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前期科技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③ 参见孙机《中国古舆服论从》,文物出版社1993 年版。 

① 参见王子今《中国古代交通文化》,三环出版社1990 年版。 

② 参见阴法鲁等《中国古代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年版。 

③ 同上书。 

① 参见王子今《中国古代交通文化》,三环出版社1990 年版。 


… Page 123…

                            11。玻璃制造的产生 



     春秋末战国初,一种新的材料在中国中原地区出现,这就是玻璃。按现 

代定义,玻璃是经过熔融、冷却、固化的非晶态无机物。熔制玻璃的原料很 

简单,石英砂是主要原料,单纯用石英砂就可以制成玻璃,但石英砂的熔点 

很高,要在1700℃以上的高温才能熔融。这样高的温度在一般条件下很难达 

到,在古代更是无法达到,这样就需要加进助熔剂来降低熔制温度。一般常 

用的助熔剂是自然纯碱 (NaCO),草木灰(KCO)或铅丹(PbO),可以将 

                            2 3               2 3 



熔制温度降到1200℃以下。此外还需要加进一些石灰(Ca…CO)作为稳定剂。 

                                                             3 



有了这3种原料,经过熔化,成型和退火,即可制成简单的玻璃。 

     玻璃这种新材料首次在春秋末的贵族墓葬中出土,例如河南固始侯古堆 

一号墓出土了数颗镶嵌玻璃珠;河南辉县发现的吴王夫差剑,剑格上嵌有三 

块透明程度较高的玻璃;湖北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剑格上也 

嵌有蓝色玻璃块。战国初期的玻璃器数量有所增加,最著名的是湖北随县擂 

鼓墩曾侯乙墓出土了近百颗镶嵌玻璃珠。这种镶嵌玻璃珠的制作工艺相当复 

杂精细,甚至现在仿制出这种珠子也不容易。这种复杂的玻璃珠在我国春秋 

末战国初突然出现,不能不考虑是贸易商品。在公元前10世纪中叶,西亚流 

行着单色铸造磨琢的玻璃容器和彩色玻璃装饰品,在彩色玻璃装饰品中,镶 

有同心圆的镶嵌珠是主要品种。这种镶嵌珠小巧美丽,便于随身携带,自古 

以来就深受游牧民族的喜爱。经过中亚游牧民族的中介,西亚的玻璃珠由西 

亚传入到中国中原地区,受到上层贵族的喜爱。以上4处最早的玻璃经过X 

莹光测试和化学分析,其成份都为钠钙玻璃,与同时期的西亚玻璃没有差别。 

     镶嵌玻璃珠传入中国后,受到上层社会的欢迎。这种社会需求促进了中 

国匠人用当地原料进行仿制。中国缺少自然纯碱资源,匠人们于是用氧化铅 

和氧化钡代替自然纯碱,制造出外表相似,但配方不同的玻璃珠。战国中期 

中国的玻璃制造业生产出大量的镶嵌玻璃珠,纹饰绚丽多彩,富于变化,比 

西亚进口的玻璃珠还要漂亮。 

     新建立起来的战国玻璃业并没有停留在仿制西亚珠子上,而是很快被中 

国自身的文化传统融合,生产玉的仿制品。自古以来,中国人对玉这种材料 

有一种极浓厚的偏爱,很多玉制品被赋予特定的含义。玉料难得,磨琢加工 

也很困难,普通百姓不易得到。这种社会需求促使新型诞生的玻璃业开始仿 

制玉器。湖南战国楚墓发掘的玻璃璧已有120余件,都出土于中小型墓葬。 

这些玻璃璧多为浅绿色半透明,也有乳白、米黄和深绿色的,模制铸造成形, 

正面印有谷纹或云纹,反面粗糙无光,外观上与玉璧非常相似,达到了以假 

乱真的程度。战国时期的玻璃璧已有近10件做过检测,都是铅钡玻璃,可以 

肯定是中国匠人利用当地原料制造的。解决了原料的来源问题,并且得到传 

统文化的认同,满足社会需求,玻璃业就具备了在中国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 


… Page 124…

               八、古代印第安文明与爱琴文明的科学技术 



                    1。古代印第安人的地理与历史概略 



