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是组织移民。20年代初,出现了英国向澳大利亚移民高潮。1921—1929
年,澳大利亚接收移民21万多人,这些移民主要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经
营农场,发展了农村经济。
二是农牧业的发展。农业是重要的经济部门,它主要是为英国提供粮食
及食品。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澳大利亚农业有很大的发展,其发展的标志:
一方面是播种面积增加。如1932年,澳的小麦播种面积从1912年的7。4百
万英亩增加到15百万英亩,增长了1倍。另一方面是产量增加。1912—1932
年,小麦产量从72百万蒲式耳增加至191百万蒲式耳。再一方面是农业产值
上升。1932年,澳的农业产值从1912年的2。2亿澳元增长到2。4亿澳元。
畜牧业也有较大发展,养羊业和羊毛产量都成倍地增长。
三是工业生产显著增长。两战之间,澳大利亚政府采取一系列经济政策,
其中包括“生产合理化”措施,用以刺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这个时期,工
矿业迅速发展。有色金属矿、铁矿、煤矿、制造业、冶金工业的产量则大幅
度增加。例如,1912—1942年,澳大利亚的工业净产值从1。1亿澳元增长至
6。3亿澳元;采矿业净产值从47百万澳元上升为67百万澳元。
四是对外贸易的增长。工农业发展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1912—1942
年,澳大利亚的进口贸易额从1。2亿澳元增长至3。5亿澳元,出口贸易额也
从1。6亿澳元扩大至3。4亿澳元。
尽管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澳大利亚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澳大
… Page 111…
利亚的经济仍具有浓厚的殖民地经济色彩。因为,英国的垄断资本仍控制着
澳大利亚铁路、采矿、金融、对外贸易等国民经济的命脉,它没有摆脱对外
国垄断资本的依赖性和控制。
③澳大利亚的“反危机”措施。战后,澳大利亚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但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给澳大利亚经济沉重的打击,使澳卷入世界经
济危机之中。在经济危机期间,澳大利亚的工农业生产都大幅度地下降,
①
1928/1929和1929/1930年度,国民收入从6。4亿镑减至5。6亿镑。出口贸
易额下降了50%,大批农民及农牧业主破产,失业人数增长。1929—1932
年,失业率从12%上升至32%,失业人数占工人总数的30%以上。澳大利
亚的墨尔本等城市失业者开展了“反饥饿斗争”。澳大利亚政府为了摆脱危
机,采取了一系列反危机对策,其中包括:开展政府救济工作,减少开支、
压缩银根,减少军费支出,取消移民补助,征收销售税,提高所得税、货物
税和关税,控制外国商品进口,鼓励出口,降低基本工资标准10%,等。但
反危机措施的效果甚微。澳镑继续贬值,1931年12月3日,澳镑对英镑的
②
汇兑比价从原来的1∶1下降至1。25∶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抑制了经
济危机在澳大利亚的发展。
(2)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澳大利亚经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澳大利亚派兵援英,在新加坡、北非等参加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战争期间,澳大利亚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①工业迅速发展。战争期间,澳大利亚推行的战时经济政策,刺激和推
动了工业的迅速发展。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军工生产的发展。为了
保证战时军火需要,澳政府实行战时经济。并于1940年6月,命布鲁肯希尔
公司总经理埃辛顿·刘易斯任全国军需总监,负责实施军火生产计划。同时,
澳政府为了组织军工生产,先后建立了50多个工厂企业,改建了约200个私
营工业企业,并扩大对这些工厂企业的军事订货。这些措施不仅促进了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也推动了军工产品和军事制造工业的迅速发展。
二是轻工业的发展。战时,澳大利亚是英美等国的军工物资供应基地,他不
仅向英美百万大军供应军火物资,如机枪、弹药、机床、化学制品、飞机、
船舶、坦克等军需品,而且还供应食品、服装、日用品,还负责修筑机场、
公路、码头、港口和铁路等工程。所有这些活动,都刺激了澳大利亚的纺织、
食品、机器制造、冶金工业的发展。三是工人队伍的发展。在战争期间,澳
大利亚于1941年6月,建立了全国战时工业组织局,负责招募工人从事军工
和民用工业生产,从而扩大了工人数量。1944年,澳有工人75万人,较1939
年的55万人,增长了36%。总之,在战争时期,澳工业获得了很大发展。
1946年,工业净产值从1942年的6。3亿澳元增长至7。1亿澳元。其中冶金
及机器制造工业产值增长了80%左右,制造工业产值提高了40%以上,这些
都促进了澳战时及战后的工业化进程。
②农牧业生产有增有减。农牧业在澳大利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畜牧业
和谷物种植业是澳大利亚农业最重要的部门,畜牧业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
60%左右,谷物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40%左右。在二战期间,澳大利亚的
农牧业生产都有所增长。1946年,澳大利亚的农业净产值从1932年的2。4
① 郑寅达、费佩君:《澳大利亚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年版,第212 页。
② 同上书,第217 页。
… Page 112…
亿澳元增长到5。2亿澳元。但小麦播种面积和产量却有所下降。1946年,小
麦播种面积从1932年的14。7百万英亩下降至11。4百万英亩。小麦生产下降
是导致澳联邦政府对生活必需品,如汽油、奶油、糖、肉类等,实行配给制
的重要原因之一。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澳大利亚的经济获
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战争也给澳大利亚的社会经济带来了不良的后果。它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战争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战争
期间,为了保证军工产品需要,澳大利亚政府建立了50多个国营企业,200
多个私营工厂,并扩大对这些公、私经营工厂的军事订货,从而促进了澳大
利亚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二是导致了物资短缺。第二次世界大战,使
澳大利亚消耗了大量人力、财力和物资,造成了日用消费品紧缺,物价上涨。
在这种情况下,澳大利亚政府被迫对居民的日用必需品实行配给制,导致了
人民生活困难。三是军事开支增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澳大利亚军费
支出高达21亿镑以上,其中60%是借款,因此,军费支出增加造成了巨额
财政赤字,澳大利亚政府被迫实行统一税制,并于1945年3月颁布了《银行
法》,加强财政管理。四是要求加强战后的经济恢复与发展工作。1945年8
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争造成的破坏和影响,驱使澳大利亚政府立
即着手战后重建工作,将战时经济转入战后重建的轨道,制定政策,恢复与
发展经济事业。
… Page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