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同相隔,较大的一座由门楼出入,周围由双重围墙保护,有一个内院,周
围的建筑布局十分规整,紧挨它的那个建筑,围墙不太厚,其特点是建筑的
①
一端为四个中心柱支撑的柱廊,另一端也是有柱子的“凉廊”。法国考古学
家在马里遗址中发掘出公元前18世纪“前萨尔贡宫殿遗址,这是一座方形院
落和长方形觐见室相结合的宫殿,其四边的双层围墙十分突出,显然为一独
立单位,长方形大厅的一端有一个小殿堂,方形院落的周围有向内凹进的墙
②
作为装饰,且有各种宗教设备 。墙和殿中的柱子全部用砖砌成。
亚述时期是宫殿建筑达到最为宏大的时期,考古学家在科尔萨巴德发掘
的王宫,是公元前8世纪末,亚述极盛时期建造的,它建立在巨大的台基上,
据估计这个台基有130万立方米,王宫的大门是一座拱门,两旁各有一个方
形高塔,门和塔的顶部均有壁画和琉璃装饰,方塔前面是带翼的人面牛和人
头狮子的大型雕像,它们有的怪异,有的威严,都是作为王宫的守护之神,
此外王宫周围还环绕着坚固的防护城墙,王宫内部装饰华丽,一些墙壁的下
部还发现了有镶嵌的浮雕石板,墙壁上部和天花板则有各种琉璃装饰和彩画
③
。
在亚述王宫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在尼尼微王宫中发现的王宫图书馆,它
④
是由两间大房子组成,里面保藏的泥版文书达2万片左右 。
新巴比伦时期是两河流域建筑技术高度发展的时期,王宫建筑更为讲
究,如有的宝座大厅长60米,宽20米,可见规模之大。当时人们还重视对
王宫附属建筑的营建,如被人们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
便属于这种性质的建筑。“空中花园”建于公元前6世纪,毁于公元前3世
纪。古希腊史学家戴奥多拉斯和斯特累波的著作中对这座建筑有所描述,德
国考古队在发掘巴比伦王宫遗址时,在王宫遗址东北角发现了奇特的建筑遗
址,考古学家推测这就是“空中花园”的遗址。文献资料与考古资料结合起
来可将空中花园的大致轮廓勾画出来:它的平面为方形,边长约120公尺,
为一层叠一层的阳台式建筑,每一层阳台都被下面若干的砖砌巨柱支撑。这
些柱子都相当高,支撑最高一层的柱子达23公尺,每层在直接受到砖柱支撑
的部位排列着一排4。8公尺长,1。2公尺宽的石块,上面铺有一层芦草和沥
青的混凝物,其上铺有两层熟砖,再上又覆盖着铅板,这样可有效地防止水
的渗漏。在这些混合层的上面是厚厚的泥土台,土台上种有各种树木和花草,
远看酷似高悬在空中的花园,因此而得名。“空中花园”在设计上十分巧妙,
每层支柱的位置选择合理,互不遮挡,可使每层的植物均得到充足的阳光,
①
另外还有一根空心柱子从底部直通到顶上,内有卿筒,是用来从幼发拉底河
抽水,灌溉花园的,它实际上是较原始的水塔。有效地防止高层建筑渗水和
使用原始水塔,应该说是两河流域人在建筑技术上的两项伟大创举。
① 参见 [英]塞顿苏埃德《美索不达米亚考古》,文物出版社1990 年版。
② 参见 [英]塞顿苏埃德《美索不达米亚考古》,文物出版社1990 年版。
③ 参见涂厚善《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商务印书馆1964 年版。
④ 参见涂厚善《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商务印书馆1964 年版。
① 参见张玉祥《古代世界七大奇迹》。
… Page 51…
8。冶金
进入文明时期,人类在技术上最大的成就是冶金的发明与发展,有了冶
金技术,人类才可能广泛地使用青铜器和铁器。这些工具的使用加速了人类
历史发展的进程。考古学家按人类制造工具的材料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几个大
的时期,如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可见冶金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西亚和中亚是最早发明冶铜、冶铁技术的地区,并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具备了
丰富的青铜器和铁器的制造经验。
(1)冶铜
在冶铜之前,人们有一个利用天然铜的阶段,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在
现在伊朗西部艾利库什地区的人们就已用天然铜片卷成铜珠。考古学家还在
伊朗中部的纳马克湖南部泰佩锡亚勒克发现了公元前5000年的铜针,在克尔
①
曼之南的叶海亚地区,发现了公元前5000年的铜器 。
然而天然金属的资源十分有限,要获得更多的金属,必须从冶炼矿石中
提取,这种技术的发明大概是受惠于人们寻找石料制作石器和烧制陶器过程
中的一些现象。
人们最早炼铜的矿石是氧化铜矿如孔雀石,把这类矿石与木炭混合加热
还原,即可得到金属铜,根据目前的材料:最早的人工冶炼铜器,距今约5800
年,发现于今伊朗叶海亚地区,据分析它含有少量砷,其中有的经过铸造、
冷加工和退火,与此同时在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也开始生产含镍或含砷的铜
②
器 ,这并非是人们有意识地往铜里添加其他金属,而是因为镍往往与铜共
生,碱性砷酸铜矿则与孔雀石特别相似所致。
无论是用天然铜还是人工纯铜制成的工具都比较软,不易保持锐利的锋
刃,大约经过上千年的摸索,人们才懂得在铜中适当地掺入锡,可增加铜的
硬度,降低其熔点,改变它的某些性质,这就是青铜。除了在铜里加锡外还
可以加铅,它们的熔点都比较低,锡的熔点为231。8℃,铅的熔点为327。5
①
℃,这两种金属虽在自然界没有单体存在,但却可从矿石中提炼。已知的最
早的含锡铜器,发现于今伊拉克境内,属公元前2800年乌尔第一王朝时期,
其含锡量达8—10%,从此以后两河流域居民开始普遍用青铜制造斧、锯、刀、
剑等工具和武器,到古巴比伦王国时期青铜器大量涌现,有不少青铜器遗留
下来,其中包括一些制作精致的装饰物,由于两河流域缺乏铜矿资源,往往
通过贸易或战争,从外地输入。
青铜的发明在当时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它克服了纯铜的柔软弱点,且
具有熔点低、铸造性能好等优点,逐渐成为古代铜器中的主要品种,并引起
了车、船、雕刻、金属加工等制造技术的发展。
考古学家在西亚地区发现了约公元前2200年前的一范多型,可以同时铸
造若干器件的石范。在苏美尔遗址早王朝地层中,考古学家还发现了用双范
铸造的铜斧和铜矛、铜盔、有銎扁斧、新月形战斧等,最值得一提的是在这
一时期已出现了失蜡铸造技术,在阿格拉卜丘沙拉庙的祭坛附近的圣器收藏
品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微型铜象,表现的是一个留着胡须的苏美尔王正赶
① 参见《中国大百科全书·矿冶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 年版。
② 参见同上书。
① 参见仓孝和《自然科学史简编》,北京出版社1988 年版。
… Page 52…
②
着一辆四头驴拉的车,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一件用失蜡法铸造的铜器 ,反映
出当时铜器铸造技术的发展。
(2)冶铁
人类最早利用的铁是自天上落下的陨石,又称陨铁,后来人们才发明了
炼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