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现代前期哲学思想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无所不及的,因此进化也必然是恒久的、普遍的。这就是说,无论从现 

  象界各个领域的归纳,或者根据“力的恒久性”的第一原理的演绎,都可以 

  得出普遍进化的规律。 

       在斯宾塞看来,进化就是“物质的集结,以及同时发生的运动的消散, 

  在这个过程中,物质由相对不确定的、分散的同质状态进到相对确定的、凝 

                                                                  ① 

  聚的异质状态,而被保留的运动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化。”进化,首先是从 



① 斯宾塞:《第一原理》,纽约1910 年英文版,第120 页。 

② 斯宾塞:《第一原理》,第17 页。 

① 斯宾塞:《第一原理》,第343 页。 


… Page 47…

  分散到集中,从较少凝聚的形式到较多凝聚的形式;然后是从集中到分化, 

  从分散的同质状态进到凝聚的异质状态;接着是从分化到平衡,从不确定、 

  无联系的同质状态进到确定的、有联系的异质状态,最终达到普遍和谐,达 

  到平衡,即达到进化的顶点。由于外界的影响,平衡状态不可能持久,随之 

  而来的必然是分散和解体,全部过程又重新开始。 

       普遍进化是斯宾塞综合哲学体系的根本理论。在其早期著作中,他就用 

  这一理论批判主张事物永恒不变的形而上学,这对达尔文产生过直接影响 

  ②。但他的普遍进化理论是反辩证法的,这集中表现在他把物质与运动互相 

  对立起来,认为进化意味着运动消散,进化达到顶点意味着失去运动。同时, 

  他把事物的发展归结为没有质变的单纯量变过程,并把平衡当作进化的顶 

  点,因此他反对社会革命,主张通过完全不可觉察的方式来实现点滴的改 

  良。 

       社会学。斯宾塞相信,社会领域与自然领域一样,也存在着规律。 

  社会学的任务就是发现社会现象的规律。他认为,社会像生物一样是一个有 

  机体,社会的分工就类似于动物机体各个器官的分工。生物机体所以能保持 

  稳定、均衡的状态,动物机体所以能正常生存、进化,都是由于各种器官的 

  机能的互相配合和均衡。因此,社会的生存和进化也离不开各部分机能的均 

  衡。动物机体中有营养、循环分配和调节三大系统各司其职,社会有机体也 

  有这三大系统:营养 (生产)、分配(商业、交通、银行)和调节(政府及 

  各种管理机构),这三大系统也各司其职,缺一不可,否则,社会就失去均 

  衡,无法生存,更谈不上进化。斯宾塞认为,他提出的“适者生存”法则不 

  仅适用于生物领域,而且适用于社会领域,社会的进化正是通过这一法则实 

  现的。由此出发,他得出了一系列为种族主义和英国殖民主义辩护的结论。 

       斯宾塞强调,社会机体与生物机体之间不仅存在着一致性,而且存在着 

  差异性:生物机体的各个器官服从整体的生存;社会机体则相反,社会本身 

  不应成为目的,整体为部分的存在服务。社会越进化,个人就越重要,社会 

  的生存价值就体现在对公民的个人自由的维护上。国家的调节作用应当是消 

  除个人之间的冲突以及一切对个人自由的侵犯。因此,他既反对社会主义和 

  共产主义学说,反对社会主义国家,也反对突出社会、国家整体的各种资产 

  阶级学说,认为包揽一切的国家是低级社会形态的特征,以自身的权威扼杀 

  个人自由的国家制度是野蛮的奴隶制。 



                                  5。生命哲学 



       生命哲学是反对理性主义传统的产物。它流行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 

  半期,最早发源于德国,这与德国思想界在此前一个多世纪逐渐加强的一种 



② 详见任宜敏 《批判与重建》,浙江大学出版社1989 年版,第18 章。 


… Page 48…

文化氛围密不可分。早在18世纪70年代“狂飙突进”和新浪漫主义文学运 

动中,就有人打出“生命”的旗帜,要求以区分活的东西与死的东西作为文 

化批评的标准。浪漫主义思想家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 (Fridrich 

