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现代前期哲学思想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哲学,而只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包罗万象的、最终完成的关于自然和历史 

  的认识的体系,是和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相矛盾的。”①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后,杜林还企图杜撰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终极 

  真理,还企图把自己的“现实哲学”标榜为最后的、终极的真理,同时却又 

  完全抛弃黑格尔哲学留给后人的真正遗产,这实在是愚蠢的倒退。 

       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阐发。杜林认为,世界的本原是自满自足的、 

  唯一的、没有任何规定性的“存在”,这个初始的“存在”经过自身的变化 

  发展,产生出规定性的多样化的现实世界。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这种世界模 

  式论时,第一次提出了“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的论断。他指出: 

   “虽然世界的存在是它的统一性的前提,因为世界必须先存在,然后才能够 

  是统一的,但是世界的统一性并不在于它的存在。……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 

                          ② 

  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这就是说,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性的,世界上丰富多 

  彩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式。思维和意识也只是高度发展起来 

  的物质即大脑的产物。物质的基本属性和基本形式就是运动、时间和空间。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无论何时何地,都没有也不可能有没有运动的 

             ③ 

  物质。”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同样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63、65 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 卷,第64 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64 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83 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98—99 页。 


… Page 96…

                                                                 ④ 

  动和物质本身一样,是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的” 。物质运动的形式是多 

  种多样的,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世界的丰富多样性,正是由 

  物质本身固有的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决定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绝对的静止、无条件的平衡是不存在的。个别的运动趋向平衡,总的运动 

  又破坏平衡。”① 

        时间、空间也都是物质世界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和存在的基本形式:“一 

  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和空间以外的存在,同样 

                               ② 

  是非常荒诞的事情。” 物质的这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 

                                                                 ③ 

  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 物质的客观性和无限性 

  决定着时间、空间的客观性和无限性。 

        认识论原则的阐发。在认识的根本原则上,杜林坚持“原则在先” 

  的先验主义方法。恩格斯在揭露其错误时指出:“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 

  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 

  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于自然 

  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这是对事物的唯一唯物主义的观点。”④ 

        杜林不仅在认识原则上坚持先验主义,而且对认识过程作了形而上学的 

  理解,认为人的思维具有“无条件真理权”,所以他企图建立“最终完成的 

  体系”。恩格斯在批判这种形而上学观点时,阐述了认识的辩证过程,论证 

  了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和无限的对立统一关系。他指出:“一方面,要毫无 

  遗漏地从所有的联系中去认识世界体系;另一方面,无论是从人们的本性或 

  世界体系的本性来说,这个任务都是永远不能解决的。但是,这种矛盾不仅 

  存在于世界和人这两个因素的本性中,而且还是所有智力进步的主要杠杆, 

                                                                          ① 

  它在人类的无限的前进发展中每天地、不断地得到解决” ,“一方面,人 

  的思维的性质必然被看作是绝对的,另一方面,人的思维又是在完全有限地 

  思维着的个人中实现的这 个矛盾只有在无限的前进过程中,在至少对我们 

  来说实际上是无止境的人类世代更迭中才能得到解决。从这个意义来说,人 

  的思维是至上的,同样又是不至上的,它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同样又是有 

  限的。按它的本性、使命、可能和历史的终极目的来说,是至上的和无限的; 

                                                                                  ② 

  按它的个别实现和每次的现实来说,又是不至上的和有限的。”人类认识 

  就是在至上和不至上、无限和有限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恩格斯用各门科学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99 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101 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91 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556 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74 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76 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126 页。 


… Page 97…

  发展的历史事实,说明人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处在任何一个历史阶段的人 

  类认识都不是最后的,因而一切具体真理都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思维 

  的至上性是在一系列非常不至上地思维着的人们中实现的;拥有无条件的真 

  理权的那种认识是在一系列相对的谬误中实现的;二者都只有通过人类生活 

                                      ③ 

  的无限延续才能完全实现。”恩格斯还论述了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真 

  理和谬误,正如一切在两极对立中运动的逻辑范畴一样,只是在非常有限的 

  领域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超出一定的范围,二者的对立就变成相对的, 

   “对立的两极都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 

        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和基本特征的阐发。杜林混淆马克思辩证法与 

  黑格尔辩证法之间的本质区别,把马克思的辩证法歪曲为证明的工具,否认 

  辩证法基本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形而上学观点时, 

  第一次给唯物辩证法下了定义,揭示了它的实质和基本特征,并着重论述了 

  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恩格斯指出,“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 

                               ① 

  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与孤立、静止、片面地看待世界的形而上学相反, 

   “辩证法在考察事物及其在头脑中的反映时,本质上是从它们的联系、它们 

                                                                            ② 

  的连结、它们的运动、它们的产生和消失方面去考察的。” 与纯粹记录事 

  实、验证事实之证明工具不同,辩证法探讨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普遍 

  最一般的规律,因而是指导人们由已知进到未知的科学方法论。“甚至形式 

  逻辑也首先是探寻新结果的方法,由已知进到未知的方法;辩证法也是这 

  样,只不过更高超得多罢了;而且,因为辩证法突破了形式逻辑的狭隘界限, 

                                                      ③ 

  所以它包含着更广大的世界观的萌芽。” 这就是说,唯物辩证法不是能取 

  代各门具体科学的知识总汇,不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的科学”, 

  更不是单纯的证明工具,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的统一。 

        在探讨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即矛盾规律、量变质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