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前期科技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骨的寒风不能通过深长的通光孔透到房舍里来。设备完善的地下管筒系统, 

  还可以有效地疏导雨水,防止房屋受潮。 

       继克里特人之后的迈锡尼人,在建筑方面也有着其高超的技术,然而其 

  突出之处主要表现在城墙的构建上。由于在迈锡尼时代,统治者的残酷剥削 

  和压迫,曾经激起过奴隶、农民和其他劳动者的强烈反抗。统治者为了维护 



①  Palmer,L。R。:MycenaeansandMinoans,London,FaberandFaber;1961。 


… Page 138…

  他们的权力,大力修筑坚固的城堡。现存的阿加美农城堡遗址是欧洲最古老 

  最雄伟的城堡。城堡的正门位于西北方向。中央大门被称为狮子门。这一宏 

  伟的建筑象征着迈锡尼国王的不可动摇的威力和强大。4整块巨石 (上面一 

  块重20吨)构成二扇门框、门槛和门的顶拱。门相当高大、能容骑兵骑马通 

  过,同时也很宽阔,可供战车从容出入。门的上面装饰着三角形石灰石板, 

  石板上刻着浮雕:两只雄壮的狮子威风凛凛地俯视着走进城门的人。门的进 

  口有坚固的四角形棱堡保卫着。该城的三角形周长达900米,占地约30000 

  平方米。城墙平均厚度6米,但有些地方达10米。城墙是用所谓“独眼巨人 

  叠石法”砌成:尺寸和形式不同的粗糙巨石一块块地叠起来;石与石之间接 

  的缝隙用泥土或小石块填塞。在最重要的防御地段,城墙则是用整齐的长方 

  形石块砌成,狭缝涂以泥土。城墙随地形起伏,或沿山岗蜿蜒而上,或向山 

  谷俯探而下,但其高度均高出地面18米。建城者非常周密地考虑到城堡被围 

  时的供水问题。在山岗附近的一个山谷里流着一条泉水。巧妙的地下管道将 

  泉水引入城堡。建于公元前15至14世纪阿该亚王的陵墓建筑,其规模不亚 

  于克里特的王宫和迈锡尼的城堡。这就是巨大的圆顶墓,其中规模最大的是 

  所谓迈锡尼的“阿特柔斯宝库”。该墓门框的上部是一块巨石,长8米,宽 

  5米,高1。2米,重达100吨。坟墓内部是一间圆形房舍,有圆顶石拱天花 

  板(其直径和高度均约14米)。石墙和天花板可以看出装饰坟墓的青铜花瓣 

  留下的深窝。祭拜死者的仪式在这里举行,但埋葬是在一间四方形的小室内 

                                                                     ① 

  进行,一条狭窄的通道把这间小室和坟墓的圆顶部分联通起来 。 

       面对爱琴古代建筑物的雄伟壮丽,往往会觉得难以置信,爱琴人只是用 

  非常原始的技术和像青铜斧、石斧以及青铜锯等工具,竟能创造出如此的人 

  间奇迹。 



①  Taylour,L。w。:TheMycenaeans,London,Thames and Hudson,1964。 


… Page 139…

                                9。爱琴文明的文字 



       文字是爱琴文明的最重要成就之一,在世界古文字中爱琴文字自成系 

  统。爱琴文字包括爱琴海区域米诺斯文化和迈锡尼文化使用的文字。米诺斯 

  文字包括象形文字和线形文字A,流行于公元前19至前15世纪;迈锡尼文 

  字即线形文字B,流行于公元前15至前10世纪。这些文字是英国考古学者 

  伊文思发现并命名的,自从1900年以来,已有数千块带有象形文字铭文和线 

  形文字的泥版陆续被发现。伊文思对铭文研究做了许多工作,但是只公布了 

  他所发现的文字的很少部分而且他没有将之释读成功。但是伊文思认定:第 

  一,这些铭文是由两种不同系统的文字写成的(一种是线形文字A,另一种 

  是线性文字B);第二,这两种文字都有音节特点;第三,A和B系统的许多 

                 ① 

  符号彼此符合 。 

       米诺斯象形文系由克里特原始社会末期的印章符号演变而来,约产生于 

