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前期科技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地区。他们以渔猎和采集植物果实为生,只懂得最简单的工艺技术,并无 

  农业知识。到了公元前3000年左右,该地区的农业才开始其进化过程。经长 

  期的研究表明,南美洲印第安古代文明与玛雅文明并无继承关系。甚至在玛 

  雅文明出现1000年以前,现今秘鲁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地区已存在有一种充满 

  活力的文化——查比因文化,从公元前10世纪起安第斯山区的印第安人已经 

  知道灌溉农业和驯养动物,他们的阶级关系已经开始发展。在15世纪初期, 

  出现了印加帝国。印加帝国是由原居住在秘鲁南部高原的一个讲歧楚语的小 

  部落来到库斯科地区逐渐扩展,征服这一地区而产生的。“印加”意为“太 

  阳之子”,印加帝国分布于南美安第斯地区的厄瓜多尔、秘鲁、玻璃维亚、 

  智利北部及阿根廷的一部分,中心在秘鲁南部的库斯科地区。印加文明的年 

  代为15—16世纪早期,全盛时期人口达600万。印加的农业发达,培植了甘 

  薯和玉米等40余种植物,修建了梯田和复杂的灌溉系统。采矿和冶金业在印 

  加经济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铜和锡被开采用以冶炼青铜、制作武器和工具, 

  金银也被大量开采,用于制造装饰品和祭司品。印加帝国保存着许多原始公 

  社制度的残余。印加的每个部落是由10个分支——哈通阿里尤组成的,而每 

  个分支又分为10个阿里尤。阿里尤最初是父系氏族公社。每个阿里尤有自己 

  的村落并占有附近的土地;阿里尤的成员彼此都是亲族,并根据氏族(父系) 

