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筑很可能是有柱子的大厅,用于群众集会。
城堡里还发现两座高建筑,是属于防御工事。在下城里设有防御性建筑。
① possehl,Gregoryed:AncientCities of the Indus,Durham,Carolina Aca…demic Press,1979。
… Page 85…
(3)哈拉巴城
哈拉巴城位于德里西北约 500公里的地方,位于旁遮普邦的蒙哥马利
区,靠近拉维河的旧河。从拉合尔到木尔坦的铁路从旁经过,大约有160公
里的一段铁路道基是取自这座城墟的砖石,因此遗址保存状况很不好。但对
哈拉巴城址的发掘还是增加了不少我们对印度河文明城市建筑的认识。
哈拉巴城也分两部分:城堡和下城。城堡位于西端,四周有城墙,比较
规整,南北长425米,东西宽200米。城墙是用土坯砖砌成,下宽上窄,墙
基宽 13米。城墙的外壁包砌了一层火烧过的砖。城堡的四周都有砖砌的高
塔,是防御工程。城堡有两个门可以进入,一个在北部,一个在南部。城堡
中有一些建筑建在土坯砖砌的高台上,遗憾的是还没有全面进行科学的发
掘,只搞清城堡内部的规划。
城堡北部的建筑可以分为两大组。西北部是一组作坊遗址,包括居住区、
打谷场和熔炉三部分。居住区有东西向的两排住房,每排面积为17×7米,
有院子围起来。进入院子要经过一个狭窄的通道,这种设计可能是为了隐蔽。
居住区的北边地势较高,有 16个熔炉大致围成一个圆圈。熔炉的最大底径为
1—2米,具体用途不清楚,有可能是熔铜的。打谷场上有五排小工作台,每
排大约六七个。小工作台的直径约3。5米,周围用砖砌成圆圈。中心部位稍
凹,直径约0。5米。在中心凹陷部分发现了谷壳,有小麦的也有燕麦的,因
此这个地方有可能是捣谷脱壳的打谷场。
谷仓就在打谷场的北边,占地55×30米,分列两行,每行六个厅。一个
厅的面积为15×6米。厅的底部为砖垛,砖垛之间有空间保持空气流通,砖
垛上面是木质的谷仓。拉维河的古河道就在谷仓的北边,可以推测当初是靠
船只运输谷物的。
(4)卡利班甘城
卡利班甘城位于拉贾斯坦邦的北部,现已干涸的加格尔河的左岸。卡利
班甘城与摩亨焦达罗和哈拉巴不同,不仅城堡内有防御工事,在下城中也有
防卫建筑。卡利班甘的城堡部分经过较详细的发掘,使我们对印度河文明的
城堡有更多的认识。
卡利班甘的城堡在西,下城在东,两者中间相隔约40米。城堡的形状可
看作是菱形,南北对角线240米,东西对角线120米。城堡中间有一道隔成
形状和面积差不多的两部分。两部分都建有防御围墙,墙宽4米,间隔着建
有距形马面,用于加固城墙。马面部分厚7米。城墙是用土坯砖砌成的,内
外壁抹有一层泥浆作为墙皮。城堡的南半部防卫得更为严密,城墙的拐角加
厚,南墙和北墙增加了马面。南半部城堡内有很大的土坯砌起的台子,有的
已经侵蚀殆尽,但至少还有6个台子可以看出形状。土台之间并不相连。其
中有一个台子保存得较好,台子上面有7个南北向排列的火祭坛。祭坛的中
心部分凹进土里,边缘用砖叠成长方形。祭坛的坑中发现有灰烬、木炭和陶
印章、陶动物的残块。在火祭坛的旁边还有一个陶罐,陶罐的下半部埋在土
里,罐里装的也是灰烬和木炭。离祭坛不远,有一口砖砌的水井,并有道路
通往浴池。这组建筑很可能印度河文明的居民进行祭祀沐浴的场所。
在另一个土坯台子上也有水井和祭坛。祭坛也是用砖围起来的长方形的
坑,坑内发现了牛骨和鹿角。这个台子很可能是放牺牲的场所。卡利班甘人
为祭祀宰杀动物的习俗也可以从陶印章上的画面反映出来。一块三角形陶印
章的正面刻有一个人手牵着一只动物,反面刻着神像。
… Page 86…
在城堡的北半部有很多住房,但是没有明显的豪华,可以看作是国王或