  旧王宫时期中、后期,一直使用到新王宫时期初。它分实写体与线写体两种, 

  前者是涂写或雕划成实体图画符号;后者仅以线条勾勒图形。实写象形文主 

  要见于各王宫发现的印章上,线写象形文明多见泥板、家用陶器、墙壁之上, 

  极为简短,可能是对一些器物作的标记。大量发现象形文的地点是克诺索斯 

  王宫的“象形文储藏室”和马利亚王宫遗址。根据伊文思研究结果表明,已 

  知的实写、线写两种象形文符号共计135个,这些符号构成323个字,其中 

  有250个字只出现过一次。符号内容涉及人机体部位、器物、动物和日月星 

       ① 

  辰等 。有些符号与埃及象形文字相似,说明克里特与古埃及之间的文化联 

  系。1908年在费斯托王宫遗址发现了费斯托斯圆形泥板,两面都用字模压出 

  长篇铭文,共241字。铭文按螺旋状排列,分别为31句及30句,由于文字 

  多有重复,实际上只有45个符号。这些符号可能是另一系统的象形字,类似 

  的文字在克里特中部的阿尔卡洛科里的铜斧上也有发现。大约从公元前 17 

  世纪开始,克里特人将每个符号代表一定字或概念的象形文字,过渡到每个 

  符号表示一个音节的线形文字。这种线形文字叫做线形文字A,约有三分之 

  一的线形文字符号可以确定出象形文字的原型,说明它是从象形文字发展而 

  来的。其他线形文字A的符号也多为象形文的简化,但符号总数已缩减到90 

  个左右。虽然自克里特文字被发现以来学者们一直在致力于对它们的释读, 

  但这些古文字的秘密尚未被揭开。不过语言学家已对有些问题作出结论,可 

  以肯定的是这些用象形文字和线形文字A书写的泥板多是一经济表报的文 

  件。克里特人除了文字之外还有数学符号。他们制定了精密的计数法;其基 

  础就是十进位法。他们以“|”表示一个单位,“—”表示十个,“○”为百 

  个,“■”为千个,“■”为万个。他们不仅会整数的四则运算,而且懂得 

  分数和计算百分比。 

       代替线形文字A的是线形文字B,它是在迈锡尼人于公元前1450年入主 

  克诺索斯王宫后开始流行起来的。即用线形文字A的音节符号记写迈锡尼 

  语,发展成线形文字B。线形文字B不仅应用于克里特,而且也应用于大陆 

  希腊的一些中心地区,公元前1000年随迈锡尼文明的衰亡而停止使用。线形 

  文字B泥板文书在克诺索斯约出土4000件。线形文字B属于希腊语,是一种 



① 参见苏联科学院主编《世界通史》第一卷,三联书店1959 年版。 

① 参见苏联科学院主编《世界通史》第一卷,三联书店1959 年版。 


… Page 140…

  音节文字,表示音节的有90个符号,常用者约59个。1952年英国学者文特 

  里斯成功地释读了线形文字B。文特里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线形文字B 

  的释读做了极其复杂的工作。他认为,克诺索斯、派罗斯铭文的语言是希腊 

  语的变种。他注意到,在同一个词变格时,在最后一个音节里,只有元音变, 

  辅音仍旧不变 (如俄语)。另一方面,属于同一变格法,又属于同一个格的 

  不同的词,在最后的一个音节里都有一样的元音,但是这个音节的辅音则彼 

  此不同。以此为依据,他把同一元音的音节分一组,以后把有同一辅音的音 

  节又分为一组。这位学者把这些组放在长方形的格子里;并在直行格上放进 

  5个基本元音,在横行格上放进常与元音结合的辅音。在直行格的5个音节 

  中,认识一个元音,就能知道其他4个音节中的元音。根据同理,确定一个 

  辅音之后也就能够弄清楚横行格上其他4个音节的辅音。文特里斯进一步探 

  明了每个音节的读法。他注意到,一些派罗斯铭文的开头总是那一个词,而 

  一些克诺索斯铭文的开头总是那一个词。他假定这是这些地区的名称。这样 

  就知道了第一批几个音节的读音,把这些音节写入“表格”之后,他又得到 

                           ① 

  了其他许多音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