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现代前期哲学思想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立了“北方革命民粹派小组”,从而把民粹主义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但是,民粹派领导的工人罢工、农民暴动等活动接二连三地失败,1880年, 

  为躲避沙皇政府的通缉和追捕,普列汉诺夫被迫逃亡国外,同时开始系统深 

  入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并很快成了马克思的热烈崇拜者和坚定追随者。 

       1882年,普列汉诺夫把《共产党宣言》译成俄文,马克思亲自为该译本 

  写了序言。1883年,普列汉诺夫创建了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 

                                                                   ① 

  放社”,并写了被列宁誉为“俄国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的《社会主义 

  与政治斗争》一书。此后,他和他领导的“劳动解放社”陆续把马克思《关 

  于自由贸易的演说》、《雇佣劳动与资本》、《哲学的贫困》和恩格斯《费 

  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论 



① 黄楠森等主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资料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年版,上册,第544 页。 

① 《列宁全集》第4 卷,第252 页。 


… Page 112…

  俄国社会问题》等著作译成俄文,为在俄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培养俄国马克 

  思主义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889年,普列汉诺夫专程到伦敦拜会恩格斯。此后又经常与恩格斯通 

  信、互赠著作;恩格斯不仅热心指导和积极支持普列汉诺夫在第二国际的领 

  导工作,而且高度评价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作。 

       1895年,普列汉诺夫在日内瓦首次会见列宁。1903年,俄国第一个马 

  克思主义政党“俄国社会民主党”正式建立,普列汉诺夫被选为党的中央机 

  关总委员会主席。1917年4月,他结束长达37年的流亡生涯回到祖国,1918 

  年6月12日逝世。 

       普列汉诺夫是一位学识渊博,著作丰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最主要的 

  代表作有《社会主义与政治斗争》(1883)、《无政府主义和社会主义》(1884)、 

   《黑格尔逝世六十周年》(1891)、《唯物主义史论丛》 (1892—1893)、 

   《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1895)、《论唯物主义历史观》(1897)、《论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 (1898)等等。 

       作为一个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不仅在批判民粹主义、 

  马赫主义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继承和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 

  在系统研究、深化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唯物史观方面也做出了独特 

  的贡献。 

       在《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这部著作中,普列汉诺夫以社会存在与社 

  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为基本准绳,通过对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的历史观、 

  复辟时代法国历史学家的历史观、19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观、德 

  国古典哲学家尤其是黑格尔的历史观的详尽考察和深刻分析,阐明了马克思 

  以前的历史观虽然在根本结论上是唯心的,但却都包含有不同程度的合理因 

  素,这些合理因素正是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基本素材。马克思的伟大功绩 

  就在于,“他完全从相反的方向去接近问题,他把人的天性看作是永远改变 

  着的历史运动的结果,而历史运动的原因在人之外。为了生存,人应该维持 

  自己的肌体,从他的周围的外间自然中摄取他所必需的物质。这种摄取需要 

  人对这个外间自然的一定的作用。于是‘在作用于外间自然时,人改变了自 

                          ① 

  己本身的天性’。”马克思的伟大发现“是人类思想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 

                                       ② 

  真正的革命,最伟大的革命。”这一发现使“唯物主义哲学被提升为一个 

  完整的、首尾一贯的和彻底的世界观”,并把“唯心主义从它这个最后的避 

                            ③ 

  难所中驱逐出去了。” 普列汉诺夫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完整 

  的世界观,它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历史;“无论是在自然界或是在历史方面, 



① 《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1 卷,第676 页。 

② 同上书,第2 卷,第507、311、311 页。 

③ 同上书,第2 卷,第507、311、311 页。 


… Page 113…

                                                    ④ 

  这种世界观 ‘都是本质上辩证性的’。” “‘历史唯物主义’仅仅是马克 

  思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个部分。”⑤ 

        在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基础上,普列汉诺夫提出了著名的 

   “五项要素”公式,即“(1)生产力的状况;(2)被生产力所制约的经 

  济关系;(3)在一定的经济 ‘基础’上生长起来的社会政治制度;(4) 

  一部分由经济直接所决定的,一部分由生长在经济上的全部社会政治制度所 

  决定的社会中的人的心理;(5)反映这种心理特征的各种思想体系。”① 

  普列汉诺夫的这一公式以及他对该公式的进一步阐释,坚持和体现了辩证法 

  与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展示了社会结构各层次、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 

  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活生生的动态画面。 

        拉布里奥拉曾引入“社会心理学”这一中介范畴。普列汉诺夫高度评价 

  这一范畴的意义,不过他将其明确表述为“社会心理”,并首次把社会意识 

  区分为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两种基本形态,认为“要了解某一国家的科学思 

  想史或艺术史,只知道它的经济是不够的。必须知道如何从经济进而研究社 

  会心理;对于社会心理若没有精细的研究与了解,思想体系的历史的唯物主 

                                ② 

  义解释根本就不可能。” 他还富有独创性地探讨了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各 

  自的特征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思想体系本身的相对独立性和发展规律及其 

  反作用等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意识理论。 

        普列汉诺夫还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通过对以往各种地 

  理环境学说的系统研究和批判改造,提出了科学的地理环境理论。他指出, 

                                                              ① 

  地理环境“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始推动力” ,“是促进生产力发展 

                        ② 

  的第一个推动力” 。地理环境不仅提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不仅是劳动 

  分工的自然基础,而且促进作为社会生产力之首要因素的人类自身的发展。 

  在阐述他的地理环境理论过程中,普列汉诺夫始终坚持生产力决定作用的基 

  本前提,强调地理环境是通过影响社会生产力而对社会发展发生作用的。他 

  还指出,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随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性质和水平而转移的可 

  变量,并分别探讨了地理环境诸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具体影响及其表现。 

        与地理环境理论密切相关的是他的“社会人”的学说。他把社会人划分 

  为群众、阶级、政党和个人,在《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这部著作中, 

  特别对人的历史作用以及个人和群众的关系问题作了系统深刻、严整、精湛 

  的研究和阐发。 

        此外,他还对马克思的生产关系学说作了创造性发挥,提出狭义的生产 



④ 同上书,第2 卷,第507、311、311 页。 

① 《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3 卷,第195 页。 

② 《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2 卷,第272 页。 

① 《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2 卷,第250 页。 

② 《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2 卷,第227 页。 


… Page 114…

关系和广义的生产关系有机统一的学说。同时,在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 

等领域,也都不乏精辟、独到的见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