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正说元朝十五帝-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纵观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中国的指导性理论和治国方略,我认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其一是积极寻找适合当时需要的治国之道,即寻找草原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结合点:“天下可以马上得之,不可以马上治之。”用武力夺取天下,用儒学和汉法治理天下;其二是战略重点由对外战争转向对内战争、统一战争,故而此后战略进攻的重点为大理、吐蕃和南宋;其三是依靠力量。由主要依靠蒙古千户军变为依靠多种力量,包括汉族儒生、汉军万户、蒙古改革派和西域人士,由主要依靠草原经济变为主要依靠农业经济和商业支持;其四是学习榜样。以成吉思汗、周公、唐太宗、金世宗为学习榜样,目的是统一中华,再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五是用人政策。广延四方之士,不拘一格选人才。    
    用“汉法”治理邢州忽必烈用“汉法”治理汉地是从邢州开始的。《元史?世祖本纪》记载:“辛亥(1251)邢州有两答剌罕言于帝曰:‘邢,吾分地也;受封之初,民万余户,今日减月削,才五七百户耳。宜选良吏抚循之。’”刘秉忠与张文谦同为邢州人,他们一起向忽必烈建议说:“今民生困敝,莫邢为甚。救焚拯溺,宜不可缓。盍择人往治,要其成效,俾四方诸侯,取法于我,则天下均受赐矣!”忽必烈采纳了他们的意见。“承制以脱兀脱及张耕为邢州安抚使,刘肃为商榷使,邢乃大治”。此次治邢人选,除脱兀脱外,张耕、刘肃、赵良弼等皆汉人,故邢州之治,实为潜邸中汉臣的初步贡献。《元史?张文谦传》也记载说:他们“协心为治,洗涤蠹敝,革去贪暴,流亡复归,不期月,户口十倍。由是世祖益重儒士,任之以政”。忽必烈大喜过望,开始在较大范围内实行汉法。    
    治理河南地区当时的河南,与宋接壤,仍是交战地区,情形特别混乱。忽必烈有鉴于此,便请求蒙哥汗允许他在河南、陕西“试治”,以图挽救。《元史》记载:“壬子……帝言之宪宗,立经略司于汴,以忙哥、史天泽、杨惟中、赵璧为使;陈纪、杨果为参议;俾屯田唐、邓等州,授之兵牛,敌至则御,敌去则耕,乃置屯田万户于邓,守城以备之。”河南经略司设置的意义和邢州安抚司不同。前者旨在开斥边徼,后者意在爬梳芜秽。所以他们在河南的主要措施,也具有军事意义,但主要仍不外恢复汉法以代替扰民的习惯法。史天泽等人推行的汉法,其一是“选贤才举幕府以清其源”,即对地方管理机构的改革。其二是“置提领布郡县以察奸弊”,通过设置监察官员,对以权谋私、违法乱纪行为进行整顿。其三是调整赋税政策,减轻经济剥削,这是实行德治、仁政的主要政策之一。其四是推行纸币制度,积极发展商业,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其五是在沿边地区西起邓州,东连陈州、桃源,屯田守边,设立粮仓,以保证军队粮食供应。“不一二年而河南大治。行于野民安其乐,出于途商免其露处;观民俗则庶而有教,察军志则又知夫怯私斗而勇公战。威行惠布,阳开阴肃,内外修治,略无遗策,河远流润,卫亦复承平之旧,宋为堕其北门矣!”


