和平宪法,海外驻军。开发间谍卫星,卫星返回技术,大型运输机,准航母都是这个国策的结果。
强化科技立国(加强科技基础),加强产官学提携(大企业集团加强对政府的控制,大学与企业互相配合),政府加强对新技术、新领域的投入和补助。这是日本一直在作的几项不显眼的改革计划。现在成果已经显现出来了,经济复苏是不是确实,还有待观察,但这次经济复苏与90年代的短命的经济复苏有个显著不同,这次复苏的基础是技术水平的突破,如数字家电,燃料电池、电子标签等,有坚实的技术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