  的名字命名。阿里尤实行异族通婚,氏族内不准联姻。在这种公社里分化出 

  氏族贵族。贵族代表人物监督公社社员的劳作,并监管公社社员们纳税;他 

  们的地段由公社社员耕耘。贵族们从印加最高统治者那里得到的土地是他们 

  的私产。祭司们也占有特权地位,他们征收一部分收获物作为收益。祭司们 

  不隶属于当地的统治者,而形成一独特的团体,由库斯科的最高祭司管辖。 

  奴隶处于社会最底层,从事最繁重的劳动。16世纪由于印加最高统治层兄弟 

  争位,国力削弱,加上西班牙殖民者侵入,1533年印加帝国灭亡,其经济文 

  化也遭到彻底破坏。 

       在孤立环境下发展出来的美洲古代文明,在几度辉煌后走向衰落。但是 

  在美洲大陆,特别是墨西哥、安第斯地区,印第安人的传统仍然存在,在逐 

  渐走向世界大同的潮流中,仍然会保持其独有的特色。 



① 参见《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 年版。 


… Page 126…

                          2。古代印第安人的农业 



     1961—1969年,学者们对墨西哥城以东的普埃布拉州东端及南北流向的 

萨拉多河中游河谷地带进行了考古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考察,在此发现了 

约公元前3500年人类培育出的玉米、豆类及棉花等,标志着这地区早期农业 

的开始。 

     在大约公元前2000年前后,农业在中美洲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正是农业 

的确立,为玛雅文明的发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当时在适于农作物生长的地 

区出现了小型的村落,每个小村落由农田环绕着。村民用至今在拉丁美洲许 

多地区仍然沿用的“刀耕火种”的方式开垦土地。每年人们在森林或灌木林 

中开拓新的土地,砍下和放火烧完树木,如遇大树则用石斧将树皮砍去一圈, 

再把树枝堆在树干四周,放火将其烧透。农作物就种在混合着灰烬的土中。 

两三年后再让这块土地退耕归荒,另外再去开垦新的土地。这种耕作方法需 

要大量土地间歇使用,才可能生产足以养家糊口的食粮。当时中美洲和南美 

洲的印第安人的主要工具是用燧石和黑曜石制造的石器,公元10世纪后才开 

始使用铜制工具,始终未能使用铁器,加之没有或缺乏大家畜而使农业的发 

展受到限制。中美洲的家畜只限于狗、火鸡和鸭类,不可能用于田间耕作。 

一切农田的耕作,都只能借助人力。因此人们只能集中在土地容易耕种的地 

区。但是一种叫“查那巴斯”的耕种方法,使上述的缺憾多少获得补偿。在 

墨西哥谷的沼泽地带,人们先开辟水渠,筑出挡土墙在墙间堆积芦苇和其他 

植物作为表层土壤的泥基。种植作物的表层不断用渠底的淤泥加以补充,使 

作物得到充分的肥料。这种人造岛的边缘和角落种有柳树,以防土壤流失。 

 “查那巴斯”一年可生长数季作物,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1519年西 

班牙人入侵时,阿兹特克的都城诺奇特兰已经成为一个大都市,约为当时英 

国伦敦的5倍,人口达30万人。在诺奇特兰周围即是“查那巴斯”带。在玛 

雅地区中部,是林木遮盖的沼泽地带,旱地极少,然而在这些地区玛雅人却 

生产出大量玉米,这在过去一直是个谜。近年美国宇航探测系统通过茂密的 

森林,首先发现了玛雅1000多年前修建的排水网络。这些排水渠纵横交错, 

规模巨大,位于危地马拉和贝利塞的热带雨林区。考古学者通过地区考察, 

见到这些排水网,它们平均宽3至9英尺,深1。5英尺。排水渠是用石锄挖 

成的,用以排水,然后在排干水的地带开出小块方地,种植玉米和可可。这 

就解释了在公元250至900年间,玛雅人为何能在沼泽丛林种地,以养活二 

三百万人口的问题。当时,玛雅人的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其次有马铃薯、可 

可、南瓜、番茄、辣椒、棉花、烟草等。 

     印加人在农业方面更为在行。尽管他们的耕作工具非常简单,主要是铜 

制的锄头和附有镫的铜铲。但印加人借助其水利工程创造出农业奇迹。在印 

加帝国之前约1000年,安第斯山区即已有较发达的农业。从那时起,人们已 

开始开凿大小水渠,到印加帝国时形成一套周密庞大的灌溉系统。水渠引导 

安第斯山高处的水源,渠底由石块铺成,并筑有石水闸,以控制水的流量。 

引水道沿山坡蜿蜒伸展,甚至越过分水岭,有的水渠长达近百英里,将水引 

导至缺水的山谷。这些古代的水渠,许多至今仍在发挥灌溉功能。这种水渠 

除了灌溉之外,水中携带的淤泥还可肥沃农田。印加人还使用高效的有机肥 

料——海鸟粪。人们从遥远的海边将海鸟粪运到山区,撒在农田里。印加当 

局在当时已经对鸟类加以保护,使它们不断造福人类。在现今秘鲁一带的高 


… Page 127…

  地,印加人建造“安丹”(即梯田),将山坡改造为耕地以解决水土保持的 

  问题。人们用石块建造坚固的挡土墙,在其后铺上石块作为田床。然后从山 

  谷下取土倒在田床上压实,先用普通土壤,最后用肥沃的土壤作表层。这样 

  造成一块块狭长、平坦而极为肥沃的田地,配合灌溉系统一年可栽种2至3 

  季作物而获得较高的产量。这些巨型梯田有许多至今完好如初,仍在发挥其 

  作用。 

        中美和南美古代印第安人栽培的作物,对现代世界粮食供应的构成,占 

  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就全世界范围来看,玛雅人是玉米、土豆、菜豆的最早 

  培育者;印加人则培育了甘薯树薯和花生。其他许多重要的蔬菜和经济作物 

                                                        ① 

  如蕃茄、辣椒、南瓜、菠罗、可可、棉花、烟草 ,也是古代印第安人培育的 

  结果。他们年复一年,从野生植物中筛选和培育出良种,为丰富全人类的物 

  质生活作出了贡献。 

       古代美洲的畜牧业相对不那么发达。玛雅人能够养蜂,驯化了狗和火鸡。 

  南美洲安第山上原产有一种体型细小,形如骆驼但无驼峰的动物,名叫骆马。 

  在公元前1500年骆马已被当地印第安人驯养。印第安人通过巧妙和繁殖和选 

  种,将野生的骆马培育出骆马和羊驼两种家畜。骆马和羊驼对印加帝国的经 

  济起过重要作用。两者都是绵毛和肉食的来源,羊驼体型较小,其绵毛细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