      “印第安人”原为探险家哥伦布在最初到达美洲时对当地土著居民的误 

称,意思是“印度的居民”。从此,“印第安人”就成为美洲土著居民的族 

名,沿用至今。一般认为,自15000—25000年前印第安人由亚洲经白令海峡 

陆续迁入美洲,然后从此向南迁徙,分布遍及南北美洲。在16世纪欧洲人入 

侵美洲之前,印第安各部族的发展极不平衡。当时,北美和南美大部分地区 

的各部落处于原始社会的不同阶段;但在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西部,已 

经形成奴隶制国家,创造出高度文明,玛雅文明和印加文明是其杰出的代表。 

尽管美洲的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绝对年代较旧大陆的其他古代文明要晚,但古 

代印第安文明是在与亚、非古代文明大陆基本隔绝的情况下独自发展起来 

的,其灿烂光辉堪与任何其他古国文明相媲美。玛雅文明得名于创造这一文 

明的印第安族玛雅人,他们在历史上曾建立过一个强大的国家——“玛雅 

班”。历史上的玛雅地区东临加勒比海,南濒太平洋,西邻墨西哥中部,北 

接墨西哥湾,占地325000平方公里。南部是高原,盛产松树、橡树和龙舌兰。 

中部地势较缓,为热带雨林气候,经常下阵雨。北部尤卡坦地势较低,为热 

带草原气候。玛雅地区相当于今天的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和伯利兹,并及 

于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西部地区。玛雅文明约从公元前2500年开始形成,公 

元前400年左右建立早期奴隶制国家,公元3—9世纪为鼎盛时期,15世纪 

衰落,最后为西班牙殖民者毁灭。 

     根据美国考古学家N·哈蒙德的划分,玛雅文明可分为前古典期、古典 

期、后古典期三个阶段:①前古典期,即玛雅文明形成期。从新石器时代农 

业村落出现到产生文学和树立传统纪年碑铭,年代约为公元前 2500~公元 

250年。这一时期已有较完善的陶器,居民从事农业,种植玉米、豆类,生 

产工具有石臼、石碾和其他磨制石器。住房附近有简单墓葬。年代稍晚有了 

石砌墙垣和土台建筑,表明祭祀崇拜中心已经出现。公元前10世纪中叶开始 

产生象形文字。②古典期,即玛雅文明鼎盛期。年代约为公元250~900年。 

这一时期各地较大规模的城市和居民点数以百计,但尚未形成统一国家,都 

是据地自立的城邦小国,各邦皆有王朝统治。各邦使用共同的象形文字和历 

法,流行纪年碑铭,城市规划、建筑风格、艺术创作和生产技术等也大体一 

致,约于公元700~800年玛雅文明达于极盛,此后急剧衰落。③后古典期, 

亦称玛雅—托尔托克期。年代约为公元900~1520年。这段时期玛雅文明处 

于衰落阶段,但在局部地区出现复兴的趋势。尤其是托尔特克人移居尤卡坦 

后,将其有特色的托尔特克文化与原有的玛雅文明交流融汇成新的复兴,并 

出现不少新的城邦。玛雅人居住地的居民成立了邻闾公社,公社的成员通常 

有不同民族的名字,土地归公社所有。每家都自己耕种和收获,也可以拿收 

获的谷物换其他物品。蜂场和多年生植物种植地是个别家庭的固定财产。其 

他工作如狩猎、捕鱼和采盐,由公社成员共同去做,但产品则分配各人。在 

玛雅人的社会中已经有了自由人和奴隶之分。奴隶大部分来自战俘。一部分 

战俘被祭神,大部分留作奴隶。也存在把罪犯变为奴隶,以及同族人的债务 

奴隶制度。负债人作奴隶一直要做到亲属们把他们赎回为止。奴隶们干最繁 

重的工作,建筑房屋,搬运东西和服侍贵族。统治阶级是奴隶主——贵族、 


… Page 125…

  军事领袖和祭司。农村公社对贵族和祭司要尽义务:社员们耕种他们的土地, 

  建造房屋和道路,供给他们物资和用品,以及供应军队给养和向最高当局纳 

  税。从1520年起,西班牙人征服墨西哥,并对玛雅地区进行残酷统治,玛雅 

                      ① 

  文明遭到彻底破坏 。 

       大约12000年以前,第一批印第安人越过巴拿马地峡抵达南美洲安第斯 

  山地区。他们以渔猎和采集植物果实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