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现代后期经济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额为33亿卢布。 



                      5。卫国战争时期的苏联经济 



     卫国战争时期,一般是指从1941年6月至1945年8月这段时间。这个 

时期,苏联经济从和平建设转入战时经济。 

      (1)卫国战争与和平建设 

    ①和平建设。1937年,苏联宣布建成社会主义。从1938年起,苏联进 

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1939年3月,联共(布)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提出 

了建设共产主义的新目标,这就是进一步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逐步地 


… Page 53…

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在经济方面的中心任务是,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在最 

近时期内,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赶上并超过欧洲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和美国。为了实现这个经济建设任务,苏联制定了一系列重大的经济战略决 

策。主要是制定经济的发展计划,完善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加强社会主义 

物质基础,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巩固国防,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1938~1940年,第三个五年计划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民收入、工农业 

总产值等指标都大幅度增长,加强了国防力量。 

     ②卫国战争的开端。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军队对苏联发动侵 

略战争,从而中断了苏联人民的和平建设事业。当天,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 

团颁布了国家进入战争状态的法令。这样,伟大的卫国战争开始了。 

     卫国战争初期,军事形势对苏联十分严峻。苏联军队被迫退却,经济蒙 

受了巨大损失。德国法西斯军队利用突然袭击及闪电式的进攻,占领了苏联 

西部大片土地。1941年11月以前,敌军占领区计有苏联45%的人口,开采 

全国63%的煤炭,生产68%的生铁、50%的钢和60%的铝、38%的粮食、 

84%的糖,占据全国40%多的铁路干线,等等。这些情况,导致苏联工农业 

产量大幅度猛降。如1941年下半年,苏联工业总产值下降了50%以上。这 

使苏联在卫国战争初期遇到了严重困难,处于不利境界。 

     为了战胜德国法西斯,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一方面重提“一切为了 

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口号,作为苏联人民参与卫国战争的指导思想和 

行动准则。另一方面是停止和平建设,将国民经济转入战时经济轨道。 

      (2)实行战时经济 

     ①战时国民经济的改组。1941年夏,卫国战争开始后,苏联立即采取措 

施,改组国民经济,主要是将整个国民经济转入战时轨道,大量发展军工生 

产,保证国防需要。改组国民经济的内容及任务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一是将整个国民经济活动转入战时轨道,一切经济要为前线服务。其做 

法:首先,将一系列工业部门立即从生产民用品转为生产军工产品,如拖拉 

机厂转产坦克,机器制造厂转产大炮,食品工厂生产浓缩食品,等等。其次, 

将重要资源,如原料、动力、燃料、设备、劳力等,优先供应军工企业需要。 

再次,在铁路等交通部门实行军事体制,按战时需要运行。最后是制订战时 

经济规划,合理配置生产力,保证战争需要。 

     二是组织生产力东移,迅速恢复生产。根据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胜 

利的原则,苏联成立了工业及居民疏散工作委员会,从 1941年7月至11月, 

计有1523个工业企业和1000多万居民从前线地区东迁至乌拉尔、西伯利亚 

等地,这些企业都是生产军需品及其原料的工业企业。此外,还有几千个国 

营农场、机器拖拉机站和集体农庄的机器设备和财产。经过苏联党政的努力 

和工人阶级的奋斗,终于在1941年12月恢复生产,1942年3月工业生产逐 

步上升,有些达到或超过了战前水平。从此,工业转入了军工生产。 

     三是建设新企业,迅速扩大生产。为了发展军工生产,适应战争需要, 

苏联在战时经济计划中规定,重新配置生产力,在东部地区建设新工业企业, 

利用地方资源,扩大生产。主要是扩大东部地区的煤炭、电力、钢铁等基础 

工业的产量。为了发展生产,先后在东部地区建立一些新企业,如军工厂、 

冶金厂、机器制造厂、矿井、电站等。同时,兴建了一些铁路干线。1942年, 

苏联在哈萨克、中亚、伏尔加河、西伯利亚、乌拉尔等地,兴建了1万多项 

工业项目。在卫国战争过程中,苏联在大后方建设了3500多个大型工业企 


… Page 54…

业,从而促进了军工等工业产品的增长。 

     总之,苏联党政军民在战争爆发后,利用约一年时间,使整个国民经济 

转入了战时轨道。生产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它为卫国战争的胜利作出伟大的 

贡献。 

    ②战时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在战争期间,苏联战时经济发展具有下列 

特点: 