元世祖忽必烈开府金莲川,以汉治汉(3)

    治理关中河南是蒙军进攻襄樊一带的根据地,关中则为进攻四川的大本营。当时关中混乱的情形一如河朔。“关中新被兵,城郭萧条,不见人迹。残民往往鼠伏山谷间,相与捋草实,啖野果,以延旦夕之命。强梁啸聚,伺隙相攻”。元宪宗三年(1253),蒙哥“以中州封同姓”,忽必烈受封关中。当时京兆8州13县户不满万,而蒙古驻军除杀人越货、抢劫民女外,又在城内大修府邸,经营安乐窝。既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又削弱了部队的战斗力。忽必烈果断地分派诸将到诸州去戍守。“奏割河东解州盐池以供军食,立宣府于京兆,屯田凤翔,受盐入粟转漕嘉陵。夏,遣王府尚书姚枢立京兆宣抚司,以孛兰、杨惟中为使,关陇大治。甲寅(1254年)六月,以廉希宪为关西道宣抚使,姚枢为劝农使”。忽必烈向汗廷要求“割河东解州盐池以供军食”,即首先保证军费来源,加强边防守卫;又设置屯田,以其收入供应军食。派王府尚书姚枢设京兆宣抚司,先是任命有经验的孛兰、杨惟中为宣抚使,后又任命年轻官员廉希宪为宣抚使,商挺为郎中。以姚枢为劝农使,督民耕植;许衡为京兆提学,兴办教育。立行部于秦州以任转漕,立交钞提举司,印钞以佐经用。同时废除荼毒平民的羊羔利;贯彻解放奴籍儒生的命令;延访耄宿,待以师友之礼。元世祖后像(选自《大汗的世纪》)数年间,先后任用杨惟中、廉希宪把城郭萧条、不见人迹的关中,整顿得焕然一新,改善了政治,繁荣了经济,从此“关陇大治”。忽必烈对邢州、河南、关中地区的治理既是他用汉法治汉地的开端,也为他将来治理全国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不仅使忽必烈的势力与声望与日俱增,而且对此后忽必烈战胜蒙古保守势力、统一中国起到了重大作用。    
    皈依萨迦,南征大理大理国是以白族封建主为主体、联合其他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的一个地方政权,其都城在今云南大理。国土相当于今天的云南加上四川的西南部。唐朝末年,南诏改国名为“大礼”。937年,白族首领段思平推翻大义宁,建立了以白族为主体的大理国,这就是戏剧小说中经常提到的第一代“段王爷”。到忽必烈南征时,大理国已经有300余年的历史了。末代国王段兴智,为人善良但懦弱无能,朝廷大权完全把持在权臣高祥、高和两兄弟手里。    
    元宪宗二年(1252)七月,蒙哥汗效法成吉思汗“假道南宋、包抄开封灭金”的战略,决定远征大理,对南宋实行战略包围。他将这一任务交给了忽必烈。第二年夏,忽必烈在大将兀良合台及诸王50余人和汉族谋臣子聪、姚枢、郝经等人的协助下,驻军六盘山。准备越过四川和吐蕃地区,南下征服大理。为了顺利通过吐蕃地区,忽必烈派人到凉州召请八思巴到六盘山军营会见,他要求八思巴以吐蕃代表的身份到吐蕃地区摊派兵差,征集财物。八思巴强调吐蕃地区百姓生活贫困,拒绝执行。双方不欢而散。察必王妃亲自出面斡旋,八思巴同意收纳王妃等人为俗家弟子,并同意留在六盘山继续说法论道。于是察必王妃选择了24个能诚心信佛、遵守教规的人接受了喜金刚法戒,皈依了佛门。并说服忽必烈接受了八思巴为其夫妇举行的密宗喜金刚灌顶仪式,尊八思巴为上师,八思巴也同意协助忽必烈通过吐蕃地区。他一边派人作向导,一边写信给吐蕃各地的领主大德,希望他们为忽必烈南征大理做贡献。这是吐蕃归附蒙古汗国之后的一项重大举措,它为吐蕃正式纳入祖国版图起到了重大作用,也是元朝奉藏传佛教为国教、设立帝师制度的开端。    
    金刚铃、金刚杵(选自《成吉思汗》)    
    元宪宗三年(1253)九月,忽必烈在忒剌(今四川松潘)召开南征大理的军事会议。其军事总督为兀良合台,会议决定兵分三路:兀良合台率西路军进入吐蕃地区,忽必烈自率中军随之穿过吐蕃,诸王木哥、塔察儿、阿必失哈等则率东路军由白蛮向大理趋进。由于得到吐蕃僧俗百姓的支持,忽必烈的三路人马顺利地通过了雪域高原,又在吐蕃向导的带领下顺利地翻过雪山草地,横渡大渡河,进入大理,三路兵马在金沙江东岸会师,10余万大军一齐向大理城逼近。专权的高祥、高和兄弟挟持段王爷弃城逃走,百姓献出城门,蒙军进入大理城。忽必烈命诸王守卫大理,亲自率军出龙尾关(下关),进抵赵睑。命诸将追击高祥,将其擒斩于姚州。兀良合台父子率军追击段兴智,段兴智投降,大理全境平定。忽必烈任命任时中为宣抚使,班师北还。五月,回到六盘山。    
    修建开平城忽必烈开府金莲川,名为“开府”,其实也就是多立了几个帐篷。10余年来,夏季在金莲川或六盘山;冬季为了避寒趋暖,要迁到抚州或奉圣州,不少汉臣纷纷建议忽必烈建造一座新城。忽必烈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命令子聪师徒负责勘察地形,参照各国都城的样子,修建一座新城。子聪和尚与谢仲温认为桓州之东、滦水北岸的龙岗是一块风水宝地,宜于建城。忽必烈就任命谢仲温为工部提领,具体负责修城工作。    
    新城建成后,有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