酋长的住宅。居住区内的房子都不大,两旁临街,有可能是主持祭祀活动的
神职人员的住所。
下城的形状也类似菱形,东西对角线240米,南北对角线360米。卡利
班甘的下城与其它印度河文明城市的下城不同,四周也围有城墙,用于防御。
下城的城墙与城堡一样,也建有加固的马面,城墙厚3。5—9米。有两个城门,
一个设在北部,另一个设在南部。下城内的墙道经过精心规化,都是南北向
的和东西向的,互相交叉,将城内分割或整齐的格子状。其中有4条南北向
大街,3条东西向大街已经被考古发掘出来。在十字路口的街边,埋有防护
木柱,可能是为了防止车子的碰撞。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河文明城市的街道
宽度是严格按照1∶2∶3∶4的比例设置的。卡利班甘下城的最窄街道宽1。8
米,其它街道则宽3。6米、5。4米和7。2米。
下城格子状的街区里多是住宅。房屋的类型比较单调,都是房子围绕一
块空间作为院子。院子里有砖砌的槽子和下半部埋在地下的大水罐,看来是
牲口吃草料和饮水的地方。院内都很宽,可以出入牲口和车子。房间中往往
有一间里有砖砌的火祭坛。房子一般都是用土坯砖盖成,房间内的地面抹泥
或铺一层土坯砖。院内的水井、排水道、洗澡的平台和门坎等是火烧过的砖
建成。有趣的是土坯或砖的长宽高的比例都是4∶2∶1。较早的土坯或砖的
尺寸是40×20×10厘米,较晚的多是30×15×7。5厘米。
卡利班甘除了有城堡和下城两部分外,在下城东边80米处还有一组建
筑,包括有四五个火祭坛。这组孤立的祭坛建筑可能也是为了祭祀用的。
在城堡西南偏西约300米处,发现了哈拉巴文明时期的墓地。
(5)■叉始罗
公元前17世纪,哈拉巴城市文明衰亡后,印度次大陆又重新从游牧经济
①
向农业经济转化,到公元前10世纪中叶,城市第二次在南亚兴起 。■叉始
罗位于现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的东侧的比尔山,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
沿用到孔雀王朝时期,是北印度第二次城市兴起的代表。中国唐代高僧玄奘
西行求法时曾路过这个城址,在他写的《大唐西域记》中称之为“犍驮逻”,
并记有:“邑里空荒,居人稀少”,可见这座城址已成为废墟。■叉始罗最
初建成时的面积很难估计,从现在留下的小山丘看,南北长约1100米,东西
宽670米。这个早期城市没有什么规划,五方杂处,街巷曲折,只有一条正
街贯穿南北,约7米宽。房屋附近有下水道,表面用砖石覆盖,但没有发现
大型的排水系统。估计主要大街在雨季就是排水道,因为这条大街的地势比
周围的小巷都低。这个简陋的排水系统只适于排放雨水,而粪便和污水则倾
到在深挖的渗井里。不仅私人住宅有渗井,而且在公共小广场里也有当作公
共厕所的大渗井。小广场上还放置着用碎石砌起的垃圾箱。人们把垃圾倾倒
在这里,由清道夫运走。由于街道曲折,街角上往往埋有石柱以防止车马撞
上屋角。房屋的排列杂乱无章,发掘者很难判断这栋房子和另一栋房子的界
限。房子都是用碎石砌成,然后涂抹上泥浆,有时也刷上白粉。房间里的地
面多是土地,洗澡间的地面铺上碎石。院子里的地面间或铺上卵石。城里没
有发现水井,居民一定是从城外的塔姆纳拉河汲水。
■叉始罗地处南亚次大陆的西北,远离恒河中下游最富庶的地带,它的
① Thakur,V。K:UrbanizationofAncientIndia,New Delhi,AbhinavPubli—cations,1981。
… Page 87…
繁荣主要是由于它在对西方贸易中的枢纽作用。这个时期的新兴城市座落在
恒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