     第一、军事工业发展较快。在战争初期,因敌人占领部分国土,经济发 

达地区损失、工业东迁等原因,造成了军事工业生产猛跌。1941年下半年, 

工业总产值减少50%以上。东迁企业恢复生产后,苏联军工生产迅速发展。 

1942年3月,军工生产达到了战前水平。1944年工业产值较1913年增长4%。 

这个时期,军事工业产量增长 51%。这些军工产品为战争胜利奠定了物质基 

础。总之,在卫国战争期间,军工生产迅速发展,它在工业总产值中占52%, 

而消费品工业生产则明显下降,在工业总产值中仅占48%。1945年,因战争 

接近尾声,军工生产才逐渐减少。 

     第二、农业受到严重破坏。在战争期间,苏联农业受到了巨大的损失。 

德寇占领了40%的播种面积,10。7万个集体农庄、3000个机器拖拉机站、1800 

多个国营农场,而且破坏了7万个村庄,掠夺或摧毁了数以万计的拖拉机、 

联合收割机和大量马、牛、猪等牲畜,所有这些,都严重地破坏了苏联的农 

业物质基础和农业生产力,造成了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至战争结束,农业 

生产也未达到战前水平。例如,粮食总产量从1940年的9560万吨下降至1945 

年的4730万吨,下降了49。5%。其他农产品,如棉花、甜菜、亚麻、土豆、 

向日葵、蔬菜等产量都大幅度下降了。与此同时,畜牧业生产也大量下降。 

1940~1945年,牛的总头数从5480万头减至4760万头,下降13%;猪从2760 

万头减少到1060万头,下降61。6%;马从2110万匹减少至1070万匹,下降 

49。3%。战后,苏联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恢复农业生产。 

     第三、交通运输任务繁重。在卫国战争期间,交通运输业受到严重的破 

坏。例如,1943年,苏联铁路线较战前减少40%,机车减少15%,车厢减少 

20%。为了保证前线军工品、粮食等的物资需要,1943年初苏联在铁路等运 

输部门实行军事管理体制,组织人力修复铁路干线和设施,先后修复铁路约 

2万公里,增加了大量机车和车厢,保证了运输任务的完成。在战争期间, 

铁路运输约运送了2000万辆车皮军需品,共14亿吨货物,它占全部运量的 

80%以上。尽管如此,运输业的发展仍未达到战前水平。例如,1945年,各 

种运输业的货运量较1940年下降23%,其中铁路货运量下降24%。海上及航 

空货运量猛增,而内河、管道、汽车货运量大幅度下降。 

     第四、商业实行定量配给制。在战争期间,因民用生产转为军工生产, 

消费品短缺,农副产品生产下降,导致了粮食和原料奇缺。粮食、大米、肉、 

鱼、糖、棉布、鞋、服装等重要消费品的供应大幅度下降。这个时期,商业 

的任务:一方面是组织货源、扩大生产、合理分配、保证供应,充分发挥集 

贸市场在供应副食品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是根据苏联政府政策,做好对居民 

消费品的定量配给制工作。当时,由国家实行定量供应的人口有7700万人左 

右。但是,国营商业和合作社商业的零售商品仍呈下降趋势。1942年国合零 

售商品流转额为77亿卢布,较1940年的180亿卢布下降57%。直至1944年, 

苏联商业及市场供应情况才逐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