Schlegel,1772—1828)更是明确提出建立以心灵为核心的生命哲学。歌德、 

赫尔德、费希特、谢林等人透过各自的著作也都表现出崇尚生命力、高扬精 

神能动性和直觉的思想。这种思想氛围经过叔本华、尼采的哲学活动得到了 

进一步的强化。19世纪末,形而上学自然观逐步瓦解,而传统的理性主义面 

对新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显得越来越无能为力。以人的生命、生活、价值 

和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生命哲学遂应运而生,成了一股盛极一时的普遍思潮。 

    德国生命哲学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狄尔泰、齐美尔和奥伊肯。 

    狄尔泰 (1833—1911)出生于莱茵河畔的比布里希,父亲是一个开明的 

新教神学家,对历史和政治具有浓厚的兴趣,母亲是一位音乐指挥的女儿, 

很有音乐才能。狄尔泰继承了母亲的这种禀赋,终生酷爱音乐,并写过不少 

有关音乐评论的文章。在威斯巴登完成中学教育后,狄尔泰遵从父母希望他 

做一名牧师的意愿,于 1852年进入海德堡大学学习神学,一年后转学到柏 

林大学继续学习神学,同时对历史、哲学的兴趣日增。最后,他意识到自己 

缺乏宗教信念,难以做牧师,而更渴望做学者,做一名大学教授。1864年, 

狄尔泰获哲学博士学位;旋即取得柏林大学教师资格。但不久后,他就应邀 

前往巴塞尔大学执教。1868年又被基尔大学聘为哲学教授。1870年,他的 

第一部著作《施莱尔马赫的一生》出版,奠定了他在学术界的地位。  1871 

年底,狄尔泰应召前往布累斯劳大学担任哲学教授,从此开始了一个硕果累 

累的新时期。1882年,他重返柏林大学,取得了黑格尔曾经担任过的哲学教 

席,由此而使他的学术生涯获得了最高的荣誉。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的思 

想反而更加活跃,创作激情愈益强烈。1911年9月30日,因染上传染病而 

突然去世。 

    狄尔泰的学术兴趣和学术成果的范围异常广泛,作品数量多得惊人,但 

他生前却只出版过《施莱尔马赫的一生》(1870)、《人文科学入门》(1883)、 

 《诗和体验》(1905)这三本著作以及一些论文;留下的堆积如山的文稿, 

后来由他的追随者整理,收入《狄尔泰全集》,陆续出版。 

    狄尔泰称自己的哲学为“生命哲学”。他所谓的生命是指人的生命—— 

不是个人的生命和心理过程,而是人类的共同生命。生命的首要特征正是其 

时间结构。就个人而言,生命就在他的态度和活动,他对人和事的认识以及 

他同环境的关系中表现出其独具的特征。同时,每个个人又是无数交叉系统 

中的一个点,无数个人聚成生命之网络,汇成生命之巨流,而生命本身就在 

他们中间实现为社会的、历史的实在。狄尔泰既反对尼采等人过分强调个人 

和主观性而忽略历史的做法,强调人类生活事实上是历史的,“生命,作为 


… Page 49…

                                                        ① 

  相互影响的、时间上相续的事件,就是历史生活” ;也反对一些非理性主 

  义者对立理智、文化与生命的倾向,强调理智和文化是生命不可分割的组成 

  部分,生命是在理智和文化上被构成的。对生命的体验、理解、表达和解释, 

  乃是与自然科学完全不同的精神科学或人文科学的使命。由此,他对人文科 

  学的内涵、领域、各子学科的目的、方法、职能及其关系等等作了开拓性的 

  探索,并提出了许多富有独创性和启迪性的思想。 

       齐美尔 (1853—1918)出生于柏林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自柏林大学毕业 

  后,相继执教于柏林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他的生命哲学的核心思想是: 

  生命不仅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创造更多的生命来时时更新自己的过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