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现代后期经济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末发展为3312个。1919年有集体农庄6200个,1920年扩大至10500个。 

尽管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的经济力量较薄弱,农业生产率较低,但它在保障 

城市、工业和军队的粮食供应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③实行余粮收集制。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 

也是国家解决粮食问题,保证战争和居民粮食需要的重要措施。所谓余粮收 

集制,就是指苏维埃国家按固定价格,采用摊派方式,向农民征购全部余粮, 

付给农民纸币的一种征粮制度。为了实行余粮收集制,1919年1月11日, 

苏俄政府颁布了《关于在各产粮州、县收集余粮和饲料交国家支配的法令》。 

收集的余粮,除了粮食外,还有种籽、饲料、肉类、油脂、马铃薯、麻、毛 

等农副产品。从1919~1920年,2700多个征粮队共计收集余粮2600百万普 

特。实行余粮收集制,不仅使国家掌握了必要的粮食,而且保证了军队、工 

人和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3)国内战争时期的工业经济和政策 

    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苏俄的工业经济、工业政策、工业管理体制发生 

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工业受到严重破坏。在国内战争中,苏俄国家工交业受到了很大的破 

坏。其主要表现:一是有些工业部门,如冶金、石油、煤炭、纺织、制糖等 

工业中心和原料基地,被帝国主义者和白匪军占领和劫掠,仅有南俄冶金基 

地和莫斯科煤炭基地开工生产;二是帝国主义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禁止战 

略物资和机器设备的进口;三是技术工人减少,1920年工人总数从1917年 

的260万下降为122万人;四是工业总产值猛降,战争使工业受破坏,劳动 

生产力低,产值大幅度下降。如1920年工业劳动生产率仅为1913年的21。8 

%,1920年工业总产值较1913年下降了85。5%;五是交通运输业遭到很大 

的破坏,国家要求做好粮食和运输工作,更好地为前线服务。 

    ②实行中小工业国有化。1918年底,苏俄实现了大工业国有化。国内战 

争加速了工业国有化的进程,要求实行中小工业国有化。1920年11月29日, 

苏俄政府颁布了关于中小型企业国有化法令。它规定:凡是雇工10人以上或 

使用动力机械,雇工5人以上的企业,一律收归国有。所有工业企业都为战 

争需要服务。1920年底,国营工业企业计有40多万人,其中中小企业占80 

%。 

    ③实行战时经济体制。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苏维埃国家对经济和工业 

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这就是实行总管理局制。为此,1918年11月成 

立了工农国防委员会(1920年春改名为劳动和国防委员会),它负责协调全 

国的军事、交通、粮食、红军给养等部门的工作。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负责 

领导全国工业,为前线服务。在工业中实行企业、托拉斯、部门工业总局、 

全俄工业总管理局的四级管理体制。国家总管理局集中领导与管理全部工 

业,规定企业生产任务,供应物资及设备,统一分配产品,包干企业盈亏等。 

因管理过份集中,影响企业及地方的独立性,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1920 

年改行分级管理体制。同时,在企业中实行一长制。1920年底,绝大部分国 


… Page 45…

营企业实行了一长制。 

      (4)国内地争时期的商业及其政策 

     国内战争时期,苏维埃国家的商业发生了下列重大变化。主要是实行国 

家垄断贸易政策。这个政策包括下列重要内容: 

     ①商业国有化、取消私人贸易。因战争的破坏,造成了粮食紧张,消费 

品奇缺,黑市猖獗,商业市场混乱。在这种情况下,允许商业自由,将严重 

危害革命。为了打击投机商,合理利用商品物资,保证战争胜利,苏维埃政 

府采取了商业国有化的政策,取消私人商业,禁止私人贸易,限制地方商品 

流通。1918年11月21日,苏维埃政府颁布了关于组织居民各种食品、个人 

消费品和家用物品供应的法令,宣布由国营和合作社分配站有计划地取代私 

人商业网点,并规定粮食人民委员部负责粮食和生活必需品的采购与供应工 

作。后来,又颁布法令,由国家对布匹、食盐、火柴、靴鞋、肥皂等消费品 

实行统购统销政策,严禁私商经营。从而实现了商业国有化。 

     ②实行消费品配给制。禁止私人贸易后,苏维埃政府对消费品实行配给 

制。所谓消费品配给制,就是指由分配机构根据居民的社会地位和劳动种类, 

按固定价格凭证供应口粮和生活必需品的一种分配办法。为了实行消费品配 

给制,1919年3月6日苏维埃政府颁布了《消费公社法令》,它规定由消费 

公社负责居民消费品的免费凭票证供应工作。同时,实行劳动报酬实物化。 

     此外,允许小农市场存在。农民获得有关部门准许,可在市场上自由地 

出售蔬菜、水果、蜂蜜、小手工业品和未列入配给制的产品。 

     实行贸易垄断政策,有力地打击了黑市和投机商人,维护了社会秩序, 

保证了消费品配给制的顺利实施; 

      (5)实行义务劳动制,制定电气化计划 

     ①实行义务劳动制。1920年1月29日,苏俄颁布了《关于普遍劳动义 

务制》的法令。它规定全体劳动人民都根据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参加义 

务劳动,其中组织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是重要的形式之一。列宁认为共 

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是伟大的创举,是人们劳动观念发生巨变的开端,也 

是共产主义的萌芽。它在战胜经济困难,为前线服务等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 

献。 

     ②制定国家电气化计划。在国内战争时期,苏维埃政府根据列宁倡议, 

聘请专家克尔日扎诺夫斯基制定俄罗斯国家电气化计划。并于1920年2月成 

立了国家电气化委员会,同年12月,通过了《俄罗斯国家电气化计划》,它 

规定苏俄10年以上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及任务,因此,它是一个改造国民经 

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规划,也是布尔什维克党的“第二个党纲”。 

所以,列宁指出:“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 



                         3。国内战争后的苏俄经济 



     1920年底,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国家进入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和平建 

设时期。 

      (1)实行新经济政策 

     战后,苏维埃国家经济情况非常严峻,几乎处于瘫痪和全面崩溃状态, 

出现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局面。在经济上,工农业生产严重下降,粮食、 

燃料、商品供应极端困难,人民生活处于半饥饿状态。在政治上,战后农民 


… Page 46…

对余粮收集制开始不满。反动阶级的残余乘机进行破坏,煽动农民暴动和工 

人罢工。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要求中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 

以便巩固工农联盟,巩固苏维埃政权,恢复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1921年3 

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决定,调整经济政策,开始从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过渡到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包括:用粮食税代替余 

粮收集制;允许粮食自由贸易、改变国家贸易垄断制;发展城乡商品流通, 

允许私人经商;利用市场机制,发展国家资本主义;整顿国营经济,加强企 

业管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等。 

    ①实行粮食税。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 

用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定。这标志着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 

政策过渡的开端。所谓粮食税,就是指国家根据规定标准税额征集余粮和其 

他农产品的一种形式。农民交纳粮食税后的余粮及其它农产品,可以自由支 

配。国家在征税后,再需要农产品可以通过商业,利用工业品进行交换。因 

此,实行粮食税,可以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加强工农联盟。 

    ②实行自由贸易、发展商品经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